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铁路姓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早在二十世纪初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铁路就已相当普及。而时至本世纪四十年代术,在福建的土地上,还没有铁路。 1950年5月,第一届全国政协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爱国侨领陈嘉庚在会上大声疾呼:“福建有十二万平方公里土地,至今竟没有一寸铁路,这种落后局面,必须迅速改变”。他还说:“修筑鹰厦铁路不但对解放台湾而且对开发福建资源都有巨大作用”。反映了福建人民要求修建铁路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2.
《福建党史月刊》2009,(8X):104-104
<正>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福建承载了太多的灾难和屈辱。鸦片战争后,福州、厦门辟为"五口通商"口岸,帝国主义的势力就接踵侵入,疯狂掠夺,控制福建的经济命脉。抗战时期,福建曾多次沦陷,侵华日军的野蛮屠杀更是福建人民心中永远的痛。福建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饶,顽强抗争,发奋自强,用精神力量推动社会进步,成为福建人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3.
鹰厦铁路,屹立在海峡西岸的一座历史丰碑! 50年前,福建军民共同修建的鹰厦铁路,举世瞩目,光芒四射,在社会主义建设史上写下了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20世纪50年代初期,福建是全国沿海经济发展较缓慢的省份之一,交通尤其落后,没有一寸铁路。“羊肠鼠道赚食难,山中有宝难出山”,这便是当时福建交通不便状况的真实写照。没有铁路,已严重束缚了福建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建国初期开始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全省人民期盼能很快解决福建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的共青团组织,是福建青年运动的领导核心。在漫长的革命岁月申,它带领全省广大青少年为了福建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就福建团组织的沿革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5.
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闽台人民血脉相连,两地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日据时期,闽台关系并没有中断.在农业方面,两地人员往来频繁,互相组织人员考察农业建设,福建从台湾输入农产品品种和生产技术,台湾到福建投资农垦和农产品加工.日据时期闽台农业的交流活动,体现了闽台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共和国成立前后,于山戚公祠曾是福建人民革命大学直属1班驻所,如此得天独厚的佳境,在没有围墙,分布松散的革大十几个班部中,应数首屈一指.  相似文献   

7.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在武昌起义的影响下,福建各界人民积极行动起来,在军警同盟会、旅沪福建学生会、闽南绅士阶层、爱国华侨等几支主要革命力量作用下,在短时间内就实现福建全省光复。现将这几支主要革命力量的影响与作用简单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党的创立和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在中共中央、共青团中央及中共广东区委的指导下,福建各地普遍建立了共产党和共青团的地方组织,从此福建人民革命斗争的面目焕然一新。中共福建地方组织和共青团福建地方组织从五卅运动爆发到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努力组织工农群众,并领导福建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中国共产党在福建人民中有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团结带领人民探索、形成、发展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强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在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上,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在党和国家机关各...  相似文献   

10.
福建精神镌刻着福建的精神品格和历史渊源,是福建人民的文化品味和精神追求。福建精神的概括和凝炼是对福建人民工作的肯定和鼓励,但是,我们在自豪和鼓舞的同时,更应该冷静地反思差距和问题,并努力弘扬福建精神,培育福建精神,践行福建精神,让福建精神走下书本、深植于心、外化于行,让福建精神扎根基层、贯穿生活、融人大众,真正成为每位八闽儿女的共同传承。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福建省第九次党员代表大会上提出的“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是福建人民长期实践的概括和总结,是福建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福建地方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实现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必须大力弘扬福建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2.
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历史进入了北洋军阀专制统治时期.在祸国殃民的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下,政治十分黑暗,社会异常混乱,人民无限痛苦.所有这些情况,在福建地区均无例外.福建人民也同全国人民一样,为反对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而战斗不息,并且最后埋葬了福建的北洋政权,为全国北伐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福建人民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历史经验和光荣传统也具有全国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蔡协民是福建早期主要的革命领导人之一。1929年初,他与妻子曾志一起跟随毛泽东踏上福建这块红土地后,就一直战斗在八闽大地上,直至1934年壮烈牺牲。在福建期间,他先后担任过闽西特委委员、组织部长,福建省军委书记,省委秘书长、临时省委书记,福州中心市委书记,漳州中心县委书记等重要职务,为福建人民革命武装的建立和壮大,为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为党的白区工作,贡献出了自己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相似文献   

14.
侨批(1),是专指海外华侨通过民间渠道及后来的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国内的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汇款凭证。福建侨批是福建侨乡移民运动的珍贵史料遗存。改革开放40年来,侨批档案挖掘、保护、"申遗",凝聚了广大福建人民的汗水。文章就"文化坚守,跨洋侨批终申遗""创新挖掘,深宫侨批‘活’出彩""立法保护,海丝侨批永弘扬"三个层面详加阐释,探析福建人民在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政府领导和支持下,侨批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侨批从名不见经传到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成为中华优秀文化,成为福建特色文化品牌,成为福建特色"侨牌",必将起到凝聚福建华侨华人的向心力,持续提升福建省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的作用,对推动福建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踏上长征之路,历经千山万水,战胜千难万险。1936 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完成了伟大的长征,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福建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红军长征出发地的主要省份。当年,中央苏区所属的22 个县福建就有11个。福建有近3万人参加长征。福建苏区人民积极扩红支前,支援红  相似文献   

16.
春天,海峡西岸。勤劳智慧的福建人民在这里播种理想、耕耘幸福; 地灵物博的八闽大地,春潮荡漾,美丽和谐的画卷正徐徐展开。“放眼八闽花满丛,海峡西岸正春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福建人民的心声,是时代的呼唤, 是福建崛起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7.
在闽西人民革命史上,傅柏翠是个重要人物。一九三六年,毛泽东在延安窑洞里就对美国记者斯诺说:“在福建西部,张鼎丞、邓子恢和傅柏翠,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相似文献   

18.
《福建党史月刊》2007,(8):36-36
为了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由省委党史研究室组织编著的《福建工农红军发展历程》一书,已于八一前夕,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立足于福建这一红军的故乡,抓住革命军队建军纲领在福建形成这一主题,系统地反映福建工农红军非凡的发展历程,概括总结红军建设的成功经验,充分展示福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范,以及福建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的不朽贡献。该书由林玉涵主编,巩玉闽等任副主编。  相似文献   

19.
项南是我所敬重的一位老书记。他是海内外同胞交口称赞的好官.也是福建人民引以自豪的好儿子。他思想解放,开拓进取,为福建的改革开放呕心沥血:他作风务实,关心民众,为福建人民殚精竭虑;他为官清廉,两袖清风,在福建和海外华侨中有口皆碑:他胸怀坦荡,公道正派,堪称领导干部的楷模。他的人格魅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20.
《中共福建地方史》前言福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北与江西省交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生长在这块美丽富饶土地上的福建人民,爱国爱乡.勇于开拓,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跨入近代以来,福建人民为了改变苦难命运,曾经进行过长期英勇顽强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