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威胁"论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一直以怀疑和焦虑的心情看待中国的崛起.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军事现代化和能源需求的猛增使许多美国人开始谈论"中国威胁".西方政策制定者、战略思想家、学者和批评家拒斥"和平崛起"的概念,开始探讨"遏制"中国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文化价值观具有普遍性和具体性两重性,普遍性是指一些国家或地区大多数人认同并长期传承的价值观。具体性是指不同国家、阶级、集团的人对同一文化价值观概念的具体内涵和实现形式的认识不同。文化价值观的普遍性植根于人的本质需求,符合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文化价值观就能够为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大多数人所认同并长期传承下来。文化价值观的具体性植根于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反映了不同国家、不同阶级或集团的人的利益需求。弄清文化价值观的普遍性和具体性,对于我们建构先进的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批判理论     
1931年1月霍克海默(MaxHorkheimer)开始担任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所长时,作了题为《社会哲学的当前局势与社会研究所的任务》的就职演说,提出要将哲学与经验性的社会研究结合在一起。在之后的论著、尤其是《传统的与批判的理论》一文中,霍克海默对这一理论架构作了进一步的阐  相似文献   

4.
正义是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争论的一个核心论题,作为社群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沃尔泽也有其自己的理论主张。与其他社群主义者不同的是,他不是集中于批判罗尔斯的虚幻的个人观念,然后来批判其整个正义理论。沃尔泽主要从方法论层面进行论证,采取特殊主义的方法论来批判罗尔斯的  相似文献   

5.
在评价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及其命运时,福山提出了所谓的“历史终结论”。在他看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以自由民主制度为方向的人类普遍史”,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从此之后,构成历史的最基本的原则和制度就不再进步了。他的这一理论,其实质是为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普世性提供合法性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葛兰西对在第二国际和第三国际中占统治地位的"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决定论进行质疑和批判,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上,引发了由传统的经济批判和政治批判向文化批判的转向。这一批判不仅破解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的教条化和机械式理解,而且打破了以经济为基础、做线性决定思考的传统而形而上学理论方式。  相似文献   

7.
对"现代国家观"进行批判贯穿了马克思的一生.《哥达纲领批判》是马克思批判"现代国家观"的重要文献,其理论贡献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在国家与教育的关系上,马克思主张在保障受教育者真正享受到科学教育的前提下,政府不干涉教育;二是在国家与宗教的关系上,马克思主张在"宗教解放"的历史使命下保障"信仰自由";三是在国家与经济组织的关系上,马克思主张在保障生产合作社不沦为旧的国家机器之工具的前提下,经济组织与国家互不统属;四是创造性地提出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时期,并指出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具有管理性、民主性和暂时性特点.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制度"突变"理论包含有两个重要的观点:一是制度变迁的暴力手段观点,二是制度变迁"破"与立"的对立统一观点.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主张以暴力迫使制度变迁的同时,并不反对甚至欢迎以非暴力手段达到改变根本经济制度的目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制度"突变"不仅限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变迁,而且也发生于由封建私有制向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转变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9.
当代世界的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研究从来就没有、将来也不可能与马克思主义完全斩断联系。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依然在迅猛发展,成为近年来西方学术中最具活力的推动力量之一。本文要介绍的是新一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家及其理论。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80年代末90年代初冷战和两极时代的终结,国际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这种变化的本质是指国际关系或世界政治正处于重塑阶段,并由此向当代大部分国际关系理论体系及其观点提出挑战。70年代末以来,国际政治研究中肯尼思·沃尔兹的结构现实主义(strctural realism),即国际政治的结构理论异军突起,开国际关系理论中结构主义风气之先,奠定了新现实主义(neorealism)的逻辑基础和理论地位。与此同时,以  相似文献   

11.
12.
现实主义理论的发展及其批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现实主义一直是重要的国际关系理论流派。修昔底德(Thucydides)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被视为权力政治的名著和现实主义思想的重要渊源。马基雅弗利(Niccol(?) Machiavelli)的利益观、霍布斯(Thomas Hobbes)的自然状态论、尼布尔(Reinhold Niebuhr)的原罪思想等都对现实主义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是,西方国际关系学开始成为一门科学的学科是从一战结束开始的。二战之后,国际关系学成为独立于历史和法学的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主义民主不是一个全新的理论,从本质上说它属于政治世界主义。英国学者戴维·赫尔德和意大利学者丹尼尔·阿奇布基等人以联合国改革为起点,建构了关于未来世界秩序的世界主义民主理论设想。世界主义民主否定了主权的地域性限制,强调超越国家边界的治理理念和原则。从短期目标来说,世界主义民主不是要建立世界政府,而是主张在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一个介于邦联制和联邦制之间的民主体制。对于世界主义民主,批评意见认为一是它夸大了全球化及全球问题对主权国家的影响,二是它只是一个理想状态的政治设想,并不具有实践上的可能性。尽管如此,世界主义民主关于超国家治理的理论、论点和主张,为探索当前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构建公平正义的全球新秩序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1997年圣诞节刚过,法国左翼思想界著名人物科内利乌斯·卡斯托里亚迪斯(CorneliusCastoriadis)由于心脏外科手术引起的并发症在巴黎辞世,享年75岁。法国《世界报》刊载的一则“讣告”盛誉卡斯托里亚迪斯为当代法国的“精神泰坦”。法国一位左翼学者则把卡氏与另一位自由思想家以赛亚·伯林相比,亲切地称之为“我们的以赛亚”。法国共产主义报纸《人道报》也不得不承认卡氏是当代法国激进思想界的重要人物,尽管它给卡氏的名号——“重要的持异议者”——带有浓厚的贬义色彩。卡斯托里亚迪斯著作的英译者和研究者柯提斯(DavidAmesCurtis)则…  相似文献   

15.
16.
分离主义是危及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社会政治问题之一,也是造成最暴力和最持久群体冲突的原因之一.以选择分离权民族分离权唯一补救分离权程序主义分离权等为代表的西方分离权理论打着保护人权、避免暴力冲突的旗号,试图赋予分离权正当性与合法性,推动所谓和平型分离主义,成为近年来全球性公投分离浪潮高涨的重要原因.然而,这类理论与现实政治严重脱节,无论是在道德层面还是在法律层面,均不成立.它不仅不是解决分离主义暴力冲突的良方,反而成为破坏领土完整原则、加剧分离主义暴力冲突的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17.
18.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在对马克思不同时期阐述的国家思想进行发挥和完善、在与各种资产阶级国家和权力学说的斗争以及马克思主义内部的思想争论中提出了一系列更具有国际视野的国家观。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全面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与《德意志意识形态》相比,《哲学的贫困》重申了对待历史唯物主义基本问题的观点和原则。同时,通过对蒲鲁东《贫困的哲学》中经济学观点的批判,马克思已经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即新唯物主义来研究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这一著作不但厘清了经济范畴的来源,确立了科学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而且也为《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中提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科学行为主义和传统现实主义的论战,促使现实主义者反思国际政治理论的系统方法。肯尼思·沃尔兹于1979年出版了划时代的《国际政治理论》一书,第一次把系统层面的国际结构和单元层面的互动行为体区别开来,从而建立起国际政治系统理论的基本架构。这就是被称为“结构现实主义”的学说,80年代以来一直居于主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