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7年国庆期间,中国京剧院排演了一部表现义和团妇女反帝抗清的历史剧《红灯照》。当时的中央领导、在京的政治局委员来到人民大会堂小礼堂,观看演出。 演出结束后,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等领导同志和在京的政治局委员接见了剧组主创人员,对这出新戏的创作演出给予了积极鼓励和肯定。轻松的气氛中,饰演穆桂英出名的杨秋玲提出:《杨门女将》这样的历史剧能不能演? 小平同志明确表示:这个戏很好,当然可以演。这一句“可以演”,就成了中国京剧命运的转折点。 就在这次接见谈话后不久,《红灯照》和《杨门女将》的剧本先后刊载…  相似文献   

2.
为农民写戏排戏演戏□邵荃河北省大厂县评剧团坚持“服务对象以农民为主,演出队伍以小型为主,演出剧目以现代戏为主”的方针,十余年来坚持为农民写戏排戏演戏,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1997年被中宣部等十部委评为全国“三下乡”先进集体,今年3月又被河北...  相似文献   

3.
正去年冬天,北京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雪。走在路上,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我不由得哼起了舞剧《白毛女》中的一段旋律:"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那一瞬间,我仿佛又回到了在北大荒的青春岁月……1970年12月,我所在的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师37团成立了文艺宣传队,有点儿音乐底子的我被调到宣传队担任作曲。当时,各团都在排演样板戏,《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几乎被演遍了。由于领导想  相似文献   

4.
石曼 《红岩春秋》2006,(6):50-56
一1996年暮春的一天晚上,我正在家中看电视。重庆市话剧团演员胡珂,风风火火地叩门而入,她未及坐下就说:“明天中午,有位台湾客人请你们夫妇两人赴宴。”事出突然,我请她先坐下来。胡珂说:“我刚接到电话,请客的叫张英,是干戏的。”我对办事常常有些稀里糊涂的胡珂说:“你听错了吧,这位请客的我不认识,怎么好去赴宴?”胡珂急了,她说:“人家说得清清楚楚是请石曼,抗战话剧史专家。这位张英是演过《包得行》中包占云的。”我立刻高兴起来:“什么!当年演《包得行》中的包占云来了,这位张英我要见一见!”1939年春,抗日战争进入十分艰苦的阶段,在郭沫若主持的军委会政治部三厅工作的洪深先生,办了个教导剧团培训班,为军中演戏培养戏剧干部,张英就是教导剧团首届学员。半年后,洪深先生创作了一个剧本,写四川农民坚决上前线打鬼子的故事,剧名《包得行》。洪深的这批学员都是四川人,乡镇农民急需接受抗日救亡的鼓动,洪深把《包得行》这出戏,交给这批学员用四川话演出。8月间,他们从巴县土主场出发,经北碚、合川、铜梁、潼南、遂宁、乐至、简阳至成都。每日步行数十华里后,即在乡镇万年台上为农民演出,洪深亲自参加步行带队。这种不避艰苦为农民演剧之举,轰动大后方...  相似文献   

5.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五幕话剧《矿山兄弟》,是一出反映现代矿工斗争生活的好戏。特别是我们,作为煤矿工作者,看了之后更感到十分亲切,受了一次深刻的教育。这个戏由人艺送到我们矿区演出以后,工人们说:“这是咱们煤矿工人自己的戏,演到我们矿工心眼里去了。”大家都殷切地期望文艺工作者们能经常深入到矿区来,多写多演些这样能反映现实斗争生活的剧目。话剧《矿山兄弟》以推行岩石掘进“一次成巷”的科学实验为题材,用鲜明的阶级观点比较深刻地刻划了几个先进的矿山基层干部、老工人  相似文献   

6.
正在我国老一代文艺家们的心目中,周恩来不仅关心文艺、爱好文艺,而且很懂文艺。周恩来从小就显露出文艺天赋。11岁那年,他在淮安东岳庙龚荫荪表舅家寄馆读书时,就曾在课间组织同学们一起演戏。据周恩来的表妹、私塾同学龚志惠晚年回忆说:"大鸾(周恩来乳名)哥那时老叫我哥(龚仁甫)演坏人、洋人,他自己演公正无私的法官。"那时周恩来除了看过一些淮戏演出外并未专门学过表演和戏剧创作,那些  相似文献   

7.
马三立(1914-2003),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回族,祖籍甘肃永昌县。出生于曲艺世家。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先后演出了传统相声200多段。创作、改编并演出新相声70多段。其中。《买猴》、《十点钟开始》、《西江月》、《讲卫生》、《猜戏名》、《祖传秘方》等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8.
在咱们天津蓟县,活跃着一支常年为农民演出的评剧团。他们深入基层,扎根农村,送戏下乡,平均每年下乡演出达300多场。他们创作出的《巾帼长城》《山村日月明》《咱们村里的新鲜事儿》等优秀作品,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喜爱。他们就是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庄户剧团”的天津评剧院三团。  相似文献   

9.
邓公救戏     
邓公救戏,传闻已久。今有亲历目击者,为余述其详,谨记之。那还是“两个凡是”盛行的年代。1978年1月31日至2月2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下榻成都金牛宾馆,即将出访尼泊尔。有关部门为他安排三天晚会,都是看川戏。那时,戏曲只演现代戏,而小平同志坚持要看传统戏。省里负责文艺工作的马识途,找来了陈书舫、周企何、竞华、晓艇等名角,组织了《花田写扇》、《迎贤店》、《五台会兄》等几出传统折子戏,在晚会上演出。道具、服装都是现凑的。  相似文献   

10.
解放战争时期,热辽军分区为了配合清算复仇,土改、生产、剿匪斗争,鼓励与动员群众参军参战和支前工作的开展,以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于1946年成立了一支文艺宣传队。除在部队演出外,还经常深入到农村和学校演出:《土地还家》、《血泪仇》、《兵》、《徐海水》、《牢笼计》、《牛永贵受伤》、《一双军鞋》、《如此中央军》、《参加八路军》、《人民英雄》、《粮食》、《老耿赶队》、《黄河大合唱》、《热河解放联唱》等400余个节目,达100余场次,观众达10余万人次。这支文艺宣传队,又是工作队,除了演出外,还帮助地方组织建立村政权,深入乡村支持人民翻身斗争,组织动员群众参军和支前工作;并以各种形式进行宣传,  相似文献   

11.
以南沙“高脚屋”命名的南海舰队某基地“高脚屋”业余文艺演出队,努力践行“三个代表”,视服务基层、贴近基层、活跃基层为艺术生命,积极传播先进文化,丰富了基层官兵的业余文化生活,推动了部队战斗力建设和全面建设,有效解决了为谁演和怎样演的问题,趟出了一条基层部队先进文化建设的发展之路。第一部为了士兵兄弟士兵是军队的基础,是基层部队的中坚,他们有情、有爱、也有喜怒哀乐。我们的每一次演出,实际就是同他们一次心与心的交流……———摘自演出队队员演出日记六个女人演南沙首都新闻界有句行话:出国容易,去南沙难。不仅新闻记者去…  相似文献   

12.
正1944年12月,在晋察冀边区第二届群英会上演出的大型综合性戏剧《穷人乐》,引起极大轰动,获得了边区领导的赞许和晋察冀分局的奖励,并被确定为"发展群众文艺运动的新方向和新方法"。此后,在边区掀起了自编自演"翻身戏"的热潮。短短几天内如何创作、排演出如此恢弘的大剧?过程中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13.
范富文 《廉政瞭望》2010,(17):34-35
二人转是我国东北民间戏,演员为一男一女,手拿扇子或手绢,边走边唱边舞。而时下的一些贪官,他们也善演二人转,不过,他们演出的是“腐败二人转”。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地税局原局长洪月江和情妇尤永秀就是这样一对“演员”。  相似文献   

14.
在白杨60年的艺术生涯中,有一段时间竟被禁止以白杨之名和观众见面,不得已而易名西门樱演戏。 1937年12月2日,拥有白杨、施超、吴茵、杨露茜(路曦)、谢天(添)、王献斋、龚稼农、徐莘园等著名新老电影明星的上海影人剧团从重庆到了成都。这一群电影明星的声望和他们在重庆演出抗日话剧引起的轰动,在成都掀起了争看上海电影明星演话剧、争看白杨的热潮。 12月中旬,成都的智育电影院,由上海影人剧团诸家明星登台演出了《卢沟桥之战》、《沈阳之夜》  相似文献   

15.
正老北京人艺建立后的主要活动大中型剧目的演出老北京人艺建立后,为贯彻中央领导和北京市委的指示,作为首都文艺的主力军,为探索和实践我国新民主主义的剧场艺术,除排演优秀的保留剧目外,又组织艺术人员,深入生活,为创作新剧目进行准备。曾先后到八里庄、妙峰山农村和满城等地参加劳动,体验生活。建院后,陆续演出了以下大中型剧目:《莫斯科性格》,四幕十场苏联话剧。原著:A.沙弗罗诺夫。翻译:张艾丁、  相似文献   

16.
隔山 《党课》2009,(3):108-109
话剧从西方传入中国已经有100多年了。早在19世纪末,欧洲的话剧就逐渐流入中国。1889年,上海圣约翰书院就演出了英语短剧和穿时装的汉语剧《官场丑史》;1901年,上海南洋公学演出了时事新戏《六君子》《义和团》,当时称新剧、文明新戏;1903年,上海育才学堂编演了文明戏《张汶祥刺马》;1905年,上海民立中学学生发起组织了话剧团体“文友会”,演出了《捉拿安德海》《江西教案》等剧;  相似文献   

17.
正1940年到1942年,从陕甘宁边区首府延安到各抗日根据地,出现过一阵演"大戏"的热潮,先后有20多部中外名著,被不同剧团反复上演,热闹异常。所谓演"大戏",是指当时从延安到根据地各剧团竞相排演中外经典名剧的热潮。延安鲁艺戏剧系主任、戏剧家张庚说:"所谓‘大戏’,乃是外国名剧和一部分并非反映当时当地具体情况和政治任务的戏,而这些戏,又都是技术上有定评、水准相当高的东西。"演"大戏",在一段  相似文献   

18.
去年,北京市文化局先后两次组织文艺工作队到郊区农村巡迴演出。这个队在工作中间提出了“继承老八路文工队的革命传统”的口号。他们坚持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每次流动,全体同志一律步行,尽量轻装简从,一辆大车就能装下  相似文献   

19.
边修 《江淮》2005,(12)
9月19日,省黄梅戏剧院根据曹禺名剧新排的五场黄梅戏《雷雨》,在北京长安大剧院公演,吴亚玲和蒋建国又一次合作演出,同台塑造了繁漪和周萍这两个全新的黄梅戏舞台艺术形象,给广大黄梅戏观众带来了新的惊喜,给首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本剧执导的空政话剧团著名导演王向明更是对他们的表演赞叹不已,认为蒋建国塑造的周萍形象,有可能在70年来各种版本《雷雨》诸多周萍形象中脱颖而出,留下历史性的一笔。吴亚玲和蒋建国自己也记不清,他们这是第几次共同合作、第几次同台演出了。这对令人称羡的“黄梅夫妻”,好似两朵芳香扑鼻的并蒂花,长期…  相似文献   

20.
雷高林 《党课》2014,(7):116-118
贵州安顺地区的民族文化生活特别丰富,其中屯堡地戏就是一绝。屯堡地戏一般每年演出两次,一次在春节期间,称为“玩新春”;另一次是在七月谷子扬花的时节,称为“跳米花神”。演出的剧目有《封神演义》《三国》《薛刚反唐》《四马投唐》《罗通扫北》等武戏。演出时,表演者将插着长长雉尾的面具(当地人称之为“脸子”)仰戴在头顶,脸罩黑纱——据说这是为了不挡住嘴巴,好让唱声传出去,同时也方便观众站在高处往下观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