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法官从事的审判工作虽然不是打仗,但法官处理案件过程中存在多个矛盾,所以《孙子兵法》“先为不可胜”的指导思想,对法官搞好审判工作,尤其是对法官如何适应当前社会形势和司法环境变化而取得工作成效,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法官审判的每一案件,不可能都胜败皆服,保证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相似文献   

2.
法官的情怀     
一一祝浦我知道,湘卜在庄严肃穆的审判台上,在明辨是非的裁判书里,在人民信‘中负白勺感邀声中卜我找到了你啊,-—共和国法官崇高的情怀。 碑法官的情怀@王福林$胶州市人民法院~~  相似文献   

3.
正所谓司法公信力,从根本上来讲,就是人民群众对法院、法官、裁判文书的信任度。对法院和法官而言,司法公信力是个大问题。司法公信力不仅体现在以事实为根据上,更体现在以法律为准绳中;不仅体现在裁判文书里,更体现在法官的言行中;不仅体现在法律效果上,更体现在社会效果上。一个良好的社会状态要看社会诚信,  相似文献   

4.
霜沐 《中国监察》2010,(16):55-55
全国优秀法官陈燕萍在司法活动中,在法、情、理中寻找最佳结合点,做到无情法律、有情办案,无情判决、有情操作,表现了一个人民法官对国家、对事业的忠于职守,对人民群众的真诚之爱和炽热之情。她的感人事迹,颠覆了自古以来法官铁面、冷峻、无情的传统形象,走到了当事人的心里,走到了人民生活之中,使我们既看到法官的威严,又感到特别的亲切、和善。这是法律的力量、人格的魅力,集中反映了人民法官的真情,大爱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5.
案讯点击     
《法律与生活》2011,(15):62-62
“双赢”法官陈伟 浙江温州市鹿城区法院执行法官陈伟,在工作中用热情关怀人,用执著打动人,用法律说服人,取得了良好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被尊称为“双赢”法官。2011年他共执结执行案件259件.其中强制执行38件、自动履行142件,有效执结率达70%。  相似文献   

6.
刘一然 《中国审判》2021,(13):41-41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法官刘黎始终秉持一名党员法官的情怀,用法理明辨曲直,用真情点亮人心。2017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她作为惟一一名基层法治工作者代表,在座谈会上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基层法治实践。  相似文献   

7.
“最高人民法院王胜俊院长最近提出法官要有‘平民意识’,很受启发和教育。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法官绝不能高高在上,而应俯下身来,到人民群众中去,到最基层去,了解老百姓的司法需求,才能真正实现办案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希望大家在工作中真正树立‘平民意识’,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尽力为当事人服务,切实对当事人负责,虚心接受当事人的监督,努力让当事人满意,以展示汉江法院法官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8.
关倩 《法律科学》2012,(1):28-35
能动司法是司法创造力的体现。在美国,这种司法能动的突出表现形式是司法审查权,通过多年的案例发展,美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司法审查体制。在英国,至今法院尚无对立法的审查权。但在英美法系国家,由于有判例法传统,法官的司法能动性相对较大,在案件审理中,区分相似案件事实和不断发展法律规则是法官司法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英美法系的司法能动对我国司法实践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在我国,司法能动在审判领域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最高法院司法解释、个案法官法律论证,其主线是政策考量与法律考量,也可称之为社会效果考量与法律效果考量。  相似文献   

9.
许霆案的意义在于法治社会法官在裁判中如何做到裁判既要达到比较满意的法律效果又要达到比较满意的社会效果。司法独立与公开审判是法治国家最重要的品质体现。司法独立的重要意义在于获得裁判的法律效果,而裁判的规范性讲的便是法律效果;公开审判的重要的意义在于正义不应当只是被实行的,也应当是被看见要实行的。判决理由的公开在于实现判裁的安定性和可预见性,而裁判的安定性和可预见性讲得便是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吴英姿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年5月版法官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决定了他的司法行为和具体策略。当代中国法官常常遭遇法律与社会之间的差距和矛盾,既背负着实现"程序正义"的现代法治理想的重任,又要面对  相似文献   

11.
马荣 《人民司法》2022,(9):51-53
<正>在宁夏法院法官办案业绩光荣榜上,有这样一位85后女法官时常名列前茅。她就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三庭庭长冯芳。“法官的工作是要定分止争,不是作出冰冷的判决。我想要做一名有温度的法官,这份温度来自于对法律的坚守,来自于内心的良知,更来自于司法为民的情怀”。从踏入法院的那一刻起,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一篇阐述调解工作经验的案例分析文章,系根据曾荣膺2005中国法官十杰、2007中国十大法治人物等殊荣的袁月全法官的口述整理而成。本案合议庭和承办法官在处理一则以孩子抚养权为争议焦点的离婚案件时,积极运用调解手段化解纠纷,创新设计了抚养权与抚养义务分别行使的调解方案,并且在案件处理过程中准确把握调解规律,合理应用调解技巧,最终使纠纷得以圆满化解,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本案的妥善处理展示了合议庭及承办法官高尚的为民情怀与高超的调解艺术。  相似文献   

13.
上林县法院在办案中高度重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努力追求案结事了,规定对三类案件在庭后和结案后必须回访。一是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法官必须  相似文献   

14.
社会公众对法官的要求,最为基本的就是法官要具备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社会经验,而这种对社会知识和经验的把握及综合运用就是法官的智慧。毋庸讳言,法官的智慧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纠纷的一大利器。一名法官运用自己的智慧可将一些纠纷案件于谈笑之间将矛盾化解,使利害双方皆大欢喜,这是法官追求的一种境界,更是和谐司法的要求。从人性上分析,人都有"趋利避害"性,这是人之本性。具体到部分纠纷案件,原告方为了实现其利益最大化,往往虚构、夸大自己的损失,增加诉讼请求,而被告方为了减轻责任,减少损失,出于自卫心理往往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从而造成当事人双方情绪严重对立,加大了纠纷化解的难度,也给法官公正司法、和谐司法带来阻滞。这时候就需要法官运用自己的智慧,耐心引导双方当事人达成解决矛盾的方案,最终化解矛盾纠纷。我作为书记员参与审理的一起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至今让我难以忘怀,因为,这起民事纠纷圆满调解解决的过程让我切身领悟、感受到了法官智慧的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司法审判中程序失灵现象泛滥的根本原因之一,即在于部分诉讼立法和管理规则与法官作为人的本性相冲突,要么没有合理关照法官的正当利益诉求,要么对法官滥用权力的冲动防范不足。一个必要的改进方向,就是正视法官作为社会人和经济人的本质,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引导法官将自利行为与司法公正融为一体,将制度规范内化为法官的自主行为,从而最终实现制度与行动者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6.
刘静坤 《政法论丛》2009,(1):95-100
在死刑案件中,被害人家属既难以通过量刑程序实现自己的复仇愿望,也难以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获得应有的赔偿,还难以通过司法救助机制获得充分的救助,这导致了被害人家属很难理性地对待刑事诉讼制度,进而采取信访甚至闹访等非常规手段来主张自己的诉求。为了兼顾死刑判决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一审法院不得不面临死刑政策与民意之间的直接冲突。一审法院尤其是承办法官在死刑案件一审判决前后始终面临着信访带来的压力。为了妥善处理死刑案件被害人信访问题,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信访工作机制,并以此为契机,稳步、有序地推进涉诉信访工作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关于法官心理状况的调研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伟  李小鹏 《中国审判》2011,(12):98-100
据调查,中国一线法官大多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严重影响法官的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近年来,尽管一些法院已经开始对法官心理压力调适进行尝试,但没有形成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法官心理压力的机制和制度,加之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突出,法官心理压力大有加剧的趋势,因此研究法官心理压力,构建预防和干预法官心理压力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法官对合同的解释无法脱离其能动性,而主观性的解释须以客观性为目的。当法官在合同解释出现障碍时应恪守两个标准:理性第三人标准和社会公共利益标准。同时,必须对法官的能动性予以下列限制:法官在适用理性第三人标准时,应尽量避免以所谓的"理性第三人"之名而作出偏离缔约人真意的解释;法官在合同解释中的自由裁量权要受合同解释规则、合同文本内容、法官职业共同体之规则、公平、正义、诚信等基本原则的限制。  相似文献   

19.
章晓琳 《人民司法》2020,(12):87-89
作为一名每年审结300件案件的法官,林林总总、琐琐碎碎的工作之外,追光逐影是我的情怀。每逢周末,我都会忙里偷闲与孩子和相机相伴,穿梭在弄堂里,徜徉于山水间,用光和影去记录属于我们的人间烟火。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法官因言论不慎导致社会舆论热议的事件时有发生。一位法官个人的言论不慎的"错误"可能产生各种负面效果,由于法官的职业特殊性,其言论自由要比普通公民和其他公职人员受到更多的制约。因此应当对法官的言论加以限制,从而促进法官内心的自律。法官的慎言义务是指法官在法律上和司法职业道德上负有谨慎发表言论的法律义务与伦理义务。慎言义务首先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