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生活亦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最明显的普遍现象是音乐越来越受到人们,尤其是青年人的喜爱。歌曲分为艺术歌曲和通俗歌曲两大类。简言之,“通俗歌曲”就是指浅显的广为流传的,能被具有一般文化水准的人所接受的歌曲。众多的歌曲里为什么唯独通俗歌  相似文献   

2.
通俗歌曲,我认为是指那些不必具备很多音乐知识,很快就能被大多数人所理解和接受并能广为流传的歌曲.其特点是:这类歌曲的内容基本不涉及重大的思想主题,大多表现生活题材,有着较浓郁的气息.在艺术欣赏  相似文献   

3.
作为曾经的音乐青年,我对于音乐的爱好,理解非一般意义上的"粉丝教义",但我接受或者听到的第一首香港流行音乐和很多年轻人的接受方式一样,那就是通过热播港剧。比如《霍元甲》的热播让我深深地记住了《万里长城永不倒》这首至今演唱起来依然让人动容的歌曲,虽然我不敢肯定这是不是我听到的第一首香港流行歌曲,但至少是记忆最为深刻的一首。  相似文献   

4.
某些通俗歌曲,简直就是一首首通俗哲学歌曲。歌词简洁优美,寓意深刻。于是我将这些通俗歌曲引入到哲学课堂教学。高二哲学第一堂课是讲前言,讲学习哲学的重要性。我一开始就引用了学生经常唱的《雾里看花》歌词:“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你能分辨这变化莫测的世界?涛走云飞,花开花谢,你能把握这摇曳多姿的季节?”歌词用诗一般的语言给我们描绘了人们所处的世界是纷繁复杂、多姿多彩、无限多样的世界。这个世界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人们无法透过迷雾一眼看透。需要“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着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我…  相似文献   

5.
想起了父亲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的“青年歌手大奖赛”伴我度过了这个炎炎夏日的多个夜晚。说实话,五种类型的唱法一场场赛下来,没有记住多少歌曲和歌手,唯一让我动情的是民族唱法选手刘和刚和他演唱的一曲《父亲》,让我记住了他和《父亲》这首歌,他也将这首参赛歌曲作为了决赛歌曲,压了历时三个月“青年歌手大奖赛”的大轴,最终获得了民族唱法金奖。一句“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央求你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的歌词。让我想起了自己只能来世再见的老父亲.一任泪水滚滚……  相似文献   

6.
抗战胜利那年(1945年),我满12岁,考进了汇文中学。中学的老校歌是用一支外国歌曲曲谱填的词。歌词是准文言文,我都没记住,可有一句“万国菁华齐采撷”,因为乐句反复了一下,一唱两遍,我记住了——直到今天。  相似文献   

7.
沈扬 《今日上海》2010,(6):44-46
《家园之歌》旋律中的集体智慧闪光 这是一本由北新泾社区居民“原创”的精美歌曲集,名叫《家园之歌》。内中收录的歌曲,或颂赞社区居民新生活,或讴歌和谐社会新风貌,都是说身边的事,唱心中的歌,朴实亲切。歌曲集收入的16首曲目的歌词全由普通的街道居民动手写作,然后由街道文化主管部门请人谱写曲子。  相似文献   

8.
夕阳山外山     
李动 《人民公安》2005,(19):50-51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斛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最早听到《送别》这首曲子是在电影《城南旧事》里,那时只感到曲子悠扬抒情,后来从录音机里学会了这首歌,也背出了歌词,感觉写得特有韵味,注意留心了一下作者的名字,从此便记住了李叔同其人。后来在杂志上读到了介绍李叔同的文章,对其才华颇感敬佩,但对其出家为僧也甚为纳闷。正值盛夏,我与小喜在梅家屋吃罢午饭,外面是40度的高温,我们孵在空调里喝茶聊天甚觉舒服,不想出去了,但赖在饭店里不走也不是办法,我便提议去虎跑泉看李…  相似文献   

9.
《小康》2021,(6)
正在绝大多数乡村仍旧没有电影院的今天,贾家庄村的村民即使不进城,也能在种子影院里看到时下最热门的电影。而贾家庄村的土地上,其实早已埋下了文化的种子。"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提到山西,很多人脑海中都能响起《人说山西好风光》的优美旋律。但少有人知的是,这首传遍大江南北的歌曲,创作于山西省汾阳市贾家庄村。  相似文献   

10.
生活在西部     
边走边唱 走在西部的大山中,对日出日落时的景物特别敏感,不像回到城市里,时间只在手表上。刚进入云南巍山的地界,夕阳落下山坡时,有一种野草在晚风中逆光摆动,同行的民族学家杨教授告诉我,当地民歌里有专门唱这种草的,认为这种草有风无风都自由自在,是世界上最自我放松的草,并把它用来形容男人。老教授一边说一边哼起调子唱道:“男人不欢快呀,女人不会去爱……”,听着这好听好玩的歌,我记住了这种草叫兔尾巴草,名字有点俗,却很让人难忘。 西部有许多山歌民谣,经过音乐大师的敲敲补补就成了经典。而欣赏这些好听的曲子不在…  相似文献   

11.
刘力永 《群众》2011,(4):67-68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往年的南泥湾处处是荒山没呀人烟,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这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首红色歌曲——《南泥湾》,这首歌曲铭记着一段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而艰苦奋斗的光荣历史,传扬着一种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群众利益至上的崇高精神,彰显着一种中国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深厚情感。  相似文献   

12.
记得在六十年前,初中音乐老师教了我们多首进步歌曲,其中最让我向往的是一首名为《山那边哟好地方》的歌:"山那边哟好地方,一片稻田黄又黄,大家唱歌来耕地哟,万担谷子堆满仓,  相似文献   

13.
金大伟 《前进论坛》2013,(12):42-43
每一首曲子都述说着一个故事,每一个节奏都紧扣着动人的音符。“我没见过你,可我知道你,你的身影感动了每座城市。我没见过你,可我最懂你,你的汗水浇灌了满园桃李……”在熙熙攘攘的现代生活中,人们的心情难免有些浮躁,但当你听到这首《最美的你》时,你会觉得你的心瞬间得到了纯净明澈的洗涤。这首歌曲没有激昂的曲调,没有华丽的语言,只是涓涓细流般的滋润,朴实无华的诉说,向人们讲述了张丽莉老师的真实故事。  相似文献   

14.
服务站小憩     
正八月的午后,一辆小型面包车行驶在西班牙南部宽阔的高速公路上。车窗是暗色的,除了司机之外,剩余四五乘客,有些在低声闲聊,有些在闭目酣睡。车内播放着西班牙古典吉他曲,有一首尤为动听。我轻轻地问擅长吉他的朋友,朋友说,这首曲子叫做《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阿尔罕布拉宫,不就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吗?"我问道。朋友点点头:"再过两小时我们就到那儿了。"这首  相似文献   

15.
词曲随想     
引子歌曲是最明了、最普及、最简单,也最能打动人心的音乐作品。在日常生活中,歌曲就像阳光和空气一样那么普通,但又是那么的重要。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常会遇到一些学生在词曲结合、词曲关系等方面处理不当的问题,习作中“重曲轻词“的现象也很突出。为此,笔者常借用某些日常事物和现象打比方,来说明词曲各自的特点和结合方面的关系,并涉及当今歌坛的现状,藉此来提高学生对歌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并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写作观念和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主部常言到:一首好的歌词必定是一首好诗,而一首好诗未必是一首好的歌词。此言不无道理,词有其独自的特点。诗和词似一对李生兄弟,像,又不完全一样。诗可以不依附  相似文献   

16.
这是我近十几年来创作的部分结集,也是我应抓工作的部分成效。我从小就酷爱音乐,也喜爱歌曲创作。这些年来,不论是在县文工团、县文化局,还是在县委宣传部,我的工作性质都未离开宣传。众所周知,文艺是宣传的形式之一,而歌曲创作又是文艺形式的一个组成部分。的确,一首好歌不但能催人奋进,占领阵地,而且好似一剂妙药,能排遣郁闷、陶冶情操,解除疲劳,增添欢乐。  相似文献   

17.
曾学文 《台声》2001,(3):35-36
在大陆、台湾、香港三地流行乐坛中,闽南话歌曲一直占据着一席之地,经久不衰。凡是在台湾流行的闽南话歌曲,很快就会在大陆福建闽南地区流行。极为奇特的现象是,普通话或广东话流行歌曲,接受的对象基本上是以一个年龄层为主,比较容易在年轻人中流传,而闽南话歌曲的流行,虽然因语言的限制,流行区域以闽南话地区为主,但每一首流行的歌曲,则常常跨越青年、中年的年龄段,甚至老年人。无论是青年人、中年人或是老年人,都能深刻感悟《爱拼才会赢》这首歌曲的精神力量;哪一个伤心别离人不理解《车站》这首伤感的歌 在浮华的世间中更…  相似文献   

18.
非常高兴,在这个偶然的不期而遇的难得聚会中,站在这个神圣的讲台上和大家交流艺术、交流人生的感悟,这将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一件幸事。我想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多彩的,都是充满着无尽的欢乐、哀愁和永远不能实现或得以实现的梦想,把这欢乐、这哀愁、这梦想变成一支动听的歌曲唱出来便是艺术,便是诗,便是一幅  相似文献   

19.
《时代潮》2001,(3)
肩负着国家的重托,警卫着五洲使者。祖国的尊严人民的信任,时刻牢记我代表中国。使馆卫士英姿勃发,我们用忠诚谱写和平之歌这是一首外使警卫战士倾诉给祖国的歌,也是守卫在异国旗帜下,倾诉给家乡父老的歌。他们喜欢这曲子犹如渴望母亲的微笑,他们吟唱这曲子犹如热爱每一处神圣哨位,年轻的士兵们在歌声中一天天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20.
回家(散文)     
《回家》是一支曲子,一支令人神思恍惚的曲子。 那天,我和儿子心满意足地走出书店,书包里鼓鼓囊囊的,两人正在薄暮的古镇南外街上走着,《回家》出现了。那一缕古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