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精神系统.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它渗透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结统一是爱国主义精神在国内的表现;爱好和平是爱国主义精神在国际上的表现;勤劳勇敢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实际行动;自强不息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不竭动力.中华民族精神的这几个层面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爱国兴...  相似文献   

2.
王跃飞 《学习月刊》2011,(22):99-100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典型代表,反映着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丰富的创造力和强大的凝聚力。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是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党的历代领导人对爱国主义精神秉承践行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又按照新的时代发展要求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包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题,做到爱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的本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等。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坚定不移地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抓住中国青年这个关键;倡导理性爱国,自觉抵制错误观念。  相似文献   

4.
民族精神教育包括现行国民教育体制下各级各类学校用中华民族精神培养和塑造学生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等,也涵盖国民教育体制外用中华民族精神鼓舞和激励人民群众的一切活动,呈现出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统一、普遍性与多样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等特征,具有传承优秀精神、促进文化发展,强化民族认同、巩固政治基础,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等功能.  相似文献   

5.
邵阳  赖勋芬 《湘潮》2013,(1):143
本文从"爱国"、"内省"、"修德"三个方面探讨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对廉政文化建设的指引作用。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形成了勤劳勇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其中,爱国主义始终处于核心地位,是维系各族人民团结的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6.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谱写了爱国主义的伟大篇章,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彰显与升华。进入后疫情时代,应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认识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意义,准确把握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中华文化的高度统一的爱国主义丰富内涵。后疫情时代,要坚持"明理"与"共情"相结合,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坚持"抓当下"与"谋长远"相结合,多方面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在河北省、福建省、浙江省和上海市等地方工作期间,在对青年爱国主义的探索与青年工作的实践中提出了众多关于青年爱国主义的论述。习近平从炎黄子孙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向前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青年走向成功的重要精神支柱角度诠释了青年爱国主义的重要意义;从热爱祖国和热爱家乡的统一,爱祖国、爱人民、爱共产党、爱社会主义的统一,立志做大事和自找苦吃的统一等方面阐述了青年爱国主义的理论内涵;把培养爱国之情、坚定强国之志、提高效国之能、实践报国之行作为青年爱国主义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8.
国家认同属于爱国主义的核心问题,是现代国家的合法性根基,更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维护团结稳定的思想价值纽带。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于西部边陲,加强西部民族地区的国家认同建构,关乎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关乎中华民族大团结。当前,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国家认同建构应坚持"五个结合",即支持西部民族地区发展与倡行"两个共同"主题相结合、完善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与强化国家公民认同相结合、尊重各民族文化与增进中华民族文化共性相结合、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与拓宽少数民族群众政治参与渠道相结合,以及依法开展反分裂斗争与长期普遍进行民族团结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等。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是五四运动95周年,历史已经将当时一个衰乱破旧的中国带入实现现代化的关键阶段。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被后人从多个层面上加以阐述,本文拟从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基层民众政治参与、文化变革和先进政党创建等视角,阐述五四运动所展示的现代价值,以期对现实有所裨益。一、国家与民族:现代理念的注入通常说的五四运动是指以历史事件形式展现的一场群众爱国运动,张扬民族精神是它最显著的特点。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也是民族精神的集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荣辱观——民族精神乐章的时代强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志发  邓美英  李忠 《求实》2006,1(11):68-70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的土壤之中,又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时代步伐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但反映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根源和精神根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新时期的升华,也为中华民族精神乐章奏响了时代强音。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志着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开启。新时代爱国主义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的爱国主义思想,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的最新呈现。新时代爱国主义的理论蕴涵和内在特质主要表现为"三个统一",即彰显主题一维性与主体多元性的统一,突出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统一,体现民族情怀与国际视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结构转型期,社会转型所引起的利益分化、社会不公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并与我国当前多元文化思想潮流以及民族分裂主义等交织在一起,对我国国家认同提出了新的问题。红岩精神是中华民族百年抗争孕育而成的民族精神,具有高度的伦理价值与现实意义。以红岩精神提升公民国家认同,巩固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既是其伦理价值的内在使命,又是其伦理精神的当代实践。  相似文献   

13.
《奋斗》2016,(3)
正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魂始终是激励全国人民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我国爱国主义始终围绕着实现民族富强、人民幸福而发展,最终汇流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  相似文献   

14.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不同时代,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放、真实、理性、担当是站在新的历史方位的爱国主义的全面呈现。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是要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5.
青年毛泽东伦理观的形成深受湖湘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浸润。"屈贾情结"、湖湘学派、老师的言传身教催生了毛泽东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严酷的政治环境、农民情结和湖湘历史名人的"民本"思想强化了毛泽东对人民群众的特殊感情;西方伦理学说以及湖湘经世致用的传统,造成其精神个人主义的道德理想和伦理道德政治化倾向;湖湘传统文化的"尚武"精神使其人生观带有奋斗向上、自强不息的色彩;湖湘传统文化的圣贤观和"力行践履"、"尚变"的传统,形成其"以圣贤豪杰为期向"、注重道德实践、"动、斗"不已的道德教育和修养观。  相似文献   

16.
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是家庭的"伦理显示器"。随着中国社会当代转型快速推进,受消费文化、假日经济、社会意识等因素的驱动和冲击,过年的传统意蕴与历史镜像正以悖逆的姿态稀释全社会的节庆理念、文化意识和伦理规范。富有经典色调的过年已然成了一个民族的精神记忆。实现年文化的本位回归是现代化进程中中国社会面临的一道重要文化课题。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的爱国主义思想,赋予了爱国主义鲜明的时代特征,丰富和发展了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其主要内容是: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倡导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统一;强调爱国主义教育是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18.
<正>中华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资源。中国是诗的国度,国魂凝处是诗魂。数千年来,爱国主义一直是中华诗词从未间断的主脉,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和"魂"。中华传统诗词具有形式美、音韵美、意境美等多重特性,特别符合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具有永恒的魅力及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一、中华诗词在传承中与时俱进孔子编订的《诗经》收录从西周  相似文献   

19.
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传统文化徐晓霞用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继承精神,认真研究并总结弘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传统文化,对于在新时期增强民族凝聚力,推进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民族自豪感与忧国报国意识统一壮丽锦绣的河山,孕育了华夏文明。多民族国...  相似文献   

20.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不仅构成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国家认同的精神源头和逻辑起点,而且是当代中国在参与全球化过程中,回应西方文化霸权扩张坚实的思想力量。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警惕西方文化霸权的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