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效引导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最大限度地消除其负面影响,是新形势下政府必须面对的新课题。当前,政府在引导网络舆情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工作理念存在误区、法律规章缺失、引导技术和方式滞后、公众利益诉求缺乏沟通渠道等。因此,增强政府引导突发事件能力,必须转变其网络舆情引导理念,完善引导法治,创新引导方式,不断畅通公众利益诉求渠道。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公共领域或公共空间,网络新媒体成为舆论主渠道,迫切需要在网络舆情研判与突发事件应急舆论引导之间建立无缝隙的、灵敏的、高效的切换机制与对接机制.建立健全基于网络舆情研判的突发事件应急舆论引导体系至关重要.必须在主导、引导、疏导网络舆情方面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在确保信息公开的前提下,充分重视发挥微博的应急舆论引导功能,加强互联网管控,掌握应急舆论引导技巧.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H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现状的调查,探寻当前大学生对于网络平台的使用规律以及大学生在网络舆情方面所具备的特点,从而掌握网络舆情的规律及达到对网络舆情进行提前研判的目的。然后,在提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原则的基础上,提出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一整套机制。该机制包括信息收集机制、组织保障机制、健全交流机制和健全应急机制等。通过机制的建立,达到引导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方向、消解突出事件对高校的负面影响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在自媒体时代,运用大数据社会网络等分析网络舆情传播机制是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必然。文章首先概述了目前高校网络舆情研究进展情况;接着基于大数据社会网络下的分析,通过定量的方法研究了高校网络舆情传播机制;最后,在基于舆情传播机制的基础上对高校网络舆情应对提供一些引导管理策略。文章从"技术+管理"的新视角对高校网络舆情传播的机制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引导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我国高校网络舆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H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现状的调查,探寻当前大学生对于网络平台的使用规律以及大学生在网络舆情方面所具备的特点,从而掌握网络舆情的规律及达到对网络舆情进行提前研判的目的。然后,在提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原则的基础上,提出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一整套机制。该机制包括信息收集机制、组织保障机制、健全交流机制和健全应急机制等。通过机制的建立,达到引导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方向、消解突出事件对高校的负面影响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型传播方式迅猛发展,"互联网+"背景下各类数据海量涌现与大数据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舆情事件的频发多发,网上网下的交相互动,政府的施政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政府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有效引导,对虚拟社会的治理也成为了政府社会治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高校舆情是高校师生对各种社会生活现象、事件的感受、认识和评价倾向,是社会舆情在高校的特殊反映。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赋予高校舆情新的特征,及时了解和掌握高校舆情动态、探索舆情的分析及引导机制,是维护高校稳定、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通过对当前高校舆情引导存在问题的分析和对信息、知识与道德三个核心概念组成的中程理论的综合,延伸了高校舆情研究的理论深度和实践广度。  相似文献   

8.
意识形态工作是我党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是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生活状态、行为准则、思维模式和价值判断,网络舆情引导工作便由此成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内容。遵循"为谁引导"→"为何引导"→"如何引导"的逻辑进路,在明确高校舆情引导工作方向性原则的基础上,探析为何引导以及如何引导,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提供理论支撑与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9.
网络突发事件是当下高校需要积极面对一个崭新的课题,目前高校在应对、处理网络突发事件时,尚缺乏对事态发展的判断和预测能力,处置方法与手段缺少科学性,影响高校正常的教学与管理秩序,影响高校的和谐发展。网络舆情伴随着网络突发事件的发展演化,通过研究网络舆情发展的初期、中期、高潮和后期等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从建立和完善高校网络舆情监测机制、网络舆情分析机制、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决策管理的治理机制等方面,将目标选择、过程确定、单元分析应用到高校网络突发事件的处置中,最大程度地引导网络突发事件向可以控制的方向发展,体现网络突发事件处置模式的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10.
网络突发事件是当下高校需要积极面对一个崭新的课题,目前高校在应对、处理网络突发事件时,尚缺乏对事态发展的判断和预测能力,处置方法与手段缺少科学性,影响高校正常的教学与管理秩序,影响高校的和谐发展。网络舆情伴随着网络突发事件的发展演化,通过研究网络舆情发展的初期、中期、高潮和后期等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从建立和完善高校网络舆情监测机制、网络舆情分析机制、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决策管理的治理机制等方面,将目标选择、过程确定、单元分析应用到高校网络突发事件的处置中,最大程度地引导网络突发事件向可以控制的方向发展,体现网络突发事件处置模式的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阐述了高校网络舆情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关系的基础上,从网络舆情获取方式及参与动机、校园舆情参与情况、校园网络舆情内容、校园网络舆情监督和引导情况等方面研究了高校网络舆情的现状,通过组织支持机制、沟通交流机制、管理保障机制、信息汇集和研判机制、危机应急机制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网络已成为民众表达舆论最重要的平台,网络舆情影响力与日俱增。高校学生作为网络舆情的主要参与者和受众,对网络舆情的免疫力低,极易诱发突发事件。而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必须正确引导舆论,构建突发事件的防范应对机制,实现高校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3.
刘美萍 《求实》2022,(5):64-76+111
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仅依靠政府力量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多元主体的协同共治成为破局的可行路径。政府、媒体、社会组织和网民等主体由于各自的基本情况及资源优势不同,在网络舆情协同治理中所承担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也各有差别。构建协同治理机制可以有效地促成各主体间的协作,形成合力,从而提高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成效。构建协同治理机制应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推动各主体积极有序参与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协同治理;建立和完善资源共享机制,实现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资源优化配置;建立和完善决策协商机制,实现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决策流程再造;建立和完善联合行动机制,达成各治理主体行动效力的协同共振等。  相似文献   

14.
以和谐社会理念为指导,正确引导网络舆情,应该做到:开放包容,切实维护网民的合法话语权;信息公开,抢占网络舆情引导的主动权;依法治网,增强网络舆情引导的规范性;防患未然,创建不良网络舆情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5.
随着易班网络社区的快速推广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日趋凸显,对易班网络舆情的研究和引导愈发迫切。文章以易班网络社区为研究基础,探讨了易班网络舆情的显著特点及有效引导原则,提出了叙事共情在易班网络舆情引导中的运用路径,对于有效控制高校网络舆情发展方向,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薛恒  李韦 《唯实》2012,(2):82-86,24
网络舆情是现实民意在网络空间的反映,政府对网络民意的回应和引导直接关系着政府对网络社会的管理水平。近年来政府面对网络舆情主要呈现三种回应状况:无回应型、被动回应型和主动回应型。为正确应对网络舆情、引导网络舆论,政府应加强应对、及时反应、公开真相、知错必改、善于引导、果断处理及柔性处理。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时代强化网络舆情引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网民数量的急剧增加,日趋活跃的网络舆情对于我国舆论宣传和社会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也考验着政府的行政能力。做好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已成为提高政府治理水平、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而现实的课题。我们必须正视网络舆情对社会管理带来的挑战,实事求是地分析在网络舆情引导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地做好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自媒体、高校舆情引导与维稳的内涵与逻辑关系,阐述了自媒体对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及维稳构成新挑战,提出了自媒体视域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及维稳的实现路径,即通过构建高校自媒体舆情传播的引导机制,构建高校自媒体舆情的收集与研判机制,构建高校自媒体舆情传播的处理机制,提升高校自媒体理性发声的素养,完善高校舆情传播的监管问责机制等实现高校维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网络舆情是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网络已然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而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研究高校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更好地预防不良事件产生,有效进行疏导。本文从网络舆情的定义入手,分析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影响,最后提出了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对策。  相似文献   

20.
网络舆情是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网络已然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而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研究高校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更好地预防不良事件产生,有效进行疏导。本文从网络舆情的定义入手,分析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影响,最后提出了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