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2008年1月14日的《学习时报》,刊发了瑞士日内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张维为《反思西方民主》一文。这是张维为在一次中国问题演讲后与其他几位学者的一次对话,作者觉得这个讨论“很有意思”。作者以历史事实为依据,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明了民主发展进程中的一些深刻道理,对我们正确认识当今东西方民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道路具有积极意义。本刊转载时略有删节。  相似文献   

2.
当前,协商民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现形式之一,已成为深化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十八大对健全协商民主制度进行了总体规划和部署,协商民主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值得我们寄予乐观的期待。中国在长期政治生活中形成了多级政治协商制度,探索出听证会、民主恳谈会等基层民主实践,这些为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提供了具有积极意义的实践经验。同时,党中央多次强调要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协商民主的协商场域正在不断拓宽。工资集体协商的广泛推行就是协商场域拓宽的一种表现,在这方面,福建泉州的工资集体协商尤其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3.
20世纪50年代,台湾思想界爆发了一场以殷海光为代表的自由主义与以徐复观、牟宗三等人为代表的新儒家之间的激烈论战,新儒家试图以复兴儒学的方式从中国传统文化内部开出现代民主的良方,而自由主义的一方则选择了新。这场论战既可以看做是五四启蒙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的延续,同借助于对自由民主理念的积极推行以促成中国民主宪政的政治格局的彻底革时也直接影响了此后台湾文化发展的基本取向。  相似文献   

4.
九十年前,中国爆发了一场意义重大的革命,这就是辛亥革命。它是在太平天国、义和团、戊戌变法等单纯的农民革命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不能解决中国面临的危机的情势下,爆发的一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相似文献   

5.
于浩 《中国人大》2014,(24):18-19
人类历史上,每一次科学技术的进步,都带动了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个领域的进步。特别是以电子计算机应用等为标志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让中国人感受到互联网带来的不仅是一场技术变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6.
苏青场 《湖湘论坛》2010,23(1):61-65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党的新老交替的顺利完成,中国法治国家建设的推进,中国威权政治时代逐渐远去,法理政治时代逐步到来。这是一场深刻的时代变迁。它预示着确立党的政治权威的传统办法已逐渐失去作用,迫切需要用新的办法来重新确立党的政治权威。  相似文献   

7.
张利涛  郑彬 《前沿》2024,(1):16-28
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色和光荣传统,坚持理论创新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奋斗历程。理论建构是一场关于观念、话语、制度等要素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启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民主不仅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还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构成部分,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创新。从人民民主专政到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是民主话语的转化和理论范式的跃升,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民主政治的不懈追求。深化对人民民主专政理论范式的多维立体分析,对更好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建构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汪林茂 《今日浙江》2011,(18):56-57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一声枪响,大清帝国轰然倒塌。以该年农历“辛亥”命名的一场中国式大革命,从根本上摧毁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把整个国家拉入现代中国的历史轨道,开启了民主共和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政党协商民主要素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中国,狭义上的协商民主就是政治协商制度,民主党派在协商民主中具有重要地位。协商民主有五个基本要素:协商主体、协商客体、协商场域、协商方式、协商结果。当代中国政党之间的协商民主在每一个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质。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提出了"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命题;强调"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指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为了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机构改革是"一场革命"。邓小平的这些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协商民主是实现人民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种新型的民主范式。比较分析西方协商民主发展的背景和中国协商民主推进的动因,可以发现在中国民主化进程中,协商与民主"分"的可能性和"合"的现实性以及两者间不必然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明确协商民主在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定位。  相似文献   

12.
顾娟 《民主与法制》2014,(17):35-37
2014年5月9日中午12点,正是饭点。在徐州市司法局会议室里,一场“《民主与法制》社走基层徐州行”的专访变成了该局局长刘宏方一场独特而精彩的演讲。在中国的政府架构设计中,司法行政是个弱势部门。但是,从刘宏方对徐州乃至中国司法行政现状的思考中,从他对徐州司法行政的未来设想中,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司法行政同样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3.
中国未来将有两个艰难的门槛必须要过:其一是中国的崛起终有一日要跨越超级强国的门槛,从当前的国际形势看,届时只怕是要有一场血与火的考验;其二是中国的发展终有一日要跨越民主法治的门槛,而从目前国内情况来看,这条中国的未来之路究竟又会通向何方?对于中国来说,这恐怕是两道绕不开躲不掉的历史门槛。这两个问题其实并非两条平行线,它们是相互纠缠交织的,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前一个问题又是附属和取决于后一个问题的。  相似文献   

14.
过程民主文化思维是把民主文化相关概念用于中国民主文化研究,将中国民主文化的变化和发展视为一个包括不同部分在内的特定的具体运动过程而催生的一种新的中国民主文化思维方式。这一思维方式的框架是,在把中国民主文化的变化和发展视为一个特定的具体运动过程的基础上,把这个运动过程解释为民主文化的理性化过程、民主文化的生态过程和民主文化的开放过程的统一。确立这一思维方式的理论依据是:其一,这一思维方式是对哲学过程论思想在民主文化研究领域的应用;其二,这一思维方式是在反思底线民主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其三,这一思维方式是针对中国民主文化的现状提出的。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社会信任状况令人忧心忡忡,不容乐观。虽然没有数据提供佐证,但公众的直观感觉是,当前中国社会正陷入一场信任危机。群体性事件、食品安全、医患纠纷、政治腐败等个案在中国接连不断发生,并越来越多见诸媒体,信任  相似文献   

16.
撷取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到武汉做"城中村"改造工作的专题考察调研及协商座谈这一典型个案,基于中国特定的政治场境,按照协商民主(Consultative democracy)的内涵及外延,"解剖麻雀",从下列五个维度及路向作出自己的解读:一是这次协商的主体,即谁来协商,谁主导、谁组织、谁参与了这场协商;二是这次协商的平台和场域,即是在哪里开展协商的;三是这次协商的内容,即协商的主题是什么,协商了哪些"重大问题"或"实际问题";四是这次协商的程序性规范,即是怎样有序展开协商活动的;五是这次协商的目的,即协商的质量和成效如何,有什么特别值得称道的收获。  相似文献   

17.
袁聚录 《长白学刊》2009,(1):154-158
民主文化转型可以理解为从一种民主文化类型向另一种民主文化类型的转变过程。社会转型一方面对民主文化转型构成基本规定,并从总的趋势上作用于民主文化转型:另一方面又对民主文化转型形成一定的消极影响。中国社会转型有着自身的特征。相应地,中国民主文化转型就有着自身的表现。当前,促进中国民主文化转型,有待于克服中国社会转型对民主文化转型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刚刚过去的 2 0世纪 ,在古老的东方爆发了一场最壮烈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建立自己的国家政权进行了长期的流血抗争和不懈的探索实践 ,终于培育和构筑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由全体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半个多世纪以来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走过了十分不平凡的历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体 ,作为人民共和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已经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它虽然风雨兼程历经挫折但还是取得了巨大成就 ,在国家政治…  相似文献   

19.
即将走马上任的日本民主党党首鸠山由纪夫,9月3日会见了中国驻日大使崔天凯。前一天,鸠山由纪夫与奥巴马通了电话。这两件事情联系起来看就很有意思了。  相似文献   

20.
麒麟 《八桂侨刊》2004,(5):35-36
作为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法国同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与传统友谊。更有意思的是,从戴高乐将军到希拉克总统,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历任总统都有一股不解的“中国情结”,其中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早已在中法外交史上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