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方集体谈判理论是属于西方产业关系理论的。产业关系学是在二战后西方国家迅速成长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产业关系又称工业关系,其研究的中心是劳工问题、劳资关系、三方机制等。二战后西方国家研究工会理论的各派(战后研究西方产业关系中的流派有多元论派、社会主义派、单一派、激进派和合作主义派等)主要是从产业关系的角度来研究工会及劳工问题的,它们对工会在产业关  相似文献   

2.
三方性原则是目前市场经济国家协调劳资关系普遍采用的一项重要原则和基本格局。其基本内容就是,政府与雇主组织和劳工组织(工会)三方就劳资关系领域中的有关问题进行协商与对话,消除误  相似文献   

3.
论私营企业和谐劳资关系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私营企业内部和谐的劳资关系需要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劳资阶层的相互认同;二是完善以“利和”为原则的利益分配制度;三是劳资矛盾化解机制的建立与企业工会职能的强化;四是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对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保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关于非公企业工会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非公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决定了企业工会组织的定位不同于国有、集体企业。非公企业工会必须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又共谋企业健康发展的“两极”上,找平衡,搞协调,抓维权。这种特殊的地位,要求非公企业工会要特别处理好几个关系。 1.工会与企业主的关系。非公企业的劳资关系是社会主义制度下  相似文献   

5.
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以及金融危机的进一步蔓延,企业劳资纠纷的深层次矛盾正进一步凸现出来。劳资纠纷及劳资关系失衡,可从四种分析视角加以解释:即经济角度的分析、劳资关系失衡的制度角度解释、劳资关系失衡的政府角度解释以及劳资关系失衡的劳资主体角度解释。而要全面认识当前劳资关系失衡的原因,还需关注中国劳工政治转型中结构与主体方面的深层次因素。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6,(6)
企业工会是维护职工权益的代表,是保障企业平稳运行和协调劳资关系的重要组织。企业内部的平稳运行对企业自身的良性发展和社会稳定非常重要。而其中企业与职工的劳资关系问题也更加突显,尤其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的加快,处理好企业劳资关系的重任就落到了企业工会身上。  相似文献   

7.
建国初期,李立三对工人阶级夺取政权之后的工会性质、工会与党政企关系、工会与职工群众关系、工会在劳资关系协调中的身份与职责等一系列理论问题进行了探索。这些理论探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一、工会发展的历史考察日本占据时期,台湾没有工会。因为台湾尚处于农业社会,仅有少数企业,如糖业公司、电力公司等。产业劳工人数少,组建工会的必要性不强。更因日本殖民者的打压,工会生存空间极小。工会的萌芽始发于台湾光复。其后,工会  相似文献   

9.
营造和谐的劳资关系──青岛市加强外资企业的党、工、团建设李明韩国老板洪窦喜“三顾茅庐”请胶州市经贸委主任吴国华到自己的企业组建工会的故事,一度在当地传为佳话。洪窦喜是韩国三大鞋业公司之──世源鞋业有限公司在青岛胶州建立的独资企业的老板,一向视工会为“...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一家日资汽车厂企业工会长期实践过程的分析认为,工人的团结行动、意识发展以及经验增长将与自上而下的控制构成持续的互动与张力。转型时期,工人生活经历的变化为其团结的形成和意识的提升提供资源,而制度空间也在反复的工会实践中逐渐拓展,对企业工会的考察不可忽略劳工的团结与实践。文章最后评估了代工厂企业工会转型的总体前景。  相似文献   

11.
在关于工会革新的众多讨论中,劳工的"力量来源分析方法"(power resources approach,PRA)成为一种颇具启发性的研究框架。该方法的前提和基础在于,有组织的劳工能够成功地集体动员各种力量和资源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该研究方法极大地影响了学者研究工会复兴和劳资冲突问题的方式,世界各国的研究者开始将工会革新看成是工会组织使用各种力量资源建设新工会的过程。文章介绍了该方法作为一种分析工具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原理,包括力量来源分析方法的起源、如何从不同角度使用该方法、应用力量来源分析方法时应当考虑的战略环境以及在不稳定国家、发达国家的边缘化社会如何动员劳工力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台湾劳工政策与劳资关系的发展 1949年5月19日,国民党在台湾地区实行“戒严”,(《戒严法》规定:“严禁聚众集会、罢工、罢课及进行请愿活动”,凡有“罢工、罢市、扰乱秩序”等行为者,“依法处死刑”。整个“戒严”期间,台湾约有五万人被捕,其中约有四千人被执行枪决。退踞台湾后,国民党长期奉行“反共复国”政策,依赖军事独裁体制延续其在台湾的专制统治。因此,劳工政策也围绕这个中心而制定。  相似文献   

13.
非公企业工会的社会化是指非公企业工会的非政府、非企业的社会性社会团体的实际建设过程,当前非公企业劳资关系协调的关键是非公企业工会组织建设及其运行模式的社会化,只有社会性的非公企业工会才能与政府、企业进行平等对话和协商,才能真正具有维护劳方权益的社会职能。非公企业工会的社会化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一、美国工会有识之士主张与中国工会交往美国工会界的一些有识之士不满劳联-产联企图孤立我国工会的做法,积极推动两国工会关系发展。亚太劳工联盟首任主席、现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劳工研究和教育中心主任的肯特·王撰文指出,美国资金外流、生产线转到中国等  相似文献   

15.
劳资关系是资本主义礼会稳定与否的晴雨表。战后,西方国家针对经济社会面临的新形势,特别是工人阶级队伍的新变化,普遍采取了新的做法、劳资关系总体上来说是比较稳定的。强调工会与政府、工人与企业的伙伴关系。不仅工会和政府完全是独立平等的,而且,在企业中,工人与企业也应本着平等信任的  相似文献   

16.
澳大利亚是个年轻的国家,1788年才建国,但其工会历史悠久,至今已具有123年历史。“依法开展活动”是澳大利亚工会运作的显著特点。根据联邦《劳资关系法》的有关条款规定:澳大利亚工会的章程应符合相关法律规定;会员加入工会应遵循自愿原则;工会必须保证会员的民主管理权、民主选举权和民主参与的权利。工会必须有符合法律规定的工会领导人员的选举办法、财会制度和财务标准等责任,工会在维护会员权益时有与企业的交涉权、调查检查权、报告通报权、诉讼权和协商谈判签订劳动协议时的代表权等。  相似文献   

17.
我国社会劳资关系的演变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明 《行政论坛》2008,(5):10-14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社会劳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劳动关系转型特征表现为:我国劳动关系的市场化基本完成;我国劳动关系的法制化逐步加强;我国劳动关系的复杂化矛盾凸显;我国劳动关系的国际化影响明显.从新时期新视角看我国劳资关系的演变趋势是:从经济体制转型的视角看,要突破"利益一体"的传统理论,正视改革开放过程中尖锐的劳资关系矛盾;从社会结构变革的视角看,要摆脱"两大阶级"的传统观念,正视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群体分化的现实;从意识形态发展的视角看,要超越"阶级斗争"的传统认识,正视构建和谐社会与劳资关系的民心所向;从劳资关系矛盾的视角看,要克服"传统工会"等体制难点,重视实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民生需求.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协调机制亟待新的突破,具体在于:政府部门在处理劳资关系问题时扮演角色的错位、越位现象亟待改观;在法律规范和社会道义中维护劳动者群体的政治权利和经济权利;建立以工会为代表的工资集体协商等集体谈判制度,健全相关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外资企业员工也成为职工队伍的一个重要群体,而且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分析研究外资企业劳资关系的基本状况,工会、党支部等党群组织在企业中的作用,外资企业员工群体的价值取向和利益需求等问题,对于工会组织应对WTO以后的外资企业发展的特点具有积极意义。一、简况  相似文献   

19.
中国加入 WTO 是令世人注目的重大事件。在去年世贸组织召开的西雅图会议上,美国工会再次向克林顿政府及会议施压。这是该会议以无任何结果而告终的原因之一。本文对美国工会在“劳工标准”问题上的作法等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一些企业内部劳动条件恶劣、劳资关系紧张等问题,已不仅影响到本行业经济的发展,而且越来越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各级政府部门、工会和企业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劳动标准体系,依法改善企业内部劳动关系,创造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