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是与协同动力学原理相一致的社会动力学理论。在术语上,唯物史观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概念,分别与协同动力学当中的竞争、协同、动力学模式和序参量等概念密切相关;在原理上,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齐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以及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的原理,深刻揭示出社会有机系统内部大量子系统运动状态与系统序参量互动的伺服过程。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为什么要调整、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呢?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告诉我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也不是消极被动的,它们又反作用于生产力和经济基础。这种反作用表现为:当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同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时候,对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  相似文献   

3.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对社会基本矛盾原理的认识和运用胡长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原理是唯物史观的基础和核心。马克思在其著作中对此曾作过经典性的论述,深刻揭示了人类历史演进的规律。毛泽东则进一步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新贡献刘宏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两大基本矛盾;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的基本...  相似文献   

5.
<正>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它包含以下内容:(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二)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的基本结构、基本性质和基本面貌。(三)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基本源泉和动力。(四)社会基本矛盾双方的相互作用是: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于  相似文献   

6.
正是生产关系概念的形成,马克思科学阐述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就马克思而言,生产关系概念的形成、社会历史的本质和规律的揭示是从"国家"开始的。马克思研究国家、法和宗教,论述其与市民社会关系,形成生产关系概念,揭示了二者的正确关系,从"国家"走向"国家的深处"。国家、法和宗教等成了上层建筑的内容,而"国家的深处",则指决定"国家"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以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社会历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在阐释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时候,马克思始终没有离开"国家",始终承认和强调"国家"即上层建筑的地位和作用。社会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二者各居其所,各得所用。  相似文献   

7.
肖毅敏 《求索》2007,(4):145-146
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应在三个方面进行创新和发展: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与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同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基本规律;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对范畴属于不同的哲学问题,不能将其作为三层次两决定一体规律论述;3.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哲学不能用历史唯物主义概念替代,必须由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法组成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8.
唯物史观把影响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矛盾体系概括为两大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而两大基本矛盾所包含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诸要素,又分别构成各自相对独立的矛盾子系统,并已在人类文明的学术研究中形成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对生产力的研究分别形成各门自然学科、技术学科、应用学科等,对生产关系的研究分别形成各门类的经济学科,对上层建筑的研究分别形成政治学、法律学、哲学、伦理学、宗教学及其他社会科学等等),它们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对社会发展施加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 过去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我国理论界所流行的一种被人们公认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重大发展的权威理论观点,即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起“主要的决定作用”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一般地表现为主要的决定作用,后者对前者在一定条件下又转过来表现为主要的决定作用。按照这种观点,仅仅承认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还不是彻底的辩证法观点,只有承认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在一定条件下起主要的决定作用,才彻底坚持了辩  相似文献   

10.
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虽然,在我国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同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相适应的,以人民民主专政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上层建筑是同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但是相适应并不等于没有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的某  相似文献   

11.
正义意味着公平、平等,属于支配我们思想和行为的道德理性范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正义有四项基本内容:政治地位平等原则,机会平等原则,非基本权利与贡献完全平等原则,集体与个人关系辩证统一原则。正义是社会道德的重要内容,正义规范着社会道德秩序,规范着个人行为,规范着社会分配,也对个人的社会行为起舆论监督作用。正义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石和重要内容,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对社会保障水平测定指标选取的研究存在不足,建立合理的社会保障水平测定指标体系刻不容缓。选取社会保障水平测定指标应遵循系统性原则、历史性原则、统筹主辅原则。合理的社会保障水平测定指标体系应由主指标系统和辅指标系统构成。应用社会保障水平测定指标的基本点是,以社会保障水平测定指标为工具,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进行考察时,既要测度其实际水平,又要测量其适度水平。文章构建了符合当前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障水平测定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3.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经济法学界极富争议的论题之一。这些争议存在的根本原因是学者们对经济法基本原则的内涵有不同理解。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反映在宪法和经济法之中,贯穿于经济法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诸环节的根本性准则。因为不同社会制度条件下人们对经济法存在的基础——市场经济的认识存在深刻的分歧,所以根本就不存在中西通行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经济法基本原则,所以需要以新的视野展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中国经济法的社会主义属性是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现实表现,强调它并非走意识形态的老路,因此,中国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应当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二是国家调控原则,它们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利益的政治表达形式和范围,可称之为“资本的社会主义”,它与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成为面具的“社会的资本主义”大异其趣。  相似文献   

14.
Since the turn of the millennium, a second generation of Chinese civil society organisations (CSOs) have started taking on issues such as rural migrant integration, social service provision, as well as community building. Organisations such as Beijing-based Shining Stone Community Action (SSCA) can be seen as the avant-garde of a second wave of humanistic, community-based CSOs which are willing to help improve the strained state–society relationship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 China). In order to advance their values and interests, civil society practitioners are willing to engage with Chinese government officials. By gaining the trust of First-in-Command (FIC) cadres they manage to introduce ideas such as the principle of subsidiarity, solidarity and reciprocity. Civil society practitioners thereby initiate open-ended processes of communication, consultation and cooperation. Such processes help promote cross-sector collaboration between Chinese civil society organisations and local government agencies. These developments signify an incremental change from government control (guanzhi) to public management (guanli) and to network governance (zhili). As a framework for the case study the authors look at strategie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cooperative relations, focusing on steering mechanisms and process factors. In order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dynamics of cross-sector collaboration they further explore the social capital dimensions of the principle of reciprocity and trust. To evaluate outcomes and impacts of cross-sector collaboration, the authors discuss the ability of collaboration partners to produce tangible results and to innovate. The findings show that successful experiments with cross-sector collaboration not only depend on structural factors but also on the skills and strategies of the individuals and organisations involved.  相似文献   

15.
公共政策的价值目标与公正原则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公共政策的价值目标在于捍卫和促进社会公正 ,社会公正的完整内涵包括四个层次 :即 ( 1)公民基本权利的平均主义分配 ,( 2 )经济活动收益的效率主义分配 ,( 3)社会底线需求的平均主义分配 ,以及 ( 4)促进社会和谐的综合回应分配。其中 ,第一层次优先于其他三个层次 ,第四层次是对前三个层次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6.
当下中国处于转型期,法学/学术同样如此,不同思想此起彼伏,甚为壮观,新道统法哲学就属于此中的一环。新道统法哲学主要包道统思想的研究和传统社会秩序构成原理的研究。但当下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以传统秩序构成原理作为新道统法哲学的理论基础是存在诸多疑问的,因此需要加以反思、批判和推进。  相似文献   

17.
辅助性原则是德国学者在对福利行政反思的过程中提出的一项理论,旨在解决国家与个人、国家与社会、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当下中国要进行社会管理创新,有必要以辅助性原则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理论基础,只有落实好辅助性原则,才能达到社会管理的善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陈保中 《桂海论丛》2007,23(2):84-87
和谐社会建设要求政府必须积极探索预防和解决社会矛盾的新途径。我们对社会纠纷处理的方式应不断从单纯的法律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从程序主义向效率主义回归。行政解决社会纠纷,具有效率高、成本低、专业性强的特点和优势。必须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和完善行政调解制度、行政裁决制度等,努力构建一个有中国特色的解决社会纠纷的行政机制,这是新时期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论社会治安适度控制的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安控制是维系社会治安秩序稳定的基本手段和保障。治安控制既不能过度 ,也不能欠度 ,只能适度 ,适度控制是治安控制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考察和评价治安控制是否适度主要看治安控制的目标是否适中 ,手段是否适当 ,能否实现治安秩序的适度稳定  相似文献   

20.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初探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国家补偿制度是国家对被害人合法权益的一种司法保护措施,它不仅体现了国家抚慰被害人的人性化治国理念,也表明了国家自愿承担国家义务的负责态度。国家补偿制度确立的理论主要有三种学说:国家责任说、社会福利说和社会保险说。各国的国家补偿制度因受不同理论思想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从各国的具体制度设置来看,构建国家补偿制度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及时补偿原则、优先保护原则和就低不就高原则。确立国家补偿制度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要件:第一,适用补偿的对象。第二, 申请补偿的条件。第三,补偿审议的机关。第四,补偿范围、金额及方式、补偿程序等。笔者认为,从现在经济层面、认识层面、制度层面等诸方面看,在我国确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时机已基本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