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事实重婚是指因法律婚姻或事实婚姻而有配偶的人又与他人以夫妻关系共同生活,或明知他人因法律婚姻或事实婚姻有配偶而与之以夫妻关系共同生活的行为。在事实婚姻具有法律效力时,事实重婚可以构成重婚罪。应当在实践中恰当地区分重婚犯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处理好特殊情形下的事实重婚行为,清晰界定事实重婚中的罪数形态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民事法律语境中,事实婚姻是一种非法同居关系,但在刑事法律语境中,事实婚姻的婚姻效力却被目前的刑法解释学所确认。关于事实婚姻问题,刑法解释学犯了一个简单的错误。刑法规定的重婚行为,其最典型特征是两个有效的法律婚姻之重合,事实婚姻与法律婚姻的重合,因不侵犯一夫一妻制度中的婚姻登记制度而不应该构成重婚罪,所以,即使在刑法解释学中,事实婚姻也同样不应具有婚姻效力。  相似文献   

3.
重婚罪是指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无效婚姻可以成立重婚罪。我国刑法对重婚罪的规定,在罪状表述上照搬了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模式,同时对事实婚姻加以认可,导致同时娶两妻在定性上的矛盾。因法律重婚而构成的重婚罪是结果犯,其追诉时效起算时间应从犯罪之日开始;因事实重婚构成的重婚罪是继续犯,其追诉时效起算时间应从犯罪终了之日起开始。  相似文献   

4.
婚姻是男女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为维系夫妻关系而缔结的契约。婚姻登记仅是国家对公民缔结婚姻的民事行为的行政监督,欠缺登记形式要件的事实婚姻仍具有婚姻的本质。《民法》否定事实婚姻系法律主义的要求,《刑法》肯定事实婚姻的存在并非认可其法律效力,民事法上的"无婚状态"与刑事法上的"有婚可重"并不矛盾。以事实婚姻与法律婚姻的先后及事实婚姻的法律效力来甄别事实婚姻与重婚罪之间的关系,是符合法律规定和实践需要的稳妥立场。  相似文献   

5.
网络婚姻的法律问题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婚姻作为网络迅速发展的产物,具有自身独有的特征,如,虚拟隐蔽性,便利性等。网络婚姻涉及到不少的法律问题,如网络婚姻是否构成重婚罪,是否能成为离婚的法定事由,是否能基于此理由请求精神损害赔偿以及其是否违反了夫妻之间的包括同居、忠实义务在内的配偶权。对于这些问题,目前我国相关法律中未作出明确规定。网络婚姻所涉及的上述相关法律问题,需依赖法律来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6.
我国婚姻法的修改已提上议事日程。在已有的婚姻法规中,有关事实婚姻的规定很不统一,这不仅不便于处理婚姻方面的民事纠纷,也不便于对重婚罪的处理。本文从正确处理事实重婚的角度,探讨了事实婚姻的应有定义,并提出了一些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7.
论重婚罪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婚罪中的配偶,应当理解为事实婚姻和所有符合法定结婚形式要件的婚姻当事人,其中包括不符合结婚实质要件但未经宣告无效和撤销的婚姻当事人。关于有配偶者重婚的问题,应仅限于与他人进行了婚姻登记的情形,同时增设非法同居罪规制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情形,以维护社会和家庭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浅议重婚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婚罪是指有配偶而重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重婚行为作为违法行为是否不论情况均构成重婚罪 ?重婚罪有哪些形态 ?“包二奶”等行为可否以重婚罪论处 ?事实重婚中事实标准如何确定 ?以及重婚罪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笔者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针对这些热点问题聊以阐述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9.
论重婚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婚罪的客观方面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与《婚姻法》及大量的行政法规、司法解释相关 ,通过借助婚姻法澄清基础概念 ,总结刑事审判实践经验 ,比较民、刑事领域内重婚行为外延的不同 ,以刑法第 2 5 8条为依据做论理解释 ,对“结婚”、“配偶”、“事实婚姻”等问题进行界定 ,从而为刑事法领域认定重婚罪提供两条简便、统一的标准 ,以期在司法实践中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0.
论事实婚姻     
事实婚姻,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种婚姻形式。但由于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法学界、司法界对它的法作效力就产生了争论。有些同志主张承认事实婚姻的法律效力;有些同志主张否认其法律效力;有些同志认为事实婚姻应作为可撤销的婚姻,自撤销之日起无效;还有些同志认为1980年《婚姻法》公布之前的事实婚姻应予承认和保护,公布以后的事实婚姻不予承认,也不保护,等等。本文拟就这种婚姻究竟如何认识,它是否具有法律效力,以及如何处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历次婚姻法均没有关于事实婚姻的规定。实践中,非依婚姻登记而成立的婚姻普遍存在,并不断引发纠纷。法律的空白和司法解释的不确定性,使事实婚姻问题难以得到合理解决,难以为当事人提供适度的人文关怀,不利于婚姻家庭的稳定与发展。我国婚姻法应该首先改革我国的结婚形式要件,缩小事实婚姻的范围。其次将欠缺婚姻成立形式要件的事实婚姻明确定性为无效婚姻,用无效婚姻制度平衡各项法益。  相似文献   

12.
几乎所有的违法犯罪都与其家庭相关。在家庭伦理语境下分析犯罪的产生,有恋爱自由被破坏、多角恋爱、爱情欺诈、爱情被金钱玷污、婚前性行为等爱情伦理方面的原因;有婚外情、重婚、错误的性伦理观念等婚姻伦理方面的原因;有对尊老爱幼人伦的违背、夫妻不和、不道德的生活方式以及邻里纠纷等家庭道德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重新审视我国的事实婚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事实婚姻是指男女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 ,群众也认为是夫妻的一种合法婚姻。《婚姻法》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护当事人的权益。事实婚姻与登记婚姻都是当事人根据自己不同的要求作出的选择 ,在不违反公序良俗的前提下 ,法律应当尊重男女双方的意思自治 ,自由选择结婚方式。  相似文献   

14.
重婚罪中“具有法律效力的婚姻关系”、“有配偶”、“重婚”、“结婚”等概念的理解,应结合有关立法及其相关立法精神来进行。前婚是非法同居关系的,由于欠缺重婚罪的犯罪要件,不构成重婚罪。  相似文献   

15.
“空床费”一案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引发了学界对夫妻同居义务的探讨。同居是男女双方缔结婚姻的应有之意,婚姻本身就是男女双方以共同生活为目的的结合。法律只需要对诸如重婚、家庭暴力、遗弃等侵犯他人权益、危害社会的行为加以严惩,法律应止步于卧室之外,对于同居义务,法律不宜做硬性的规定,完全属于夫妻意思自治的空间范畴。  相似文献   

16.
被害人承诺相关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欺骗他人相约自杀的,不构成犯罪.在承诺表示方式上,意思方向说较为合理,不应将行为人认识到承诺的存在作为主观的正当化因素.承诺动机的好坏,不应成为考虑承诺有效与否的因素.嫖宿幼女罪的法定刑配置基本上是合理的.一方同意对方重婚的,仍构成重婚罪.组织卖淫罪因有被害人的承诺,不应与没有被害人承诺的强迫卖淫罪配置同样的法定刑,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因为存在被害人承诺的因素,现行法定刑配置过重.由于拐卖妇女罪保护的法益只是妇女的人身自由,故妇女同意自己被拐卖的,不构成犯罪.  相似文献   

17.
同性恋者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享有最大限度的自由,非犯罪化应是我国刑法对同性恋的确定态度。同性恋的自由具有界限,对其进行非犯罪化必须同时满足成人、私下和自愿的条件,不符合成人、私下和自愿条件的同性恋应当纳入刑法规制的范围。在考虑若干入罪方面,同性恋者以结婚或配偶名义同居的方式破坏在先合法婚姻的行为构成重婚罪,同性之间违背一方意志强行发生的性行为应当构成强奸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