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理论自信关乎党和国家的性质与命运,是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前提与基础,是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的精神导向与力量源泉。增强民族地区大学生理论自信,意义重大,关系到民族团结、边疆稳定与民族复兴。为此,我们应该弄清增强民族地区大学生理论自信面临的主要挑战,探索增强民族地区大学生理论自信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校校园恋情发生比例的普遍上升,对大学生恋爱主动开展教育和引导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责任和基本义务。本文从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制度的健全和大学生自我教育作用的发挥等方面对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恋爱教育的主动性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信心,是进行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底气。近年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焕发生机、革命文化薪火相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我国的文化自信依然面临着西方文化渗透、传统文化弱化、文化拜物教蔓延等一系列挑战。新时代增强我国文化自信需要探寻文化自信缺失的根源,对症下药,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以拓展新载体、正确引导青年人以培育新生力量、自觉进行文化创新以激发新活力。  相似文献   

4.
张晓林 《前线》2017,(11):138-141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文化自信植根于中华民族发展的现实土壤,说到底是民族自强自信。文运与国运相通相连,文化自信的核心是价值观自信。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5.
高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功能包括文化传承,而民族文化在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发挥民族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就必须将民族文化的精髓融入到民族地区高校的建设之中,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融入到学校活动之中,融入到科研之中,最后要融入到学校的制度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6.
高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功能包括文化传承,而民族文化在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发挥民族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就必须将民族文化的精髓融入到民族地区高校的建设之中,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融入到学校活动之中,融入到科研之中,最后要融入到学校的制度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7.
坚定文化自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高校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肩负着培养具有民族性格、红色品格以及理想人格的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应从课程设置、课程主体、课程运行、课程方法等层面明确其逻辑理路,循序渐进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使其成长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面临着国际与国内两个方面的严峻挑战。这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推进大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精神,进一步宣讲好21世纪马克思主义。同时,高校要加强文化自信培育工作的领导机制力、组织规范力与观念塑造力,有效占领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思想阵地。  相似文献   

9.
郭建宁 《前线》2017,(3):49-54
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支撑,是民族复兴的集中体现。要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思想文化激荡中确立文化自信,在融通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外哲学社会科学三种资源中树立文化自信,在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中坚持文化自信,在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中阐释文化自信。要强基固本铸魂,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坚持传承创新,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话语感召力。  相似文献   

10.
文化自信是更为基础、更为广泛、更为深厚的自信,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适应文化多样性特点,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文化资本作为主体自身所累积的文化能力,其理论扩展了马克思资本的内涵,可以积极运用文化资本生成、积累、流动、转换等运行逻辑构筑文化自信。基于民族文化历史积累、创新发展和现行实践考察,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在文化资本上具有丰厚的历史存量、发展增量和现实流量。充分利用文化资本优势,在学校教育场域中如何加强对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资本的传导转化,需要立足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介体和环体等要素,在系统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做到精准性拓展,从而积极探索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策略机制。  相似文献   

11.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主阵地,应重视培育大学生具备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种文化主体对文化客体的积极、肯定的态度。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可通过构建彰显客体文化价值、提升主体文化认知、强化主体文化情感、引导主体文化行为的实践路径,在大学生心灵深处激活中华文化基因。中华传统音乐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音乐艺术领域的独特文化符号,蕴含丰富教育资源。高校应全面引入中华传统音乐文化,让文化自信教育更生动。  相似文献   

12.
宇文利 《前线》2017,(3):43-48
民族精神是文化的核心和表征,增强文化自信与激扬民族精神同频共振、互促共生。中国的历史表明,大凡文化繁荣昌盛、文化自信张扬之时,民族精神必然也是高昂的。在当代中国,重建国人的文化自信需要在传承和提振中华民族精神中明确目标、把握特质和促进以文化人,积蓄并转化民族精神为文化自信强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文化观的调研和分析,认为当前大学生的文化观主流是好的,但仍有一些大学生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对本民族文化缺乏认同感和自豪感。文化认同缺失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对民族认同的缺失和国家认同的缺失。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在于西方文化的强势渗透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没有实现现代转型和时代发展。因此,本文认为要培养大学生的正确的文化观,增强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必须通过社会渠道和学校教育的途径,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加速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焕发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生机,加大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4.
姜晗  徐永军 《世纪桥》2024,(2):100-102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够实现发展进步的强劲力量,是对自身独特文化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认同。中国青年作为新时代最具活力的人群,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进步具有巨大的影响,必须肩负起时代赋予的民族复兴重任。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对国家、民族以及个人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着眼于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基本内涵,同时揭示当前存在的现实困境,提出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实践路径,以期加强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时代责任感,使大学生在实践中积极主动地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5.
在新时期,提升民族地区文化软实力有着特殊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意义。提升民族地区文化软实力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深入进行文化改革创新,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民族地区的哲学社会科学;适应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新变化新要求,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充分利用与外界进行文化交流合作的平台和机遇,实现民族地区文化发展的新突破。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提升民族地区文化软实力的各种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公众平台对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发挥了积极作用,而网络思维、网络信息、网络文化则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形成产生一定影响。做好网络背景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高校应发挥好不同育人渠道的协同育人作用,清朗网络文化空间,进一步发挥校园网络亚传播圈育人功效。  相似文献   

17.
民族地区社区党建是新时代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南宁市银海社区深刻认识其重要性,全面、科学分析其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党组织建设工作向民族社区延伸的载体、民族社区党的群众工作的新领域和党员分类管理的新路子,开辟了一条富有银海特色的社区党建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文化自信是一个不断培养、提高的过程。部分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不足,与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有密切的关系。分析研究大学生文化自信心不足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对策,帮助大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心。  相似文献   

19.
文化自信是一个不断培养、提高的过程。部分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不足,与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有密切的关系。分析研究大学生文化自信心不足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对策,帮助大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心。  相似文献   

20.
何泽中 《学习导报》2012,(19):21-22
党的十七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全面开启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时代。对民族地区来说,意义尤为重大。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必将促进民族的大团结大进步,进而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