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IFO透视法国国家文化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世界文化大国,法国强烈反对单极化态势的全球化,积极倡导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和“文化多样性”。本文以国际法语国家组织(IFO)为窗口,在梳理该组织发展历程和现状的基础上,集中展示了法国通过该组织所进行的复兴和弘扬法语文化的价值、凝聚和壮大法语世界的力量等一系列文化及相关政策实践,揭示了法国在当代全球化进程中以国家利益为导向的文化战略。  相似文献   

2.
由于欧盟手中还没有能与美国比肩的军事力量;同时欧盟也认识到,在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的边界日益开放,国际事务与国内事务交织在一起,单纯依靠军事力量已无法有效地维持世界和地区的持久和平与安全,所以,欧盟着意通过各种"软力量"对外发挥影响,输出观念、规则和制度已成为欧盟对外关系的重要内容。为此,欧盟正积极利用贸易政策、援助政策等政策工具,尽力通过参与国际性或地区性的多边制度建设来发挥影响。  相似文献   

3.
一致性原则构成欧盟对外关系法中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长期以来困扰欧盟对外行动的一项难题,其典型表现就是欧盟各支柱对外政策之间、欧盟机构之间以及欧盟与成员国之间的对外行动缺乏必要的一致性。为提高欧盟对外关系的一致性,《里斯本条约》在"去支柱化"、整合欧盟对外政策、协调欧盟对外职能机构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改革尝试。不过,由于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特殊性依旧,整合后的欧盟对外政策目标过于宽泛,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以及欧盟对外行动署的职能设计含糊,《里斯本条约》提高欧盟对外关系一致性的努力打了折扣。尽管如此,新生效的《里斯本条约》总体上为欧盟开展更加一致和有效的对外行动夯实了法律基础,并提供了未来进一步努力的原则和方向。  相似文献   

4.
文化因素一直是欧盟内外政策的重要变量。欧盟委员会出台的《世界全球化中的欧洲文化议程》(2007年)确定了三大基本目标:1.促进欧洲文化的多样性和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2.加强文化在创意、发展和就业中的促进作用;3.使文化成为欧盟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此,文化在欧洲一体化、欧盟经济发展和欧盟对外关系三个战略层面拥有重要地位。在2008年金融危机和2010年欧债危机爆发后,欧盟开始从战略层面考量文化和创意产业对欧洲经济和就业的促进作用。本文以第二大基本目标,即欧盟文化和创意产业为研究对象,以欧盟官方文件为基础,阐述欧盟如何走文化资源驱动型发展道路,分析欧盟对文化和创意产业的战略定位及其2014 2020年的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5.
王璇 《法国研究》2013,(3):89-93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各国文化出现交流及融合之势。美国凭借其在全球范围中的经济扩张与霸权地位,使得经济全球化伴随着美国现代流行文化的全球化。法国是传统文化大国,由于经济、军事力量不断削弱,为保护其在世界上的文化强国地位,采取积极的文化政策大力向世界出口和推广法国文化。法国电影业是法国文化产业的核心支柱之一,是对外推广法国文化的重要工具。基于此,笔者分析法国文化政策下的法国电影业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梳理全球治理理念形成的时代背景及其基本内涵的基础上,考察欧盟的知识与政治精英对全球治理理念的理解,分析欧盟参与全球治理的途径,并以欧盟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为例讨论欧盟在全球治理过程中的作用与影响。文章认为,冷战终结之后形成的全球治理理念既是对当前全球化客观进程的理性反映,也是对全球化世界中人们应对全球性问题的理性指导,而欧洲一体化则与全球治理的理念和实践有着很高的契合度。因此,欧盟从其自身利益出发,依据自身的经验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以期在当前国际体系的转型过程中增强影响力,并在全球化世界中扮演领导者角色。  相似文献   

7.
试析欧盟发展政策的新特点、新取向和新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欧盟的发展政策是以"洛美协定"模式为基础。90年代之后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欧盟的发展政策已经远远超越了原来的经济利益和道德的思考框架,成为具有全球视野和战略导向的、系统而全面的综合性政策。许多与国际安全、地区稳定、移民、环境等相关的问题领域都纳入到了发展政策框架之中。欧盟通过发展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积极传播西方价值观,促进受援国伙伴建立民主与良好治理的政府。欧盟注重发挥"软实力",以欧盟的发展理念和行动影响国际援助发展进程,并使发展政策成为欧盟多边主义外交活动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8.
针对欧盟在东亚是非安全行为体和美国的追随者的传统认知,本文从欧盟在东亚的政策目标设定、实现政策目标的资源以及对东亚安全与稳定的贡献出发,论证欧盟在东亚地区是安全行为体并具有政策自主性。欧盟作为非国家行为体,在东亚政策上的自主性是相对于美国而言的,即具有关系性和相对性,并处于不断提升的过程中。与此同时,由于欧盟与美国是"价值观伙伴",在东亚地区的利益具有一致性,欧盟通过政策宣示、政策对话和硬安全领域的政策一致性等保持其自主性和跨大西洋联盟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9.
面对一个更加联动、对抗与复杂的世界,欧盟推出外交与安全政策的全球战略,以凝聚共识、维护共同利益。该战略以有原则的务实主义为指导思想,确定了联盟的安全、在东部与南部地区国家与社会的复原力、对冲突的综合管理、合作性地区秩序以及21世纪的全球治理五大对外行动优先目标,力图建立一个更加可信、灵敏和整体的联盟。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的全球战略能否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欧盟成员国与外部力量的认可与支持。  相似文献   

10.
地区一体化与全球化发展是相互矛盾还是互补共生,一直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话题。长期以来,欧盟基于自身地区一体化的经验,试图充当全球化的实验室,扮演管理、引领全球化的角色。然而,近年来面对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的变局,欧盟在全球化发展中的角色面临重新定位的挑战。本文在回顾欧洲一体化与全球化关系历史的基础上,对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拉米"管理全球化"理念的内涵及其主要政策发展进行了梳理,并结合21世纪初欧盟贸易政策在战略文件、参与世界贸易组织多边体制及诸边与双边贸易优惠协定谈判、贸易防御工具改革等层面出现的新变化,分析了以输出欧盟规则、规范与模式、追求自身利益为基础的欧盟管理全球化方案的根本缺陷与局限。文章认为,欧盟需要充分考虑国际社会的多样性,以重要的利益攸关方的姿态与包括新兴市场、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全球伙伴一道推动新一轮全球化共识的形成,发挥欧盟地区一体化的独特优势,推动全球化发展和国际体系的进步性变革。  相似文献   

11.
真正的"哲学",应该说并不是在一个背离"生命"的、抽象思辨的过程中被捏造出来的学问。倒不如说,它的本质就在于我们的"存在经验的精炼化"。日本一直以来都是站在具体事象的立场,以自身的存在经验所凝练出来的精神活动为核心,由此来展开自身的学术研究。"日本的哲学"这一研究本身应该说带有了双重内涵:第一,应该是一个学术探索,即如今要站在"哲学的"基础上来认真地、客观地重新探索日本人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历史传承;第二,应该说是一个哲学研究,即不局限于第一个立场,而是要在"现代"这一科学技术极度发达、文明冲突与异文化摩擦频繁发生、充满了冲突与争执的全球化人类社会之中,我们日本人面对世界必须形成一种主体性的自觉,必须提出并树立起一种新的"哲学性"的"人生观·世界观"。  相似文献   

12.
《后苏联事务》2013,29(4):329-352
A political scientist examines the ways in which the word "professional" constructs group identities in the world of politics. Applying discourse analysis to 34 texts generated by interviews with prominent members of Russia's political class in the Gorbachev, first and second Yel'tsin, and Putin administrations as well as the democratic opposition, this article seeks to determine how the word "professional" has been used by past and present members of Russia's political class. Two opposing discourses that constitute its meanings are outlined. The study's results are framed in a dynamic model of change in Soviet and Russian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相似文献   

13.
隐喻是人类认识、加工客观世界的一种基本模式。通过隐喻的跨语言对比研究能揭示出不同语言理解事物时不同的思维方式。以日语「流れ/流れる」的用法为例,从"隐喻广度"和"隐喻深度"两个维度,研究、透视日语和汉语在名词概念化方式上的差异,会发现:虽然汉语也能够通过流体思维对"时间"等名词进行表征,但在日语里这种思维模式是一种基本认知模式,因此,日语对"政治""故事""比赛""沉默"等抽象名词的理解均建基于流体隐喻思维。通过跨语言对比不难发现,借助流体隐喻思维对外部事物进行理解是日语的一大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化"、"地域化"大潮共同冲击下,东亚地域客观上必须思考共同的文化防卫及文化建设策略.东亚共同体不只是政治、外交、经济、军事层面的问题,还包括在文学领域我们应该如何开展平等对话,建立共同的话语空间以实行网络作业的迫切命题.只有在此基础之上,才能重新书写本地域文学史,建构地域的敞开的文学理论体系,丰富东亚文学形式与内涵,确立在世界文学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5.
《后苏联事务》2013,29(4):347-369
If the relative decline of the West and the great power shift defined as "the rise of the rest" are approaching, there ar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Russia's foreign policy. Drawing on the work of Russian and Western commentators, this article offers a preliminary assessment of the post-Western world's implications for Russia and its foreign policy. The challenge of the emerging post-Western world and the manifestations of the West's declining hard and soft power dimensions are described; several schools of Russian thought on current international conditions and Russia's own domestic capabilities are identified and analyzed; and Russia's potential to act as a post-Western great power is assessed.  相似文献   

16.
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和进步的源泉。中国政府提出“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的主张是对多样文明及文明交往方式的深度诠释。这项主张旨在促进多样文明和谐共处的理念,其与中国文化传播之间的关系是值得关注的。本文希望就有关问题,做一点粗浅的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在国际秩序构建问题上,伊肯伯里的"自由国际秩序"理论、普里马科夫的多极世界思想、基辛格的国际秩序演变观,是三种来自不同思想谱系、取向与功能各异、对国际秩序延续和转型有着各自思考的理论。虽然三种立场之间有时看似对立,存在着相互冲突与逆转的可能,但是不排除彼此接近、展开对话,乃至探寻共识的空间。从物理学意义上的外在结构,或简单引用历史先例,来寻找未来世界秩序演进的轨迹,显然已经不够。关注上述不同立场间的争议与各自在互动中的调整,研究各大国间很不相同的国内进程与"全球转型"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2020年初俄罗斯开启了"2024议程"。俄罗斯政府改组和普京提出宪法修正案等一系列重要部署与相关的广泛讨论,不仅旨在解决社会经济的紧迫挑战,同时也指向2024年现总统任期届满之后的中长期政治经济安排。像俄罗斯这样将当下困难问题的处理与长远发展战略部署加以联系,将本国内部事务的转型与未来世界发展的潮流相互衔接的做法,值得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当中,把旅游业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除日本之外绝无仅有。研究日本观光立国战略的内容及其政策措施与成效,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即从日本观光立国战略的实践总结国家旅游发展战略的模式,进而为中国推动旅游业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理论参考。日本观光立国战略模式可以归纳为确定一个战略目标、制定一个战略规划、实施4个重点战略、构建一个支持系统等内容。日本观光立国战略模式对中国制定国家旅游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Re-Interpreting Cultural Nationalis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article reviews standard and recent interpretations of cultural nationalism. It rejects "invention of tradition" perspectives, and assumptions that it is a surrogate statist movement, concerned with cultural homogeneity, that it is archaising in character, and that it is a transient movement, incompatible with full modernisation. It argues cultural nationalism seeks to "rediscover" an historically-rooted way of life; its concern is communitarian; that cultural nationalists act primarily as moral and social innovators; and that it is a recurring movement, embedded in the modern world.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民主化时代的政治腐败--再论"民主不是万应灵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解体后以叶利钦为首的民主改革派所推行的“民主化加私有化”改革,非但没有得到如民主崇拜者所料想的那种“清除政治腐败”、“倡行社会公正”和“振兴国家经济”的效果,反而使俄罗斯陷入了比苏联时期有过之无不及的政治腐败;其结果,导致黑社会组织横行无忌,社会公正被藐视和践踏,经济发展捉襟见肘,国际地位一落千丈的窘境。这种情形不啻是对“民主万能”神话的辛辣嘲讽,其原因有必要引起学术界的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