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是共产国际贯彻列宁关于民族殖民地理论和实施"东方战略"的必然结果。 共产国际通过多种渠道同孙中山国民党建立了合作关系。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沟通国共两党合作关系中发挥 了桥梁作用。共产国际采取一系列实际步骤帮助改组国民党并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姚金果 《世纪桥》2012,(14):46-52
第一次国共合作,共产国际起到了决定和推动的作用。在第一次合作前期,共产国际驻中国的代表马林和维经斯基在国共两党合作问题上发生了很大的分歧,以陈独秀为领导的共产党人在面对共产国际的意见分歧时,他的立场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3.
林木 《党史博览》2011,(6):2+57-F0002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国共两党始终保持着高层的交往,故虽经历了像皖南事变这样大的事件,但由于沟通渠道畅通,避免了两党分裂可能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曾经两度携手合作,创建了北伐和抗日的业绩,有力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进步。历史是一面镜子,今天我们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立70周年的日子里,总结借鉴国共两次合作的历史经验,研究一下第三次国共合作的问题,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中华民族的进步,是很有意义的。一、共同的历史任务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国共两党的性质不同,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也不同,他们之所以能够在大革命和抗日战争两个时期实现合作,是由于他们承担着共同的历史任务。可以说,共同的历史任务是联系两党的纽带和进行合作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民主革命的历程中,广东是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与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建立与进行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基地。大革命时期最显著的历史特点是:国共两党革命民主联合战线领导人民大众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掀起了国民革命的新高潮,首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为中国共产党公开领导与进行大革命运动提供活动舞台。当时,以谭平山、杨匏安、阮啸仙、彭湃等为代表的广东共产党人尽管尚处在年幼时期,但他们却利用两党合作的天时、地利、人和等条件,同来自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特别是他晚年在中国共产党、共产国际和苏俄的帮助下,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找到新的革命道路以后,更焕发了昂扬的革命精神和斗争勇气。他坚定地坚持国共合作、反对国民党右派的斗争,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的这种精神和勇气。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政策是在1922年夏陈炯明叛变之后才确定的。在此之前,他虽然同苏俄和共产国际的代表以及中国共产党人有过接触,但还没有下定联俄、联共的决心。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就在共产国际及其代表马林建议下,表示愿与国民党合作,共同反对帝国…  相似文献   

7.
中共三大决定采取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方式实现国共合作,这是国共两党历史上第一次合作。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问题的纲领文件及第四次代表大会关于统一战线策略的相关指示,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直接理论渊源;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与社会民主党的党外联合实践、印尼社会民主联盟同伊斯兰教联盟的互相加入经验以及英国共产党与英国工党进行党内合作的典范,共同构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鲜活实践依据;中共必须执行共产国际指示的世情、国民党大圈子需要新鲜血液的国情和中共尚处幼年的党情,则是这次合作绕不开的现实背景。理论渊源、实践依据和现实背景共同成就了国共两党首次合作。  相似文献   

8.
中共二大:陈独秀应对马林和共产国际的一次紧急会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洪 《党的文献》2012,(1):80-86
为了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提出的中国共产党加入中国旧民党的主张,陈独秀趁乌林回莫斯科之时,紧急召开中共二大,以致代表未经正式推选,各地代表不均衡,代表人数少,起草文件仓促,共产国际代表未能出席。这次大会通过了关于建立国共联合战线的宣言,强调无产阶级政党的独试性,明确了两党只能进行党外合作,并通过了党的纲领,区别了国共两党不同的宗旨等,均是反驳马林关于国共两党党内合作的提议。马林在得到共产国际支持后,出席了两湖会议,迫使陈独秀等放弃了二大的原定政策。同时,共产国际作出“指令”,对中共二大采取了否定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逻辑发展,探讨这次合作的历史渊源有利于深刻理解国民革命的发展及失败.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问题的纲领文件及第四次代表大会关于统一战线策略的相关指示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直接理论渊源;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与社会民主党的党外联合实践、印尼社会民主联盟同伊斯兰教联盟的互相加入经验、以及英国共产党与英国工党进行党内合作的典范共同构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鲜活实践依据;中共必须执行共产国际指示的世情、国民党大圈子需要新鲜血液的国情和中共尚处幼年的党情则是这次合作绕不开的现实背景.理论渊源、实践依据和现实背景共同成就了国共两党首次合作.  相似文献   

10.
八年抗战的伟大胜利,雪洗了中国近百年来遭受外国列强侵略的耻辱,创造了半殖民地弱国战胜帝国主义强国的战争奇迹。而在抗战中,国共两党捐弃前嫌再度合作。奠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增强了中华民族持久抗战的决心,也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国际赞誉。因此,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胜利,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值此抗战胜利五十周年之际,本文拟就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关系.进一条探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的政治路线。1931年“八·一”事变…  相似文献   

11.
根据列宁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理论,共产国际积极实施东方战略,推动与其相邻的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高涨,企图建立一个有利于苏俄的东方反帝联合战线,缓解苏俄在远东地区紧张的安全压力。共产国际积极在中国寻找盟友,与中国各派政治势力的选择中,最终把孙中山确定为中国国民革命的唯一代表,给予其支持和帮助,促进其改组,指示并说服中国共产党实现党内合作,推动国共合作,促进民族联合战线的建立,加快了北伐和大革命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
本世纪二十年代初,中国政治舞台上有一桩大事,这就是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对国共合作曾做出了最杰出的贡献。国共两党为什么要合作,怎样合作,这在今天史家们的笔下写得清清楚楚,可在当时却非简单的易事。并非任何人都能顺应时代发展的。1921年12月底,孙中山在会见列宁委派的代表马林时,就不同意与中国共产党建立民主同盟。为什么?因为这时的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已是中国政治舞台上有20万党员,遍及全国及东南亚的大党,并领  相似文献   

13.
1926至1927年的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为打倒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统治而进行的革命战争。在战争开始后不到一年时间,北伐军就摧枯拉朽、势如破竹地攻占了近半个中国,以辉煌的战果为中国民主革命战争史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北伐战争的发动和胜利进军,都离不开首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本文拟就首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有关问题,作些粗浅的论述。国共两党领导人共同制定北伐战略决策出师北伐扫荡北洋军阀势力,进而统一全国和进行国家和平建设,是孙中山遗留给首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的一项重要任务。1925年冬至次年春,中国局势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是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反对外来侵略史上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革命战争。中国人民为什么能够在这项战争中取得胜利呢?正如一位外国大使所说;集体主义精神的力量、人民自我牺牲精神、参战人员为祖国和自由所表现出来的英雄主义气概以及各族人民的团结和忘我精神都是胜利的主要原因。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路线指导,和建立以国共合作为主要内容的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取得胜利的关键。在抗日战争中,实现了国共两党的合作,结束了长达10年之久的全国内战,扩大了人民阵线的范围,增强了抗日的力量。如果没有国共两党的合作…  相似文献   

15.
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和由此掀起的大革命浪潮已经过去了整整七十年了,那是中国现代历史上辉煌而又悲壮的一页.让我们在历史的激流中撷取思想的浪花.历史的漩涡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是20年代中国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发展的结果.20年代初的中国,北洋政府推行了典型的卖国政策,频繁的战乱使中华大地硝烟弥漫,到处伤乱不堪.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领导国民党(包括其前身同盟会和中华革命党)不屈不挠地抗争,由辛亥革命而二次革命,由护国战争而护法战争,却屡遭失败,1922年北伐不成却反遭陈炯明之变.共产党既已诞生,却又如此年轻.内的、外的、新的、旧的、进步的、落后的、革命的、反革命的,种种矛盾交汇成历史的漩涡.中国在十字路口徘徊.  相似文献   

16.
杨宗丽 《党的文献》2005,1(5):48-52
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实现了策略转变,并推动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形成.而作为合作另一方的国民党,对实现合作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当时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共同抗日成了两党再次合作的政治纽带.主观和客观原因使国民党政策有了转变和调整,最终使得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17.
1924年,共产党与国民党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然而,1927年,在大革命如火如荼进行之时,蒋介石集团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长达三年之久的国共合作分崩离析,最终导致大革命失败。关于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原因,历来众说纷纭。本文尝试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出发,探析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和共产国际三方之间的矛盾,并从中找出第一次国共合作最终破裂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8.
1923年中共三大召开前后,在国共合作的道路上,两党一度产生两不相让的意见分歧,合作事业险遭破产。孙中山平定陈炯明叛变回到广州重建革命政权后,随着广东战局的重大变化,改变了工作部署,把精力主要致力于广东战事,放缓了国共两党合作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和李大钊都是近代中国伟大的革命家,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他们关于国共合作的共同思想对于实现国共两党合作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他们对于国共合作在许多方面仍然存在不少分歧.文章对他们国共合作思想的异同之处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与共产国际“二大”的指导思想分不开的。共产国际“二大”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民主派的民族主义合作问题,而早在此前4年,印尼社会民主联盟已经实行与荷属东印度群岛的一个松懈的群众组织——伊斯兰教联盟合作。这两个组织的成员可以在保留自己原来身份的条件下互相加入。印尼社会民主联盟以惊人的速度渗进伊斯兰教联盟委员会的最里层。在东印度群岛,斯尼夫列特(即马林,1921年6月3日来到中国)是这个战略的创始人。在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是他维护和促进了这个渗透战略,并把它介绍到了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