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检察机关审查起诉阶段审查案件关键在于审查证据是否确实充分。笔者根据对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工作的深入调研,认为要提高审查证据水平,确保案件质量,必须掌握以下六种方法。一、引导侦查法,筑牢证据根基刑事诉讼活动是围绕证据的收集、审查、判断、质证和采信进行的。侦查工作是获取证据的重要渠道,是刑事诉讼的根基。检察机关应当加强对公安  相似文献   

2.
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或者对自己所属的侦查单位移送来的案件,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分别处理,是正确处理反革命案件和其它一切刑事案件的一个重要关健.并且在我看来,这还是办理一切刑事案件的一个重要的独立的诉讼阶段,换句话说,应当把它与侦查、审判等诉讼阶段看作同等重要.鉴于这种认识,我想谈一谈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工作应该怎样做.不妥之处希望得到指正.一、审查什么?(一)案件是否已进行了全面地澈底的侦查.对被告人有罪无罪、减轻或者加重罪责的情况是否都进行了侦查并将证据搜集在案;其次对被告人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和危害结果等等是否都已  相似文献   

3.
林维业 《政法学刊》2015,(2):112-116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出了"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确保侦查、审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的检验"的决定。依此决定,以审判为中心的侦查工作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证据作主导,还必须严格遵循法定程序。  相似文献   

4.
预审制度是刑事审判前程序中一项重要的诉讼制度。在大陆法系国家中,预审是指预审法官在初步侦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收集证据和查明案件事实,并判断是否将受审查人提交法庭审判的诉讼活动。而英美法系国家的预审主要是指审查起诉条件的诉讼行为,因此两  相似文献   

5.
在“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审视现行审查起诉工作,存在着不愿意主动排除非法证据,“带病”举证;证据不够充分,勉强起诉;撤诉后以原事实、证据重新起诉甚至变更管辖后重新起诉;不全面移送证据材料,将有利被告人的证据隐匿不送等问题.面对上述问题,应当坚持“以审判为中心”,依据审判的要求和标准审查案件事实证据;以审判的思维决定是否起诉;全面收集和移送证据材料;避免就案件事实认定和定性与法院提前沟通;客观公正作出无罪不起诉决定.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审查起诉工作改革,检察机关还必须转变理念,确立当事人角色意识;调整关系,支持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破除陈规,改革审查起诉工作考评机制.  相似文献   

6.
刑事证据开示制度阶段性构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刑诉法及新修订的律师法的规定,应当分析侦查、审查起诉、审判阶段控辩双方的职能作用及对抗程度,在保障人权的同时,保证诉讼活动顺利进行,以诉讼阶段为分界点,建立阶段性证据开示制度,以实现控辩双方利益平衡.阶段性证据开示制度要求在侦查阶段向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人提供犯罪嫌疑人以外的非言词证据信息,审查起诉阶段保障律师阅卷权,开庭审理前控辩双方全面获取与案件有关的信息,并有机会充分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7.
公诉工作由审查案件和出庭支持公诉两个方面组成,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继续。出庭支持公诉所出现的问题,主要在于前置阶段的疏漏,也就是案件审查阶段的工作存有缺陷。当前,审判机关对证据采信的标准逐渐提高,而侦查机关的办案质量相对滞后,其所提供的证据形式相对欠缺,甚至有的证据就其合法性、客观真实性均不符合法律规定,达不到出庭接受质证的要求。而审查起诉部门作为联结侦查、审判的桥梁和纽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其审查证据的重要性越发突出。  相似文献   

8.
在各国刑事诉讼中。通常公诉案件在侦查终结后、交付审判前需要由检察机关或者其他法定机关进行审查,以决定是否对被告人提起诉讼,这就是审查起诉。在我国。侦查活动与起诉活动相分离,审查起诉成为连接侦查与审判的重要纽带,是刑事诉讼的一个独立阶段。也是检察机关行使公诉权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但是,司法实践中,  相似文献   

9.
刑事证据理论在投毒杀人案件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投毒杀人案件因犯罪分子行为隐蔽,证据不易提取,证据问题一直困扰着侦查、起诉、审判等各项诉讼活动。近年来此类案件呈上升趋势,本文试图以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以投毒杀人案件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当前投毒杀人案件的现状,说明案件的证据问题是公正处理此类案件面临的主要问题。文章通过对投毒杀人案件证据的归纳、分析,研究此类案件证据的主要形式和特点,探讨此类案件定罪的完备证据体系和审查、运用证据的一般证据法。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在司法实践过程中推进的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中存在因不同司法机关而有不同的认识与认识,以及对法庭审判重视程度的不一。检察机关身处刑事诉讼中间环节,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模式改革与进一步完善法律监督工作机制密切相关。对此,检察机关必须深刻把握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实质内涵,准确研判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对检察机关工作产生的影响,有效转变工作思维、方式,确保侦查、审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检验,保证庭审在查明事实、采信证据、保护诉权、公证裁判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与人民法院一道推动制度改革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故意伤害案件在检察机关所受理的审查起诉案件中的比重呈上升趋势,且该类案件大部分案情比较复杂,证据难以固定,再加上其他原因,致使许多案件流失。据初步统计,因证据先天不足或者因证据发生变化而搁浅的故意伤害案件在2011年有4案4人,2012年有5案6人,2013年竟达14件16人。因此,如何加强该类案件的审查起诉工作,提高办案人员的自身素质已成为当前检察机关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笔者认为,要搞好故意伤害案件的审查起诉工作,必须要做好以下几点:一、审查判断证据应避免进入三个误区一是忽视联系全案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为证据同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确保侦查、审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的检验.”“以审判为中心”成为近期我国政法机关需要落实的重要工作.非法证据排除是公检法机关开展这一工作的“最大公约数”,而“以审判为中心”对检察机关开展非法证据排除工作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在这一大背景下,检察环节开展非法证据排除工作存在法律规范、办案时间、排除后果等多重障碍,可以通过改变观念、加强检侦合作、重视裁量、内部整合资源等方式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3.
贪污贿赂犯罪"零口供"的现象日益增多,检察机关在审查该类犯罪"零口供"的案件证据,应当形成一个认识:现代司法理念对定罪的证据要求是案件中所有的证据要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同时把握认定涉嫌犯罪的"定罪慎重原则"和审查起诉的"证据确实充分原则";重视对犯罪嫌疑人辩解的审查分析,对证据合法性、关联性、客观性的审查,对证据的不一致处的细微审查和全案证据的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4.
一是审查时多看一眼。办案人员在办案时,不仅严格审查起诉意见书认定事实的相关证据,还审查其他证据中有无涉及新的犯罪事实。如在办理冯天富等七人盗窃案件中,发现一名犯罪嫌疑人是以前所办案件中的漏犯,且系多次盗窃,应当  相似文献   

15.
潜艇 《中国检察官》2012,(19):62-63
一、强化证据合法性审查第一,更加注重程序审查。从2013年1月1日起,职务犯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时必须同时移送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没有移送的,可以不予受理或者要求补充移送;对公安机关侦查的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和其他重大案件.也应当要求同时移送全程同步录音录像。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要求:'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确保侦查、审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的检验。'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改变了'公安煮饭、检察端饭、法院吃饭'这种以侦查为中心的做法,扭转冤假错案屡屡发生的窘局。  相似文献   

17.
一、公诉视野证据收集中的现存问题调查发现,在侦查、审查起诉阶段,证据收集主要存在下述问题:第一,重案件侦破,轻证据的全面收集固定。一是对侦查工作的目的性认识不够;二是忽视了证据的收集固定工作:三是部分案件对同案犯罪嫌疑人抓获不及时,导致影响定罪量刑的重要情节无法查清,出现打击不力情形。  相似文献   

18.
滑俊杰 《人民检察》2013,(18):70-71
证据审查贯穿于刑事诉讼的全过程。修改后刑诉法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更加突出了侦查阶段对证据的审查工作,把非法证据的排除提前到了侦查阶段。建立职务犯罪案件侦查阶段证据审查机制,加强职务犯罪案件侦查阶段证据审查工作,对于强化职务犯罪侦查工作  相似文献   

19.
非法证据发现与排除的实践把握——以审查起诉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乐云 《人民检察》2012,(14):17-20
公诉办案履行排除非法证据职责,在审查起诉中发现、排除非法证据是关键。在审查起诉中,应通过审查案卷材料、要求侦查机关及侦查人员作说明等方法发现非法证据线索。在审查认定排除非法证据过程中,应及时跟进可能被质疑的证据的合法性证明工作,完善指控犯罪证据体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所述的同案犯是指可以并案起诉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广泛运用同案犯的供词互相印证事实的状况客观存在。笔者结合多年从事审查起诉工作积累的实践经验,就同案犯供述的刑事证据价值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一、中外对同案犯供述证据价值的规定在我国,同案犯的供述是指在侦查、审查起诉阶段的犯罪嫌疑人、审判阶段的被告人就自己及同案人与案件有关的事实所作的供述。我国古代唐律规定“在狱囚犯除狱管虐待外,不得告举他事。”大清民事刑事诉讼法规定:共同被告人之供述属于不利于其他共犯时,需要补强证据。我国台湾地区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