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淼 《民主》2005,(7):26-28
今年“两会”期间,笔者如约对全国政协委员赵丽宏进行了采访。采访前,对赵丽宏的情况有所了解,他经历坎坷,下过乡、插过队、当过知青,考上大学,当过编辑,后来成长为著名作家。加之在预约采访中电话里他沉稳的声音,缓慢的语速,使我的脑海中呈现出一位阅历丰富、满腹经纶的作家形象。然而,见到赵丽宏的  相似文献   

2.
周丹妮 《团结》2009,(1):4-8
早春二月,一个充满期待的季节,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即将召开。在一个乍暖还寒,阳光温和的日子里,笔者前往医院采访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人大副主任、民革四川省委主委王宇坤。见到王主委时,他正在病榻前撰写准备提交全国人大的议案。当知道笔者的来意后。王主委接受了采访。  相似文献   

3.
在孤东前线,井下作业公司试油三队在全大队十五个试油队中可算是佼佼者,在开发孤东、建设孤东中多次立功受奖。前不久,笔者前往采访,人家把成绩一股脑儿往指导员王云岐身上推,这事虽不尽然,但他的确是一个优秀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有人说在前线队当指导员不容易,带队伍更难。然而王云歧所带的队伍情绪高,干劲大,生产任务月月超额完成。当笔者问他有何“秘诀”时,他脱口说道:“指导员要做职工的贴心人。”  相似文献   

4.
姚迪雄,这位澳大利亚籍华人、当代世界著名画家被邀请参加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及其他一系列澳门回归活动后,在沈阳接受笔者采访时,仍激动不已,他为澳门回到祖国的怀抱而庆贺,他为自己能被邀请参加这一世纪性的庆典而自豪,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相似文献   

5.
《侨园》2016,(12)
正不久前,笔者采访了一位"80后"的耄耋老人——从沈阳市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沈阳市志》主编岗位上离休的殷蔚然。他银发稀疏,神采奕奕,侃侃畅谈,一口标准北京话。他思维敏捷,逻辑严密,谈、话姗,根本不像年过八旬的老人。他1934年出生在北京,建国前夕来沈阳,到现在67年了。15岁参加革命,1953年入党,1994年离休,离休22年出版了6本书。对这位老人的采访就是围绕这6本书进行的。  相似文献   

6.
最近,笔者在一个非正式的 场合听说一个不为人所留意 的事情。说的是某地方的市委书记因受贿罪被判刑后,有记者采访,问他:“你受党教育、培养几十年,可知道你的入党日子?”市委书记说记不得了。记者又问:“那你过去的党员民评小结、优秀党员登记表是你自己完成的吗?”。书记说:“是秘书长叫下面的秘书搞的”。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相似文献   

7.
意大利外交部长朱利奥·安德烈奥蒂最近在接受本刊特约记者采访时,阐明了他对东西方关系的看法。下面是他对记者的谈话:  相似文献   

8.
去年年底,笔者去柬埔寨抗越前线采访,接触了许多人士,其中不少是不久前冒着生命危险逃出被越军占领的家乡来投奔民柬联合政府的老百姓和金边政权的军政人员。采访中,笔者得到的强烈印象是:越军占领柬埔寨欺压当地人民,十分不得人心,他们想侵略吞并柬埔寨的野心是不可能得逞的。  相似文献   

9.
如何采访陈伯达 陈伯达,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毛泽东政治秘书,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之一.很多人问我,你是如何采访陈伯达的? 最初的采访,却是十分的艰难.这艰难是双重的: 首先,陈伯达虽然已经刑满,但是,他家隔壁便住着公安人员.因为陈伯达毕竟是一个很特殊的人物,他曾是中国的第四号人物,即仅次于毛泽东、林彪、周恩来,所以必须保证他的安全和不受外界的干扰.正因为这样,尽管北京有那么多的记者和作家,却没有一个人能够走进他的家门.  相似文献   

10.
去年年底,笔者在香港宏基国际宾馆采访了美国中华团体工商联合会负责人、广东省同乡会会长、吉林省四平市的老朋友罗文正先生。华裔的杰出代表这位40多岁的中年男子,精明能干,他从事中美贸易,积极支持当地华裔参政,曾两次面见克林顿总统,提出改善中美关系的建议。罗先生说,  相似文献   

11.
琐忆倪匡     
王春瑜 《各界》2008,(8):88-89
前些时看凤凰卫视曾子墨采访香港奇才倪匡,但见他大腹便便、拄着拐杖,蹒跚地走入镜头.仅比我大两岁的他,让我吃了一惊:这老兄怎么老成这样?……  相似文献   

12.
严寒 《民主》1997,(11)
在温州,提起浙江巨龙集团总裁周德文先生,知情的人都会说,他是温州股份制企业的首席代表,是温州的新商人。笔者曾在中央级的很多报刊杂志上了解到不少有关周德文开拓文化产业的传说,在广告领域里独树一帜,在温州企业界中首创企业快讯《新商人报》,百闻不如一见,笔者有幸采访了周德文先生。周德文原是温州大学经济管理系讲师、国际贸易教研室主任  相似文献   

13.
马勇  明星 《瞭望》2008,(17)
袁隆平差点成为专业运动员,差点成为空军飞行员,但他最终还是成了"杂交水稻之父" 如今采访"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十分不易,他每天的日程安排都填得满满的:下稻田劳作、给研究生上课、搞超级稻的实验室研究,开国际学术会议……4月的一天,在位于长沙东郊的居所内,忙里偷闲的袁隆平接受了《瞭望》新闻周刊的采访。面对记者,他侃侃而谈平凡而快乐的人生际遇,如同喜获丰收的老农,回顾辛勤耕耘的一生。  相似文献   

14.
题记:这是一篇迟来的报道。八年前,笔者采访了本文的主人公——当时98岁高龄的黄道荣老先生,但文章写成后未曾发表。近日翻捡旧文,觉得大半个世纪前的往事还能引起读者的兴趣,今将其呈于读者面前。但不巧的是,黄老先生已于几年前随女儿移居家乡,笔者几经设法都未能与老人和他的亲属联系上,不知老人现状如何。算来老人如果还健在的话,也已是106岁的寿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的第一  相似文献   

15.
在于洪恩同志卸去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总经理之职,改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全总书记处第一书记的前夕,笔者采访了这位与煤为伍近半个世纪的“老煤炭”。于洪恩从矿工、井长、队长,一步一个脚印地当到矿长、矿务局长、煤炭部副部长、煤炭部部长。在此期间,他曾进修于煤炭管理干部学院,获得高级工程师职称。  相似文献   

16.
周续庚原是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的教授。他在行将退休的57岁时赴美国,居然开始了“第二次创业”。一个不会英语,只是讲授中国古典文学的教授,竟然在中文报业方面取得了斐然的成就,继之又不断开拓新领域——已经做的和正在设想当中的,实在叫人敬佩有加。这就是周续庚的故事。今年4月中旬笔者在北京采访他时。在早已耳闻的基础对他的  相似文献   

17.
正在习仲勋同志诞辰100周年时,笔者采访了曾任北京工业学院(现为北京理工大学)院办主任、工会主席的离休干部任楚,他介绍到自己青年时期曾接受过习仲勋同志的领导和教育,特别是在如何搞好调查研究上受益匪浅。弼时叔叔让我向仲勋同志多请教我和仲勋同志相识在延安,遥想当初我们在一起工作和生活的日子,回忆他那认真负责的工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南通市民进主委华保良,从1990年2月起担任南通市副市长迄今已六个年头,作为一位非中共人士在地市级领导岗位上负责全市的对外开放工作,在中共南通市委的支持下,他圆满地适应了领导工作。并取得了政绩,也赢得了各级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信赖。不久前,笔者采访了华保良,就非中共人士从政问题,请他谈谈感受和体会。  相似文献   

19.
来函照登     
《瞭望》1989,(43)
六月十六日,国务院发言人袁木接受美全国广播公司(NBC)记者汤姆·布罗考的电视采访,回答了布罗考提出的十四个问题,其中包括他重复提出的第二个问题。采访共进行了四十五分钟。本刊第三十六期刊载的《‘“美国之音”谣言展览’告诉人们什么?》一文中说:‘“全国广播公司”派出美国的一位主播明星来到北京采访,他和两名助手化装成旅游者,把摄像机隐蔽在自行车上四出摄取镜头,在电视上播放;而我国国务院  相似文献   

20.
《瞭望》1992,(15)
江泽民接受日本记者采访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4月1日上午在钓鱼台接受日本驻华记者的采访,就他即将对日本的访问、中日关系、中国的内外政策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他指出,访日的目的在于着眼于未来,进一步推动中日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