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设大学生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基地是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需要、保障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常态化和专业化的需要和加强志愿服务社会实践规范化管理的需要。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基地主要类型有科技服务类、文艺服务类、"三农"服务类、民生服务类、环保服务类和党建服务类等,且需要遵循因地制宜、调研遴选、分批建设、校社共建以及双向受益原则加以建设。  相似文献   

2.
承德市于2012年8月建立了以文明单位为主体的直属志愿服务总队,目前注册志愿者人数20000,服务总时数长达48万小时,人均服务时长24小时。开展的志愿服务项目主要包含文明引领、医疗卫生、文化传播、爱心救助等。承德直属志愿服务总队促进了志愿服务机制建设,推动了全市志愿服务活动向规范化、常态化、实效性发展,志愿服务在全市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3.
志愿服务活动是促进高校学生服务社会、锻炼自我,成长成才的重要方式。基于高校学习型志愿服务组织以学习和发展为主旨、以系统思考为核心、以开放和交互为基础的特性,创建高校学习型志愿服务组织在导向上必须以实现组织成员的自我超越为目标,以形成共同参与的决策机制为手段,以发挥专业服务的内在潜能为关键,以塑造持续学习的团队文化为核心,以构建开放运作的服务系统为落脚点,在创建策略上应实施设立专门管理机构,建立项目立项机制,打造志愿服务品牌,成立志愿服务基金会等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长效开展,关键是要解决机制问题.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发生需要道德理想和组织推动两种力量共同作用,要使这两种力量源源不断地生发并具有有效性,应结合我国国情建立"校团委指导、志愿组织发动、社会力量支持"的组织运作机制和资金、法律与培训等多方面协调一致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5.
情满秦皇岛     
<正>近年来,秦皇岛市创新志愿服务体制机制,整合志愿服务队伍,建立志愿服务联盟,打造"及时雨"志愿服务品牌,引导社会力量助推社会治理,推动了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社会化。"及时雨"志愿服务联盟被推荐为全国志愿服务示范团队,获评河北省十大优秀志愿服务品牌、最美河北人之十大最美志愿者(团队),其经验做法先后被新华社通讯和动态清样刊发,志愿服务成为"中国最具爱心城市"秦皇岛的靓丽名片。创新体制机制,生成一呼百应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6.
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接受锻炼、成长成才的重要方式。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为代表的微时代到来,为大学生志愿服务创新提供了新的平台与机遇。把握新媒体时代特征,通过新媒体创新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组织宣传机制、监督管理机制、效果评估机制等,已然成为新时期大学生志愿服务创新的时代趋势和现实诉求。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科技的迅猛发展,各类科普志愿服务活动持续增多,高校学生已经成为科普志愿服务活动的主力军。面对高校学生科普志愿服务管理不完善、长效发展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对科普志愿服务进行科学的管理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从当前高校学生科普志愿服务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入手,进行了深入探索,从完善选拔培养机制、创新服务模式、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健全服务保障体系等四个方面进一步完善高校学生科普志愿服务长效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8.
我国志愿者权益保障:困境、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志愿服务是一项索高而伟大的事业,志愿者身上所展现出来的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等优良品质,对于弘扬人性光辉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志愿服务活动的蓬勃发展,志愿者权益保障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志愿服务事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当前我国志愿者权益保障存在不少的困境及问题,必须从完善立法、设立专项保障资金、优化培训机制、加强风险管制,建立志愿者救济机制等五个层面,构建和完善我国志愿者权益保障的基本思路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志愿服务作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道德引领、矛盾化解、民生服务、社会动员功能,对凝聚基层社会治理合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活力、激发基层社会治理动力、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效力具有重要作用,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重要手段。从结合点、关键点、突破点、落脚点等三个方面厘清志愿服务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关系,从资源嵌入、文化嵌入、场域嵌入等三个方面分析志愿服务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的嵌入路径,从而得出志愿服务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的关键在于机制创新。为此,要着力于构建多元治理主体合作机制,夯实治理基础;健全志愿服务动力培育机制,激发服务活力;完善志愿服务能力提升机制,提升治理效能,保证志愿服务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的常态化、长效性和社会化。  相似文献   

10.
当前,机关志愿服务存在着志愿服务精神不够凸显、志愿服务机制不够完善、志愿服务形式不够丰富等问题。近年来,黄浦区机关党工委以机关志愿服务建设为路径,着力推动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与发展,弘扬志愿服务的凝聚精神、拓宽志愿服务的互动渠道、健全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发挥服务型党组织示范带头、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引导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作为新时期进一步推动服务社会、实践育人、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以及提升大学生自身素养的重要方式,得到了政府、高校和大学生们的高度重视。不过当前大学生志愿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着志愿服务组织方式的行政化、志愿服务目的的功利化以及服务形式的非常态化等异化特征。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异化行为的改变需要减少志愿服务的行政化组织方式以推动志愿服务的社会化,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消解志愿服务的工具化,推动志愿服务的非功利化,重塑社会信任机制,推动志愿服务的常态化。  相似文献   

12.
《世纪桥》2016,(8)
社会转型时期需要社会保障、志愿服务等提供的支持功能。针对农转非的失地失业人口增多、房地产开发商与拆迁居民矛盾冲突、环境指标有所下降等问题,北碚区通过强化社会志愿服务,调动广大群众自我服务、自我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非常重要。本文从建设志愿服务的系统网络和完善机制出发,探讨北碚区深化志愿服务加强社会治理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3.
志愿服务作为社会服务和管理的重要内涵,是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和基本平台。福州市志愿服务事业近年来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也暴露出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强志愿服务要扩大志愿理念传播,培育志愿精神和志愿骨干队伍,夯实志愿服务基础及完善志愿机制建设,推进服务常态长效。  相似文献   

14.
志愿者参与大型活动的成功,并不能掩盖志愿服务的短期性、集中性、运动式等诸多问题,志愿服务发展的"裹足"状态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基于公共服务标准化的分析视角可见,标准化分类体系与运行标准的缺失、标准化考核体系的缺失、标准化激励机制与法治保障的缺失,是导致志愿服务供需的失衡、服务意愿和服务能力不对称、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缺失的主因。通过建立通用标准、附加标准和专业标准,并建立志愿服务的质量标准和效用标准,将在很大程度上发挥其在社会中的统一、协调、传播、复制的功能,从而引领整个社会志愿服务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志愿服务的学术发展和功能发挥提出了重构中国特色志愿服务话语体系的要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志愿服务的制度体系和研究机构日益完善,实践规模进一步扩大,为建设志愿服务话语体系供给了丰富的研究议题,研究的规范性水平不断提高。但是,西方志愿服务的话语仍然是主导范式,在研究中占据支配地位,本土话语在规模和质量上还未形成与其对话、交锋的地位和特色。并且,中国志愿服务学科尚未健全,学者自主构建志愿服务话语体系的意识不强,加之志愿服务制度尚有所欠缺,使中国特色志愿服务话语体系重构面临较大困难。为此,应从推动本土志愿服务资源的学理转化、处理好学科自主发展与多学科共建关系、重视志愿服务话语建构的意识形态性质、完善志愿服务管理和发展机制等方面入手,多维度探索中国特色志愿服务话语的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16.
志愿服务是一种在志愿者奉献精神指引下,以现代公民社会的成长和社会自我管理能力增强为基础,调解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一种自觉的、无偿的、公益的劳动。随着吉林省的志愿服务工作逐年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正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城市志愿者服务进社区,在解决社区工作人员不足、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许多方面都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同时,吉林省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也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志愿服务缺乏规范性、常态化,没有形成固定的社会功能,缺少制度化的考评机制和奖励、表彰激励政策等。  相似文献   

17.
时间银行通常被视为志愿服务的一种新形式,从无偿性维度可将该特殊志愿服务类型定义为低偿志愿服务,以区别于传统的无偿志愿服务。近些年来,部分中国的时间银行开始出现两类志愿服务兼容的混合形态,也就是“混合志愿服务”,并对时间银行的可持续运作产生了积极影响。基于多重制度逻辑视角结合案例分析得出,混合志愿服务主要生成于三种机制:通过时间币分割和分配志愿劳动成果,实现了低偿志愿服务和无偿志愿服务的整合流程设计;建立公益基金专门管理捐赠时间币,实现了两类志愿服务时间币流通的管理制度区隔;另设平台结合基层党建动员党员参与,配合独立的公益基金实现了党员参与无偿志愿服务的组织区隔。在复杂的制度环境中,市场逻辑与公益逻辑相互竞争可能会导致混合志愿服务失灵问题,而政府逻辑的介入以及党建的价值引领与资源整合功能的发挥可以对其进行缓解。  相似文献   

18.
志愿服务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产物和结晶,是培养公民意识、提升公民素质、维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的重要载体。志愿服务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虽然不长,但其发展规模、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却不容忽视。随着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快速发展,志愿资源利用不合理、资源浪费严重、投入回报率低等问题日渐突出,影响了志愿资源的有效运用和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志愿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志愿资源开发、利用、再利用三个环节,即注重志愿资源的综合开发,提升志愿资源的使用效率,建立志愿资源循环利用的技术平台与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9.
志愿服务是青年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本文从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内涵和意义切入,客观剖析了当前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建立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可行性,并从六个方面探讨了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20.
志愿文化是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形成的文化,高校培育志愿文化对于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深远。高校志愿文化包含志愿精神文化、志愿者文化、志愿服务文化、志愿环境文化等内容。新时代培育高校志愿文化,应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强化志愿文化的精神内核;建强志愿服务队伍,提升志愿文化的内在认同;规范志愿服务活动,打造志愿文化的实践平台;优化志愿服务环境,深耕志愿文化的培育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