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笔者发现永春县档案馆收藏着7幅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标语。据介绍,1932年11月,中共安溪中心县委成立,领导安溪、南安、永春、德化四县党组织和游击战争。1933年8月,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在安溪东溪成立。游击战争最鼎盛时期的1934年,安南永德四县红色区域连成一片,东起永春湖洋,西达安溪的长坑、官桥,南起同安梧峰,北至德化三班,纵横百里,中国工农红军闽南游击队第二支队(简称“红二支队”)发展到500多人枪。  相似文献   

2.
龙门地区位于厦门西北部,包括安溪的龙门、官桥,南安的翔云、英都,同安的梧峰、半岭。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厦门中心市委和安溪中心县委就派干部到龙门,开辟安南同红色区域。龙门地区的党组织是“安南永德”中共组织的一部分,这个地区组建的游击武装是红二支队的一个部分。  相似文献   

3.
日前,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认定安溪、南安、永春、德化四地在历史上与中央苏区联系密切,把安南永德苏区视同中央苏区考虑。喜讯传来,夜不能寐,不禁遥想80年前8月25日来自安南永德工农兵代表、中共安溪中心县委和红2支队领导成员等500多人参加的四县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安溪东溪召开并宣布成立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的情景:  相似文献   

4.
安溪县白桃村虞森土楼是安溪人民游击队的诞生地,也是闽粤赣边区纵队八支四团的诞生地。虞森土楼作为打通闽西南解放战争的重要关键点,直接参与了安南永德的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见证者。这座被解放军战士誉为"第二井冈山"的土楼,推进了福建解放战争的伟大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5.
闽粤边红军游击队,是一支在游击战争中成长和壮大起来的队伍。它包括闽南红三团、潮澄饶红三大队、饶和埔中心区游击队,以及后来发展的闽粤边支队等,1934年8月,中共闽粤边特委成立时,兵力约有600人,游击队经常活动的范围主要在闽南7个县和粤东4个  相似文献   

6.
安溪     
佛仔格土楼位于魁斗乡佛仔格村佛仔格角落的山坡上,是原闽南工农游击队第二支队的诞生地。1931年12月,中共厦门中心市委派李南金回永春恢复组织,李因“色彩关系”和当时永春的负责同志业已星散,而转赴安南永边区开展恢复组织工作。李南金到佛仔格与安南永边区党的创始人之一郭节联系后,在佛仔格召集会议,传达了厦门中  相似文献   

7.
1929年8月间,为了扩大红色区域,消灭驻上杭城的福建省防军第二混成旅卢新铭部,中共闽西特委和上杭县委作出决定:集合当时在上杭的红军和地方武装攻打上杭城,并由傅柏翠、谭震林、刘端生组成攻城指挥部,设在城郊东门潭头"风云渡".调集的武装共有:谭震林率领的红四军四纵队七支队的两个大队;傅柏翠率领的北路各区游击队、县独立团、县赤卫队;李立民率领的东路各区游击队,共有五六千人,号称"八千人马围攻上杭城".  相似文献   

8.
1938年1月,坚持在闽西南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二支队,在龙岩白土镇集结开赴皖南抗日前线。邱相田同志在四团政治处任组织股长,我在支队司令部副官处工作。从此,在华东地区的抗日战场、解放战争战场和抗美援朝的朝鲜战场,相田同志和我曾几度一起战斗,一起工  相似文献   

9.
正在泉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3年多时间的努力,泉州市下辖的安溪、南安、永春、德化4县(市)的申报中央苏区县工作取得重大进展。2013年7月,中央党史研究室发文认定,安南永德4县(市)"当年曾建立苏区(安南永德苏区),当地军民积极抗击国民党军队的围攻,直接支援了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斗争","建议视同中央苏区考虑"。2014年4月,  相似文献   

10.
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项英、陈毅突围来到赣粤边的油山,领导赣粤边红军游击队坚持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1938年2月,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一支队二团二营北上抗日。1945年8月后,东江纵队等北上部队挺进到粤北,先后派出三支部队进军油山地区,重新点燃了赣南老革命根据地的游击斗争烽火。下面叙述的就是发生在新四军红色源流的一则真实的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11.
1929年8月间,为了扩大红色区域,消灭驻上杭城的福建省防军第二混成旅卢新铭部,中共闽西特委和上杭县委作出决定:集合当时在上杭的红军和地方武装攻打上杭城,并由傅柏翠、谭震林、刘端生组成攻城指挥部,设在城郊东门潭头“风云渡”。调集的武装共有:谭震林率领的红四军四纵队七支队的两个大队;傅柏翠率领的北路各区游击队、县独立团、县赤卫队;  相似文献   

12.
汀瑞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二支队三团二营北上抗日后,留下的部分队员组成了新的汀瑞县委和汀瑞游击队,继续在闽赣边坚持斗争。在抗战八年中,他们从隐蔽斗争转为公开斗争,在遭受挫折中重新恢复队伍,几经磨难,英勇战斗,为革命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但在后来,由于叛徒、特务的破坏,不幸于一九四六年三月彻底解体。现简述这一斗争过程。一、隐蔽斗争(1938.3—1938.10)一九三八年三月,根据张鼎丞的指示,  相似文献   

13.
福建是新四军组建的重要策源地.1938年春,福建各块游击区党组织历经曲折,胜利完成了新四军在福建的组建任务,闽西、闽南以及闽赣边汀瑞游击队整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三、第四团;闽北、闽东游击队整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第六团;闽中游击队和闽籍东南亚回国华侨青年等作为后续部队先后编入新四军军部特务营和教导队.  相似文献   

14.
八十年代以来,在有关反映闽东三十年代工农武装斗争的论著中,都把闽东工农游击队下属的七个支队的名称,写成“闽东工农游击第×支队”,中间漏了一个“队”字。笔者认为,这是不符合史实的。根据现有找到的盖有第七和第十一支队队部印鉴的两张收条来看,第七、第十一支队是闽东工农游击队第七、第十一支队,而不是闽东工农游击第七、第十一支队。照此类推,一、三、五、九、十三支队也应如此。希望在今后的论述中,注意  相似文献   

15.
福建是新四军组建的重要策源地。1938年春,福建各块游击区党组织历经曲折,胜利完成了新四军在福建的组建任务,闽西、闽南以及闽赣边汀瑞游击队整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三、第四团;闽北、闽东游击队整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第六团;闽中游击队和闽籍东南亚回国华侨青年等作为后续部队先后编入新四军军部特务营和教导队。新四军初建时,由福建游击队组建的部队兵力约占当时皖南岩寺整编部队兵力的半数,成为新四军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苦湖突围记     
1934年2月5日,中共安溪中心县委召开紧急会议,由共青团厦门中心市委宣传部长方毅传达中共中央关于第五次反“围剿”的指示,要求安南永德边区军民主动出击,牵制敌人,配合中央红军的反“围剿”斗争。会后,安溪中心县委向各边区、特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和红二支队立即行动起来,响应中央的号召。 1934年9月,经过连续紧张转战的红二支队500多人,准备开进南安金淘区凌云乡的苦湖村进行休整,伺机袭击盘踞在诗山、金淘后坑埔的敌军。9月18日,支队长尹利东令驻永春境内的第一大队140多人先行进驻苦湖,并派出侦察员侦察诗山、金  相似文献   

17.
一九三三年,正当安(溪)南(安)永(春)德(化)边区革命斗争形势迅速发展的时候,在安溪温泉乡发生了“青云楼事件”,使安南永德革命斗争遭受严重损失,教训是非常深刻的。现根据有关资料,略谈“青云楼事件”的历史教训。夏收斗争后的形势中共安溪中心县委为了贯彻厦门中心市委指示:“迅速完成我们建设安南永德新苏区的伟大工程。”于一九三三年五月,召开了中心县委扩大会议,分析了形势,作出了  相似文献   

18.
湖南人民解放总队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湖南省工委领导的规模较大的游击武装队伍。总队辖湘中第一、二、三支队,湘东第四支队,衡阳、邵阳边境第五支队,后又成立湘西纵队,共约12000余人。此外,在总队成立前后,还有一些省工委领导下的游击队,各用不同番号名称。  相似文献   

19.
1938年1月底,闽东红军游击队1300余人编入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团长叶飞,副团长吴煜,参谋长黄元庆,政治处主任阮英平)。后经周宁、政和、松溪、浦城和江西境内北上皖南岩寺集中。同年6、7月间,遵照党中央的指示,陈毅、粟裕、张鼎丞先后率领新四军先遣支队和第一、二支队,挺进苏南敌后茅山地区抗日,创建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是年9月,新四军第三支队  相似文献   

20.
随着华中部队的日益扩大,如何解决华中统一指挥的问题就越来越突出。现在这一地区的部队,除鄂豫边地区有多支游击队外,豫东有彭雪枫部新四军第六支队,皖东有张云逸部新四军第四、第五支队和游击纵队,泰州、江都地区有新四军挺进纵队、新四军苏皖支队,皖东北有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和八路军苏鲁豫支队。这些部队分散在各个地区,独立活动,相互间很少有配合。已南下陇海铁路以南的八路军还习惯于听从八路军总部指挥,不大乐意受中原局的节制。已进到江北的新四军挺进纵队和苏皖支队,还属江南指挥部建制,归陈毅直接指挥。如何把这些部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