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30年里取得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不断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些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使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实现了认识上和实践上的伟大觉醒,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2.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到21世纪初,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到了深水区,国内外都面临着复杂的矛盾和问题。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促进中国社会更好地发展,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反映了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认识的不断成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目标也是过程,中国共产党人从多方面着手,采取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  相似文献   

3.
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新哲学的根本特征,只有自觉地把它运用到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研究之中才能科学地理解人的属性准确地揭示人的本质,由之才能建构真正传达出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人学理论。  相似文献   

4.
由实践探索、经验积累到认识升华、形成理论形态,由领导革命取得成功、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到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伟大成就,在不断探索和研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个重大问题上,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艰辛探索,成功地破解了这一历史命题,取得了重要的理论成果,这其中充满了深邃的哲学思辨和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5.
青年的情绪问题探析李玉春黄伟情绪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产生于认识和活动的过程中,并影响着人的认识和活动的发展状态。在青年思想教育中,必须重视青年的情绪问题。一、青年情绪是开展青年思想教育的重要...  相似文献   

6.
“南方谈话”集邓小平以往思想之大成,是对邓小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诸多理论问题作了比较全面论述的综合性著作。它及时和明确地回答了改革开放后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站在了当代中国理论前沿的高地上。它提出的“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论、“三个有利于标准”论、“发展才是硬道理”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等许多重要理论观点,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它成为伟大文献与邓小平的个人特质是分不开的。它今后依然是指导我们消除顾虑、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反对形式主义、整顿文风的重要指针。  相似文献   

7.
纵观人类教育史,最早形成的便是家庭教育,人类几乎所有的文化都得益于家庭的传承。家庭教育在现代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现代教育的基础。一、孩子形成的特有性格首先受家庭教育的影响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能意识到社会给予他的影响,并对这种影响有其特定的反应。长此以往,客观事物对个体的生活不断渗透,从而通过个体的认识、情感、意志过程逐渐地保留在心理中,并以一定的形式调整着其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极大地开启了人们的思路,把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传统理解和认识引向深入。以往人们在谈到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时候,往往只说到它的特征,并列举出若干内容,这样人们就只能在一个层面上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正因如此,好多人对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  相似文献   

9.
现在对“改革开放以来”这组词几乎人人都耳熟能详 ,多数人也都知道它在时间概念上几乎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同义。但是 ,在对外开放的起点问题上意见并不总是一致的 ,有人认为新中国成立后对外开放很快就开始了。这表面上看只涉及到对对外开放的准确认识 ,其实最重要的是涉及到对邓小平理论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和评价问题。因此 ,对对外开放的起点作进一步的厘清 ,今天看起来仍然十分必要。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国际国内形势和党的认识水平决定中国很难实行真正的对外开放新中国的成立 ,结束了中国长期动乱和一盘散沙的状态 ,…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问题研究札记之一物的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张式谷从器物现代化到技能现代化,从工业、农业、国防、科技的现代化,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诸领域的全盘现代化,再到“人的现代化”,这是近世以来国人对现代化目标一个大致的认识轨迹,它反映了我们对现代化的内...  相似文献   

11.
思想道德建设是转型时期文化建设的焦点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把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带入21世纪,因而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在社会转型时期,东方与西方文化、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碰撞、冲突和融合,使得一部分人  相似文献   

12.
人的本质问题历来是哲学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基于不同的思维方式人们对人的本质的认识是不同的。朴素辩证思维方式、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和思辨思维方式等由于思维方式的束缚,他们都没有也不可能真正揭示人的本质,惟独马克思独辟蹊径用实践的思维方式去思考,确立了科学的人的本质理论。马克思对人的本质问题的思考经历了黑格尔的思辨思维方式、费尔巴哈的人本思维方式以及自己的实践思维方式,是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从抽象到具体的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认识和改造中国客观实际的理论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方法论建立在能动的基础上,研究怎样获得正确的思想(认识)和怎样才能正确地行动(实践),它包括了认识和实践两个方面。学习毛泽东思想,最根本的是要学习它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即理解和把握它的活的灵魂。  相似文献   

14.
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诞辰50周年,前不久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联合中国现代史学会等单位,在青岛市召开了“五十年社会变迁与中国现代化”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就建国50年来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伟大成就及经验教训等问题展开热烈的研讨。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关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认识历程与基本经验与会者对建国以来国人对现代化道路的认识过程作了全面的回顾。从建国初把现代化等同于工业化,到60年代的经济、科技现代化,到80年代的政治、思想文化现代化直至当前提出的人的现代化,对现代化认识的逐步深入,是中国现…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使主体意识作为现实问题凸显。从马克思关于人的“类特性”的观点来看,意识性是人的自由自觉类特性的关键,是人成为主体的根本原因。主体意识就是指人对自身作为对象性活动主体的本质、地位和价值的自觉认识活动,以及由此形成的能动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及自身的实践理念。它实质上是人全面占有自己本质,实现自由发展的能力。在现实社会生活实践中主体意识既表现为人的一种精神状态、思维方式;又表现为对物包括自身、生产力、社会关系自由自觉支配的能力和行为。人类能够运用自然资源的方式、途径越多,就越能在生命活动方面呈现出自由,生命过程就越得到优化,其主体意识就越充分。主体意识的发展不仅是一个客观历史过程,更是一个需要努力实现的目标。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不可或缺的特点就在于把主体意识的发展与实现过程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自发状态调整为自觉状态,从社会整体利益完善与运用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6.
男性统治     
著者在该书《序言》中说:在这本书中,我基于许多关于两性关系的研究成果,明确、支持并修正了我从前对同一主题的分析。本书对性秩序的(观察到的或希望的)永久性及变化问题提出了明确质疑,而这个问题也总是被大部分分析者(和我的批评者)不厌其烦地提到。也正是由于引入并规定这种天真的并天真地带有规范性的取舍才导致不顾明显事实,把性结构以及性结构借以被认识的模式的相对稳定性的证明,看做一种否定和谴责妇女状况变化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应该受谴责的,并立刻受到了谴责,它是虚假的,并立刻遭到了对这种状况的所有变化之强调的驳斥。  相似文献   

17.
诞生于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经学,在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崇高的地位。它不仅形成了中华民族认识把握世界的思维方式,而且塑造了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核心价值观。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其核心价值仍然存在于人们的深层意识当中,指导着人们的行为,从而影响着当今中华民族的发展趋势,有着恒常不变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划清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心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界限,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意识形态问题,而且是个现实问题、实践问题。能否划清两种对立的世界观、方法论的界限,不仅关系到人们的认识方式、思维方式,而且关系到实践方式、行为方式,因此它直接关系到能否运用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改造自己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问题。具体说,直接关系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命运,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兴衰成败。因此,必须认真划清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界限。(一)划清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界限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民事诉讼是否依法裁判,学界争论较大。根据数据统计难以得出依法裁判的结论。对此应该辩证认识。古代中国未能表面依法裁判既有当代人的理解问题,还受到立法因素、司法制度、结案方式、社会结构等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并未影响依法裁判的大格局,在当代中国,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一致的同时,不能因法律变通影响规则的确定性,应理顺民俗习惯与司法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资本论》中蕴含着丰富的民生思想,它涉及到就业、住房、收入分配、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内容。马克思是通过深刻地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民生问题及其产生根源,来阐述自己的民生思想的。认真发掘、研究《资本论》中的民生思想,是正确地认识、分析和解决当前中国面临的民生问题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