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收入分配制度的创新,缓解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劳资冲突,推动了那里的经济发展。综合马克思主义的制度创新理论同西方经济学中制度变迁理论的合理内核,可以构建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用来分析当代资本主义收入分配制度的创新机制,为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发展,马克思提出的“两个必然”预言并没有实现,但这并不说明马克思主义是错误的。近年来,资本主义自我调整并发生很大变化,如生产力高度发达、阶级矛盾缓和等,这使资本主义制度得以存续。冷战后,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倒向资本主义,这并不代表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落后,关键在于社会主义国家面对资本主义国家如何自我完善和发展。在评价制度优越性时,一个最重要的标准就是是否实现了人的价值和社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肇始于20世纪60~70年代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将生态学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力图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探寻当代世界,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及其解决途径,为我们解答生态安全问题提供了全新理论视角。由日本地震诱发的全球核危机让人们在为核泄露而惊恐的同时引起了诸多的环境伦理思考。解决生态问题,必须冲破技术异化的牢笼,摆脱“人类中心主义”抽象价值争论,走出狭隘的资本利益圈,超越偏执的消费主义生活方式,重新审视制度的正义性,把发展成果服务于人类整体利益,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全面协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逐步强起来的过程,中国制度强起来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示出的制度优势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出现的危机和国家治理面临的困境形成鲜明对比,中国社会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终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进一步证实了超越资本主义制度是人类探索更好社会制度的必然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成功实践,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制度选择和建设提供了鲜活样板,也为人类制度文明建设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5.
生态危机反映出资本反生态的本质,使人类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制度瓶颈。生态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对该制度不论做出怎样调整皆无济于事。只有摒弃资本逻辑、废除异化劳动和自然异化、超越城乡对立关系、实现生产者的联合、根本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福斯特研究马克思的新陈代谢理论,对我们具有重大的启示:坚持以人为本原则高于资本和市场原则;坚持人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的人道主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生态资本主义是当前西方学界的一个重要理论学派,其部分理论观点对于我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借鉴意义。但它将生态危机的出路归结于“市场主义”和“技术主义”,并以当下资本主义世界的生态状况来佐证资本与生态相统一现实可能的运思路径和核心观点,忽视了资本对全球生态资源盘剥的历史与资本主义国家转嫁生态危机的现实,没有洞悉到资本和资本主义制度反生态本质。资本主义私有制及生产方式所产生的资本逻辑,总是在最大化“不费分文”侵占自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只有通过对资本的驾驭和导控,激活资本的生态活力,才有实现资本与生态相统一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今天,始终以实现人民民主为己任。中国共产党通过长期探索和奋斗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也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分析这一制度在中国产生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它的特点、优点及其发展前景,有助于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并为丰富人类政治文明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人类的生产劳动采用个体小生产和社会化大生产来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每种生产方式都有与之相适应的基本生产经营单位,以个体小生产为基础的简单商品经济的生产经营单位是功能多元化的家庭;企业作为资本主义社会化生产的创造物,资本原始积累时期采用的是国家政权与商人相结合的行政性公司,自由商品经济采用的是古典企业,现代市场经济采用的是现代企业。笔者认为,社会化大生产是企业法人制度演变的根本动力;财产关系的演绎是企业法人制度演变的基础;国家本位→个人本位→社会本位的演进是企业法人制度演进的法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制度话语权是一国或地区的社会制度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吸引力、感召力的体现。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制度话语权依旧强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话语权还处于弱势地位,与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并不相称。西方的制度话语霸权是中国提升制度话语权的最大障碍。中国要想成为世界性强国,只有坚持制度独立,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努力摆脱西方制度模式和价值观的束缚,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创新话语体系,坚决抵制资本主义自由化思潮,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才能不断提升中国的制度话语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商逾  任洁 《工会论坛》2001,7(3):93-96
“人的解放”始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人的解放和发展与人类生产形式的进步是人类统一历史进程的两个方面。研究人的解放不可能脱离具体的人类生产形式。市场经济作为人类生产实践历史上的一个必经阶段 ,与以往的自然经济相比 ,基于其自身的开放性、竞争性 ,大大促进了人的解放。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于实现了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能够克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 ,从而为人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拓展了历史实践舞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