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申明 《湖湘论坛》2006,19(5):72-73
依据对“本质”的规定性标准,德育应是一个确定性概念。从概念的外延看,德育应是道德教育;从概念的内涵而言,道德品质是德育的确切内涵。德育的本质是:养成人道德品质的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2.
在德育教学与实践过程中,"放任"式或"管制"式是误解或曲解人性化德育师生关系的两种典型形式.主体群理论为缓解高校人性化德育师生关系的紧张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同时也对高校教师处理好人性化德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何振波  张国泉 《传承》2008,(2):88-89
在德育教学与实践过程中,"放任"式或"管制"式是误解或曲解人性化德育师生关系的两种典型形式。主体群理论为缓解高校人性化德育师生关系的紧张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同时也对高校教师处理好人性化德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当前,高校大学生的情感冷漠、情感焦虑和情感郁结现象日益严重.传统的一体化教育模式已不再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要求,实践中的情感问题在呼唤着情感教育.大学生的情感健康发展离不开教育。高校德育的正向效果也离不开情感教育。通过分析情感教育对德育的影响和当前高校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在德育中有效运用情感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张岩  刘越 《前沿》2012,(20):177-179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培养现代化人”这一新型教育目标的提出,原来德育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已经有了进一步的拓展,传统德育在德育实践活动中已显露出疲惫与缺陷,德育的方法和内容不能满足学生主体素质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德育的实效性得到无法进一步提高,德育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人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的人性化教育,是适应于现代社会、现代人发展的趋势与发展需要,是现代德育深化发展、成效提升、持久生命力获取的必然性选择.  相似文献   

6.
文章提出人性化城市使生活更美好的命题。论述了如何在人性化城市的视野下认识城市的本质,具体阐述了人性理论、需要理论、环境理论的含义和主要观点。文章从四个方面论述了人性化城市视野下的城市功能:赋予城市养育功能。营造大爱之城;赋予城市教育功能,营造学习之城;赋予城市生产功能,营造创造之城;赋予城市记忆功能,营造文化之城。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典型案例出发探讨了道德情感教育对青少年道德成长的重要意义 ,同时在健全道德情感的养成和培养方面 ,提出了移情是道德情感养成的重要机制、“双主体模式”是培养青少年道德情感的重要德育模式、美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情感教育方式等观点。  相似文献   

8.
高校学生德育要有理想性的追求,既要按照高于现实的道德理想去培养和塑造人,引导学生对理想性的道德准则规范积极适应和不断超越,促使学生追求和接近这种理想。又要把引导学生的道德准则和规范作为发展人、完善人的外在条件,而不是束缚人的个性发展的绳索。  相似文献   

9.
人是一种关系性的存在,同时存在于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双重关系之中。德育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进行的,是一种人对人的活动,但却并不孤立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之外。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与自然的实践关系制约、决定着在此基础上生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德育是"使人成为人"的实践活动,人与自然关系的状态通过人与人的关系投射到德育活动中,规定着德育活动的价值诉求。历史地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迄今大致经历了敬畏自然、征服自然与和谐自然三个发展阶段;与此相契合,德育的价值取向也经历了"神性化德育"、"物性化德育"和"人性化德育"的重大变迁。  相似文献   

10.
尹剑 《传承》2012,(14):60-61,77
在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心理和情感的矛盾及冲突,具体体现在择业、消费、恋爱等方面。因此,高校的德育必须重视情感教育,使大学生对学习、生活和社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最终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大学生情感教育应为德育导向之基。  相似文献   

11.
性贿赂是否能纳入刑法,理论界存有争议。从受贿罪的犯罪本质看,性贿赂侵害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不可收买性,因而,性贿赂入刑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立功是有用性和功利性的结合,认定立功应从立功的本质上来把握。从立功信息来源于同监犯罪人、立功信患来源于其辩护律师、立功信息来源于司法机关工作人员或其他负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立功信患来源于犯罪人亲友、立功信息来源于买来这5种情形来看,其基本符合立功的本质特征,应当认定为立功。  相似文献   

13.
曾繁田 《传承》2010,(12):52-53
大德育强调学校德育以思想政治教育为重心,而小德育强调学校德育以道德教育为重心,学校道德教育应当在大德育概念下,尽可能充分地实现小德育的道德教育目标。换言之,当前学校德育的改革将不是课程设置的改革,而是课时分配的改革、教材内容的改革、课堂教学的改革和教师培养的改革,其中又以课时分配的改革为学校道德教育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学校德育改革的真正起点。  相似文献   

14.
"大德育"强调学校德育以思想政治教育为重心,而"小德育"强调学校德育以道德教育为重心,学校道德教育应当在"大德育"概念下,尽可能充分地实现"小德育"的道德教育目标.换言之,当前学校德育的改革将不是课程设置的改革,而是课时分配的改革、教材内容的改革、课堂教学的改革和教师培养的改革,其中又以课时分配的改革为学校道德教育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学校德育改革的真正起点.  相似文献   

15.
杨现勇 《前沿》2011,(6):49-51
规范化德育在我国历史上长期存在并占统治地位,既有深刻的社会根源,又有必然性和有效性。随着社会的转型,规范化德育的社会基础不复存在,其存在的必然性丧失,发生了自身难以克服的危机。主体性德育是社会转型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是对规范化德育的超越,也是当代德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从灌输型到情感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指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为思想政治教育型态转变提供了现实的社会根据,从灌输型到情感型转向就是对这种现实诉求的理论理解。伴随这一历史嬗变,其价值偏向一方面表现为构成灌输型与情感型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内容的各要素涵量及位序发生变动;另一方面表现为个体与社会的价值序列发生位移即由"以社会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通过主体培育、内容培育、方法培育、目标培育等基本路径,可以有效实现这一转向以适应其与现代社会的契合,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民生档案工作是民生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完善覆盖民生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服务民生的档案利用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刘会新 《前沿》2008,3(2):17-19
和谐社会构建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同一进程的两个方面,是互为前提、互动共生的。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特别是其中有关实现人的本质和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对于深刻认识和谐社会构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依据;揭示其必要性及从人的全面发展视角探索和谐社会建设的路径,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臣子 《公民导刊》2007,(4):42-43
案情综述: 3月8日,阴霾散开,春雨初歇。一大早,重庆忠县任家镇铁山村九组的64岁老汉邱天仕和新生镇万井村四组的67岁老汉周心龙扛着锄头来到任家镇周武山上植树造林。去年8月底,他俩不慎引发的一场火灾,将山上140多亩山林烧得精光。法院判他们二人补种树苗,将功补过。这是两位在乡村接受监督改造的老人,首次兑现他们在法庭判决时的承诺。当天,200多名干部群众既感受了火灾烧山毁林的现场惨景,又受到了两名犯罪老人的现身说法教育,帮助植树造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他们在周武山上劳动了一整天,共挖树坑15000千多个,先期种上了县林业局调运来的2千余株香樟树苗。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每一个政党执政都必须有其合法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中国共产党最初执政合法性的来源,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增强和扩大执政合法性的途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要巩固自身的执政地位,必须始终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立场和行动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