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社会从奴隶制发展到封建制,封建制一般又分为领主制与地主制两个阶段,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 律,但这决不是说每个民族都要经过封建领主制,这正如每个民族都不一定经过奴隶制一样,这仍然是一般矛盾与特殊矛盾 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南方少数民族中,封建领主社会相当普遍,大多数土司地区都属于这种形态。值得注意的是,封建领主制尽管都以大土地所有为其特征,但并不都是一种模式,而是因产生的途径不同,形成的条件不同而有种种差异,显示各自不同的特点,仅就南方少数民族而言,至少就有如下五种类型:一、由农村公社直接发展起来的西双版纳傣族封建领主制;二、以溪洞组织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壮族、布依族亭目制;三、以家支组织为特征的黔西北彝族的则溪制;四、西藏的封建领主庄园制;五、阿坝藏族牧区的初期封建领主制,现依次分叙于后。  相似文献   

3.
壮族和傣族是中国境内壮侗语族(侗台语族)壮傣语支的两个民族。从语言归系上看,他们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许多学者认为,壮族和傣族由古代百越族群的一支发展而来,壮族和傣族都共同经历了封建领主制社会阶段,并且在较多方面反映出这一社会发展阶段的共性和个性。本文主要利用桂西壮族土司地区和西双版纳傣族地区的材料,对壮族和傣族封建领主制社会研究中争议较多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希望由此对封建领主制理论研究和壮族与傣族社会历史研究有所裨益,不妥之处请专家指正。一壮族和傣族先民都是百越民族的一分子,所以他们在文化特征方面有许多共同现象,如原始村庄稻作文化、铜鼓文化、干栏居屋、节日习俗和饮食习惯等等。然而远在进入阶级社会之前,壮族和傣族先民就已经分化为不同的民族集团,并且分别居住在不  相似文献   

4.
王瑞英 《求索》2010,(1):227-229
西周时期属于我国早期国家形态,各种机构和制度处于开创时期。对于西周的社会性质历来有奴隶社会说、封建社会说和封建领主社会说等不同的观点。西周铜器铭文显示在土地制度、统治机构、意识形态等不同领域内部都与前代已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后世封建制的许多特征已经萌芽。西周奴隶制社会内部孕育着封建制的因子,西周社会处于奴隶制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  相似文献   

5.
吉宏龙佳 《创造》2004,(2):20-21
宁蒗彝族自治县,地处滇西北高原,俗称"小凉山",是一个由原始共耕制、奴隶制和封建领主制等多种社会形态,经过民主改革于1956年成立自治县而一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县份.1986年和2001年,先后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和扶贫工作重点县.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返贫率高,脱贫难度大,脱贫任务重,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其基本县情.  相似文献   

6.
涂嘉泽 《创造》2002,(7):16-16
宁蒗,俗称小凉山,是个由20世纪50年代初的原始共耕制、奴隶制和封建领主制等多种社会形态,经过民主改革并于1956年成立彝族自治县而一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县份。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是宁蒗的基本县情。1986年,宁蒗曾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首批272个贫困县之一,当时的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达76.2%。宁蒗所以贫困除了造成极易返贫的诸多主观因素外,最根本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民主改革前的西双版纳和周代都处于封建领主制社会,政治上是贵族等级制度。这在命名法上得到了充分的反映。文章从九个方面对比了不同时间处于同一社会发展阶段的西双版纳和周代社会的姓氏和命名法后指出,它们在体现等级制度本质这一点上有若干共同之处,都集中地反映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下分封、宗法、等级三位一体的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不论是西双版纳傣族社会,还是周代社会,每个人的命名,不仅表示出其性别、年龄、行弟,而且还体现出其职业、社会地位和封建等级地位,这种命名法起到强化和巩固封建领主社会的统治秩序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走出“山门”天地宽和湛解放思想,必须要抓准思想实际。沿海有沿海的实际,中部有中部的实际,那云南的最大实际是什么呢?“山门”封闭。首先,3300万农村人口中有1000多万是少数民族,他们分别从封建领主制、庄园制和奴隶制的山寨牢笼,原始公社的群居火塘步入...  相似文献   

9.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5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25个,少数民族人口达14339万人,占全省总人口4094万人的35%;全省有8个自治州、29个自治县,民族自治地方共79个县(市),占全省128个县(市)的62%;还有197个民族乡。民族自治地方面积达276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702%。全省有8个边境地州26个边境县,分别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边境线长4060公里,有15个少数民族跨境而居。建国前,云南少数民族分别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制社会、封建领主制社会、封建地主制社会等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形成“一部活的社会发展史”。解放后,各民族跨越了几个社…  相似文献   

10.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其中16个民族跨境而居。解放前,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40%,分布在全省各地,形成了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状况。由于历史、地理、自然环境、民族特性等原因,各少数民族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分别处于原始公社制、奴隶制、封建地主制、封建领主制等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千百年来,在剥削阶级的统治下,少数民族无一例外地受到剥削、歧视和压迫。广大少数民族群众为争取生存发展的权利,曾进行了无数次的抗争,上演了一幕幕壮烈的斗争史。但是,由于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能代表广大民族…  相似文献   

11.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社会形态的过渡性和社会历史的连续性的统一。封建社会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社会形态,与中国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地主土地占有制形式有所不同,西欧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是领主土地占有制。这一差异,深深地受制于中西方古代的奴隶社会,钟深刻地影响着此后中西方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发展。西欧封建领主土地占有制可以在罗马奴隶社会中找到它的胚芽,这个胚芽就是古代罗马共和(末期)——帝国时期的隶农制。本文试图通过对罗马隶农制趋向性的分析,看其对西欧封建化进程的某些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2.
试论明清之际的贵州民族社会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之际是贵州社会发生变革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贵州民族地区开始并在总体上逐步完成了由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的社会转型。经济上先进生产技术的引进及商品经济的渗透和冲击,政治上从土司缺席的崩溃到流官体制的确立的“改土归流”,是促成这一社会变革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壮、傣、布依三个民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或较多的民族。分布在西南边疆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区境内。三个民族都源于我国岭南地区的古越人,在近现代也都不同程度地保存着封建领主制的社会形态。对于这三个民族领主制社会形态的研究,既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阶段基本理论的探讨,也是对我国古代史的研究,而且还有可能逐个揭开我国古代越人社会发展阶段的一些迷底,从而加深我们对百越民族与现代有关各个民族之间联系的认识,有助于加强壮侗语族诸民族及其他兄弟民族之间的团结与友好关系。 基于以上想法,本文拟就壮、傣、布依三个民族封建领主制的异同作一比较研究,不当之处,请学者们批评指正。 (一)三族领主制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4.
关于商周土地所有制问题,学术界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商周时期土地所有制形式,主要为农村公社土地所有制;有人则主张商周时期为土地国有制;也有人认为,商代为奴隶制社会,而西周开始进入封建社会,因此西周是封建土地所有制。我个人同意商周土地国有制的意见。不过我认为,商周时期的土地国有制是属于古代东方奴隶制类型的土地国有制。中国古代的奴隶制度,不同于西方希腊罗马古典奴隶制,它属于古代东方奴隶制类型,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傣文史料和田野调查资料论证了傣族佛教和原始宗教在历史上的斗争。对二者在斗争中互相让步、互相渗透、互相排斥而长期共存至今的情况,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同时,就上座部佛教不同教派与原始宗教的关系及其相互间影响、异变的情况作了初步探讨。作者指出,傣族社会佛教和原始宗教之所以能长期共存,一是由于傣族封建领主制精神文化的需要,二是封闭性的封建领主经济为两者共存提供了温床。  相似文献   

16.
民族政策研究工作在云南省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优良的传统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且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建国前,云南各少数民族处于原始社会本期、奴隶制、封建领主制、封建地主经济等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形成了“一部活的社会发展史”。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各民族跨越了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其政治、经济、文化获得了较大发展。但各民族之间乃至~个民族内部都存在很大的差异,生产力发展水平极不平衡。这种特殊性造成了云南民族问题的复杂性和民族工作的重要性,从而也形成了云南民族政策研究的特…  相似文献   

17.
贵州彝族在历史上是经过奴隶制的,到解放前已进入封建社会。布依族的奴隶制痕迹可以同壮族联系起来研究。苗族没有经过奴隶制。  相似文献   

18.
徐嘉泽 《创造》2004,(7):22-23
宁蒗,俗称小凉山,是个由原始共耕制、奴隶制和封建领主制等多种社会形态,经过民主改革于1956年成立彝族自治县而一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县份,曾两度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宁蒗县紧紧围绕"团结、稳定、扶贫、发展"的工作大局,通过扎实抓好村建、村改、三讲、三学、乡村换届和"云岭先锋"工程等工作,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3年,全县生产总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创下了近10年来的增幅之最.但随着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传统体制的解体和转换,农村党建工作与农村脱贫致富的历史任务尚有许多不适应之处:  相似文献   

19.
宁蒗彝族自治县在新中国成立前,社会发育程度很低,有原始共耕制、奴隶制、封建领主制三种不同社会形态并存,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1992年引进“电脑农业”专家系统这一高技术应用于包谷、水稻、烤烟、草果等生产,取得较好成绩。1997年被国家科技部列入国家863计划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工程的重点示范县。引起全国“电脑农业”实验示范工作的地区关注。10月10日至13日,国家科技部在宁蒗县召开“电脑农业”工作现场会。来自国家有关部委及有关单位和北京、吉林、安徽、河北、山东、黑龙江、甘肃、天津、山西、新疆、湖…  相似文献   

20.
第七幅残酷的封建剥削【农奴在领主监督下收割】藏于不列颠博物馆的“圣诗画”。在欧洲的封建庄园里,封建领主将庄园的一部分土地分给农奴作为他们的份地;另一部分是领主的直属地。领主规定,每个农户每周必须有一名壮年男子,携带自己的农具,无报酬地到领主的田里劳动两三天,农忙时节还要延长服役天数。此外,农奴还要用自己的车具为领主运输粮草,并从事打柴、伐木、放牧、筑路、修建房屋等劳役。其余时间,才是在自己场地上劳动。这种形式的封建地租剥削,称为劳役地租。凡是实行劳役地租的地方,农奴都是在地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