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风险社会理论指出,现代社会已经进入风险社会时代,社会风险为我国全面依法治国带来机遇和挑战,法治思维能力在风险社会背景下被赋予重要社会价值功能,对大学生开展法治思维培育具有时代意义。高校应该结合风险社会理论和法学理论,从自律性、法治价值观、法治教育课程以及建立理性规则秩序等路径,加强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  相似文献   

2.
陈立永  杨逸隆  王力 《湘潮》2015,(2):52-53
建设法治中国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坚定的执政理念,已经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价值诉求和走向。生活在这样时代大背景下大学生理应将法律教育提高纳入成长发展的范畴。不过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原因,学生法治素质在内的公民教育处于一种边缘化的发展态势,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机制和教育模式方式、教育环境等方面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高校科学应对。鉴于此,高校务必要以建设法治中国为平台和契机,加强青年学生法治素质培育的理论研究,拓宽法治素质培养的理念和价值取向;切合学生特点和时代发展,做好法治素质培育目标和内容的顶层设计;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联合多维的法治素质培育体系;发挥网络环境下新媒体的巨大优势,更新传统教育模式和方式,构建多样化的法治培育形式,以此推动高校学生法治素质培育工作科学化、常态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开展大学生法治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当前,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受客观环境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因而,应以问题为导向,端正大学生权利义务观念、增强大学生法治认同感、提高大学生法治参与意识、优化高校法治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4.
张春吉 《先锋队》2014,(12):14-15
培育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切实提高纪检监察机关依纪依法监督的水平和能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分析了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战略部署。作为县级纪检监察机关,我们要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严格落实监督责任,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想问题、作决策,严格监督执纪问责,以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努力为全面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坚持法纪教育,培育法治思维,提高依纪依法监督的能力。一是建立学法制度。  相似文献   

5.
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基本要求。近年来,虽然各级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与依法办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法治社会建设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如法律工具思维、权力本位思维、盲目维稳思维、淡化程序思维等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的养成。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法治信念、提高法治素养、重视法治实践、培养法治能力,使依法办事成为一种行为自觉。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是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时代要求,是依法治国理念的体现,是深化改革的法治共识、是顺应社会管理的需要。我们要明确法治思维的涵义,把握法治思维的基本要求,认识到当前领导干部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要通过提高领导干部个人法治思维能力和加强改善法治环境,通过外部制度环境影响强化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促进领导干部自觉运用法治思维来治国理政。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是全民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提升的基础。新中国成立70年来,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经历了启蒙搁置阶段、恢复发展阶段和全面推进阶段,呈现出与我国法治化建设、国情、教育事业、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同向同行的重要特征。文章指出,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发挥社会支撑、学校助力、个体形塑等方面的积极性,提升新时代大学生法治素养。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法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在校大学生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素养和能力为目标。当前大学生法治教育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目标还远未实现,仍存在一些不足。究其原因,既有来自客观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也有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自身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当前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屡见不鲜,知法犯法案例逐年上升,大学生法律意识亟待加强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塑造和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构建完善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本文提出了加强学校法制教育、针对性法律心理辅导、学生权利本位意识培养、创设营造良好的个人道德环境和社会法治环境等多维视角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检察工作是依法治国的重要部分。新形势下做好检察工作,必须加强检察官职业伦理建设,提高职业能力,加强程序意识,提升职业道德,在营造信仰法律的人文环境、法治的社会环境和职业条件中培育检察官的职业精神。  相似文献   

11.
代娟 《世纪桥》2023,(7):59-61
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唯一包含有法治教育专章的课程,是大学生法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大学生法治自信培育的核心目标包括使大学生坚定、认同、遵行及尊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理论、法律规范体系和文化。为发挥该课程的应有作用,培育大学生法治自信,实现预定法治教育目标,首先通过激发“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培育大学生法治自信的意识,然后以问题为导向夯实大学生法治自信认知基础,并汲取百年法治成就力量,让大学生感知我国法治实践效能,最后向大学生清晰描绘法治前景,坚定大学生法治意志。实践证明以上途径是培育大学生法治自信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核心目标应是培育对廉洁的自觉意识,形成正确的廉洁观。大学生廉洁自觉意识培育就是在一定廉洁知识的基础上,从廉洁信念、廉洁价值观、廉洁思维等方面对大学生进行廉洁观教育。廉洁信念培育是从理想信念入手,培育廉洁认知、情感和意志。廉洁价值观培育是通过教育大学生形成廉洁的价值自觉来完成。廉洁思维培育是通过道德和法律教育,形成道德思维和法律思维进而形成廉洁思维。  相似文献   

13.
当前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屡见不鲜,知法犯法案例逐年上升,大学生法律意识亟待加强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塑造和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构建完善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本文提出了加强学校法制教育、针对性法律心理辅导、学生权利本位意识培养、创设营造良好的个人道德环境和社会法治环境等多维视角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权与法的关系是法治政府建设的核心问题,也是我国行政文化建设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权与法的理念在我国行政文化进程中大致历经了人治行政、政策行政、法制行政,再向法治行政理念的转变,而当前我国行政文化呈现出"人治"理念与"法治"理念并存的状况,那么,现代法治社会里,培育行政文化,就要求行政主体摒弃"人治"理念,树立"法治"理念,即由对权力的崇拜转变为对法律的信仰、由权力的绝对性观念转变为权力有限思想、由"轻程序"的习惯思维转变为严守程序正义原则、由权责失衡理念转变为权责对等意识、由以法治民观念转变为执法为民理念。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最根本的保证,这是中国法治建设的总基调。在这当中,各级党员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因此,组织部门必须采取有效手段教育、监督、管理干部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加强法治教育,培育干部法治思维知行合一"知"为先,没有"知",就难以行。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首先要  相似文献   

16.
培育大学生法治信仰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深入推进依法治校进程、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实践中,高校要从丰富理论教育内容和形式、加强道德理念教育、完善实践培育机制、营造和谐法治文化氛围四个方面培育大学生法治信仰。  相似文献   

17.
社会突发事件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教育资源。在一些特定环境中,大学生对社会突发事件的体悟,容易引起其思想的震荡、心灵的共鸣和内心价值信念的重构。因此,整合特定境遇环境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内容,充分利用社会突发事件中的显性和隐性教育资源,创新培育路径和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社会突发事件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教育资源。在一些特定环境中,大学生对社会突发事件的体悟,容易引起其思想的震荡、心灵的共鸣和内心价值信念的重构。因此,整合特定境遇环境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内容,充分利用社会突发事件中的显性和隐性教育资源,创新培育路径和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求实》2017,(1):30-39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领导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领导干部要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法治思维的核心是宪法思维。宪法思维的基础性、规范性、价值性和实践性,要求领导干部提高宪法思维,正确履行宪法职责,坚持改革"于宪有据",协调"效率"与"公正"之间的价值冲突,在宪法法律框架下建立多元利益的表达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尊重司法权威,化解社会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宪法教育、宪法宣誓和宪法监督制度是提高领导干部的宪法意识,增强领导干部运用宪法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公民是现代国家的基本要素,也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的核心是法治教育,一是符合我国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在要求,二是法治所追求的自由、平等、公平、秩序、正义等方面的价值与现代公民意识相契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