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广西大学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资助政策的同时,坚持"资助育人并举"的工作思路.重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和能力素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起从"受助"到"自助"的信心和理念,实现受助学生从被动"输血"到主动"造血"的有效转变。一、开设一门课程——《诚信与感恩》开设校级选修课《诚信与感恩》,实现诚信与感恩教育"进课堂"的目标。推进诚信与感恩教育的学分化、系统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2.
钟佩君 《探索》2011,(6):135-137
摘要:以“渗透式”隐性德育为突破点,开发利用课本课程资源和校园文化资源中的思政教育资源;以开辟多向交流型、多样复合型、动态开放型以及生活渗透型等德育模式为着力点,在教育实践中开发思政教育资源;以创新道德教育载体为连接点,正确运用大众传媒资源中的思政教育资源;“以学生为本”为核心点,开发利用师生和社会家庭资源中的思政教育资源,形成“突破点→着力点→连接点→核心点”的思政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在日益完善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下,资助工作已逐步趋于精准化,绝大多数贫困生在经济上的困难已经得到缓解。但当前在资助过程中产生了一些不和谐现象,一些贫困生感恩意识淡薄的情况比较突出,资助育人工作需要进一步细化、深化。感恩教育是情感教育,也是道德教育,它的实施有利于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完善和发展。文章在分析高校资助育人的现状及感恩教育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渗透感恩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感恩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大学生的基本修养。因此,高校要实现德育工作的提质增效,必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当中开展感恩教育。基于此,高校要深刻认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准确把握感恩教育的现状,深度开发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蕴含的感恩教育资源,使感恩教育的方式得到优化,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真正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校资助工作的不断推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与学校之间逐渐建立起一种隐性的、非正式的"心理契约"。文章从"心理契约"的角度切入,聚焦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从资金分配到对象选择、从目标优化到机制改进、从物质补助到精神培育的全过程,分析指出高校与学生个体之间在贫困认定、组织分配、效用目标等三个方面的矛盾是造成"心理契约"难以履行的原因,并提出建立权利与义务对等的资助模式的建议,即实现从心理"无偿"到"有偿"、从心理"缺失"到"富有"、从"理论"到"行动"三个转变,从而实现物质帮助与精神帮助协调一致,实现资助育人的高校资助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6.
如何实现技能成人与精神成人的两条腿走路,是我国高等教育亟需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是大学生精神成人的前提。针对当前大学生精神成人面临的心理困境,高校应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从将精神成人纳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体系、加大人格教育力度、社会实践平台的搭建以及开发隐性教育资源等方面构建富有成效的全方位育人体系,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其精神成人。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是民族院校中一个需要特殊关注的群体。通过调研了解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的发展需求以及面临的困境,高校资助工作需要从加大资助政策倾斜与宣传、资助渠道拓宽与开辟专项资助项目、开展精细化资助工作与精准资助、开启"扶志强能"工作模式与诚信感恩教育等方面做好衔接,以促进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特殊群体,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救助贫困大学生弱势群体是彰显人道主义、保障受教育权和教育公平实现的要求,也是社会稳定的需要,扶贫先扶志,文章从实际情况出发,探讨了贫困界定与发展性资助模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学生资助是解决教育机会均等的重要措施,而高等教育学生资助资源的合理分配是实施这一举措的关键。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的选择取决于不同的因素,从本质、意义、问题与展望四个方面,对高等教育学生资助资源合理配置的方式、原则、模式和途径进行了探讨,注重资助资源在各层次的分配,在坚持公平优先的情况下兼顾效率,不断优化和完善高等教育学生资助资源配置机制。  相似文献   

10.
实现中国梦是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受社会、家庭、学校等多种因素影响,部分大学生责任意识淡漠。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可以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巩固实践教育、增进感恩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四方面入手,加强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1.
高校受助贫困生现状及其教育引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资助政策和资助体系的日益完善,高校贫困生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受助贫困生自我成长、发展的状况如何,其对社会的感恩意识、反哺精神怎样等等,是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的问题.笔者试图通过对高校贫困生资助效益的调研,来认真分析受助贫困生的成长现状,找出当前贫困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加强和改进贫困生教育的思路,以努力促进贫困生资助的个体效益、社会效益和工作效益共同增长.  相似文献   

12.
"中国梦"与高校资助育人高度契合。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存在效果不强、缺少精神资助、提升综合能力有限等关键问题。"中国梦"指导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有助于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确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激发励志成才的精神力量,确定奉献国家的伟大使命。在"中国梦"指导下,通过实施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励志教育和生涯教育,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更好地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从建国初期至今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现行资助政策呈资助方式多元化、资助力度加大、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共同发展的趋势。同时也面临着无偿资助与有偿资助、物质帮扶与精神育人、学生诚信度与国家投入力度不平衡的问题。可以尝试从调整助学金的使用方式、发挥资助育人功能以及加强诚信教育入手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得以开展的基础和条件,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利用,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去,使其发挥应有的价值与作用,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一种实践活动。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必须遵循方向性、效益性、整体性、可持续性、开放性五项原则,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是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的重要工作。在资助工作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是首要环节,关系到党和政府给予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落实效果如何,关系到学校具体实施的资助工作能否做到公平、公正。本文针对认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解决办法,以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科学性,对于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和资助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分支,是促进国家稳定、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理论教育法、典型教育法、激励感染法、情感沟通法、舆论导向法、隐性教育法等是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在运用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方法开展工作时,既要考虑政策要求和宗教基础、注重挖掘教育资源、充分体现利益需求,又要不断加强情感沟通、善于进行舆论引导、发挥文化独特教育功能,以期在实践和创新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是构成图书馆信息资源组成的最主要部分,如何科学的实现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转换,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中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关键.图书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转化过程,就是指对图书馆内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进行搜集、整理、存储和应用,并通过一定的手段促使其相互转化,使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相关信息数据搜集,利用数学建模构建了适用于高校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认定指标体系,并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确定各指标权重以及贫困指数,并基于机器学习与深度算法开发,得到相关系统的架构与一定基数的信息数据库。本文搭建的认定平台改善了以往认定工作中存在的学生家庭贫困身份难核实、贫困标准难制定的问题,实现了大数据人工智能与高校资助工作的有机结合,并达到了对市场上运用的相关分解器的优化,具有认定标准系统化、人力资源利用高效化、后台监督管理动态化、与大数据时代海量数据结合适应的特点,对于高校资助工作的精准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校自身存在着较为丰富的、但往往又容易被人忽视的思想教育资源,注重开发与利用这些资源,将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学生干部桥梁助手作用 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骨干,他们思想政治素质较好,学习成绩优良,管理能力突出,有某些方面的能力和特长,在学生中有  相似文献   

20.
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切实有效地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我们关注的主要问题。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潜隐性、渗透性、有效性和自主性等特点,这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开发和应用。文章探析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功能、优势,提出了实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办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