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意识形态领导权逐渐上升为第一领导权的信息网络化、政治生活文化化社会,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上升为信仰的理论逻辑成为"应然"。而任何信仰都是在主体理性认知的前提下,并实现感性情感上的认同,最终在主体内心中形成难以撼动的绝对地位。因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要成为信仰的可能条件就是要有主体在理性上的认知即是相信,还要达到感性上的认同即是信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真理性和科学性彰显"事实之真",其人民性与阶级性又彰显"价值之真"。"事实之真"与"价值之真"共同回应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信仰何以可能。  相似文献   

2.
信仰具有强大的协调力、凝聚力和激励力,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科学的信仰,具有其他任何信仰都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是我们从事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确立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化,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全面实现及其成果的巩固,要求我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作为一项根本任务。理论途径、政治途径和实践途径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确立和稳固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科学的信仰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新时代大学生的信仰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到青年的个人发展,更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稳定乃至民族复兴的进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程。高校必须加强对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培育研究,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感,落实我国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4.
精神支柱是一个人的精神依托,也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对于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来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如果动摇了马克思主义信仰这个精神支柱,就必然会导致思想混乱、社会动乱,就会使党、国家、民族陷于灾难。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关系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和历史使命的完成,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前景。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基石。当今世界多元的思想文化观念极大地影响着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和巩固,而这种影响在新媒体的助推下,变得比过去更加复杂。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关系着他们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培育水平。因此,通过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进而培育他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就成为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之间关系具有有机性、逻辑性、客观性、纽带性、部分与整体性,这些关系呈现为相辅相成的正相关联系;二者作用机制通过作用与反作用的方式形成;二者互动平台建立在历史的基本经验和现代网络技术手段等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产生在一个以宗教为信仰、排斥主义信仰化的西方文化传统背景下。它之所以能在中国被确立为信仰,与中国以"主义"为信仰的文化传统紧密相关。改革开放以来,弱势群众归属感缺失效应、开放环境下的"再对比"效应、领导干部消极腐败效应,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深层原因。化解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问题,必须立足信仰形成和巩固的历史条件,在马克思主义本身和共产党人实践两个方面下功夫,创新发展理论,回归日常生活,把信仰教育和干部实践结合起来,把理论正义和制度正义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道德信仰作为一种独立的意识形态,它是一种高度自觉的精神状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能为破除封建迷信、宗法观念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9.
意识形态安全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形态安全的实质是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合法性信仰,在根本上体现为人们对于主流意识形态内在价值主张的高度认同和自愿践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内涵在于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内化于人们的精神生活过程,进而在世俗生活领域形成人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观点与主张的认同情感与遵从态度,最终达至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现实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也就是不断推动实现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构成了巩固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周涛 《党史文苑》2009,(11):20-22
民主革命时期我军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主要历史经验有:确立和完善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提供组织保证;对广大官兵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培育官兵的信仰自觉;坚持义利结合,以义导利的原则;以革命纪律培育官兵的规范养成;党员干部和革命领袖以身作则;努力推进根据地建设,为官兵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提供现实动力;以革命的人道主义。展示我军的正义性与高尚性。  相似文献   

11.
胡智勇 《世纪桥》2009,(23):115-115,117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和根本。当前社会转型期及全球化思潮中出现的新形势、新特点、新矛盾、新问题,给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带来许多新的冲击和新的挑战。高校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阵地,加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胡智勇 《世纪桥》2009,(21):115-115,117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和根本。当前社会转型期及全球化思潮中出现的新形势、新特点、新矛盾、新问题,给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带来许多新的冲击和新的挑战。高校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阵地,加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信仰的构成包括信仰主体、信仰客体和信仰方式三大要素。从信仰构成的三要素解读马克思主义信仰,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实质、提高信仰教育的实效,并进一步坚定和践行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体包括共产党员和人民大众,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客体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和"三个自信",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情感、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不断追求是我们确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过程,也是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树立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是兼有道德信仰和政治信仰、个体信仰和群体信仰特征的思想体系,具有区别于其他信仰的科学性、崇高性和实践性特点。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辩护与批判、整合与凝聚、激励与动员、引导与稳定的社会功能,对于我们今天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以及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锁明 《唯实》2014,(1):37-40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这是对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新定位。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讲话,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对于我们认清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正视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新挑战,积极探索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对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当前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是引领人民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道路的自信.西方事实上的意识形态霸权和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使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内容、形式、人员与制度等面临着严峻挑战.当前需要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内容与要求在服务人民利益、创新内容和形式、加大宣传力度等方面加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正确把握信仰环境的多元性与开放性、信仰客体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信仰主体的先进性与广泛性、信仰路径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等特点,与时俱进地加强和创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目标的实现必然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必须与时俱进,即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代化;批判地继承和借鉴各种思想文化成果,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既要有本土关怀,也要有全球视野。  相似文献   

19.
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琦  虞新胜 《求实》2006,3(12):46-50
作为一种信仰,马克思主义与历来的宗教信仰有着本质的区别。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与信仰的统一,是信仰活动和现实生活的统一,是个人和社会的统一。正确认识信仰的本质和内在机制,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性,从理论认识、信仰教育和行为追求等方面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20.
徐稳 《理论学刊》2013,(2):74-79
信息传播的全球化、网络化和大众传媒的深度扩展,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面临严峻的挑战和威胁,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必须保持警惕、积极应对,不断创新意识形态工作,以捍卫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最重要的是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始终不渝、与时俱进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极大地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释力、说服力、吸引力、战斗力、生命力,使人们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获得强大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