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4 毫秒
1.
《奋斗》2015,(6)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紧紧围绕执政为了谁,执政依靠谁,如何执好政掌好权等重大课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其中包含诸多关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重要论述,在政治理念方面,赋予了人民主体地位以全新内涵,逐步形成和确立了自己的人民主体地位思想。对于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开创中国现代政治生活新气象、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具有重要意义。一、习近平人民主体地位思想的新内涵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相似文献   

2.
"人民"是围绕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命题。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民主体地位的高度重视,是对新时期靠谁执政、执政为谁问题的深刻回答。文章主要从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人民的思想中深刻理解这一思想的理论基础;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如何贯穿"五位一体"建设的角度科学把握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从对党的根本宗旨的秉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念的丰富和对"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推进中正确认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3.
<正>01中央文献研究室科研管理部主任、研究员刘金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人民"始终是一个高频度使用的词汇,将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是习近平执政理念中最核心的部分。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能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试金石。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从习近平群众观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集体执政导向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面临着一个"为谁执政、靠谁执政、如何执政"的根本性问题。时至今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1],这为我们党执政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日前,学术界主要从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成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实践  相似文献   

5.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就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作出了系列重要论述,赋予了人民主体地位以深刻的理论内涵,逐步形成和确立了关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重要论述,构成了其执政理念的根本价值立场,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灵魂和精髓。从习近平关于人民主体地位重要论述的创新性发展来看,主要体现在坚持人民历史主体、尊重人民实践主体、巩固人民权力主体、保障人民利益主体以及凸显人民评判主体的系列论述中,认真分析把握这些论述的科学内涵,有助于全面、准确地理解领悟习近平对人民主体地位理论所做的独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适应新时代要求、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一系列治国理政方略,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习近平的执政伦理思想。在新时代,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把人民利益作为执政伦理思想的价值导向,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执政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石;强调以制度治党推动党的建设,为新时代习近平执政伦理思想提供制度保障;从执政伦理主体出发,注重提高党员个体自律性,是习近平执政伦理建设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7.
李红建 《唯实》2022,(12):25-2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法治建设为了谁、依靠谁的重大问题,科学指明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立场。  相似文献   

8.
《实践》2020,(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针对当前经济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宣示执政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实施"四个全面"执政方略、完善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相适应的执政方式、营造良好外部执政环境、为实现历史使命提供执政保障等方面,开拓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话语体系由话语主题(说什么)、话语主体(谁在说、向谁说)和话语载体(怎么说)三个部分构成。提升执政话语权不仅需要话语体系的创建和话语内容的丰富,同时也需要有效的传播方式,"说什么""向谁说""怎样说"处于同等重要。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要不断巩固执政地位,就要进一步深入开掘新的执政资源,进一步提升其执政话语权。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中国梦"这一命题,创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话语体系,对提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话语权有深远意义。一、中国梦向谁说——中国共产党执政话语体系的基本向度意识形态话语主体主要解决意识形态"谁在说、向谁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在阐述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时明确提出,"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这句话表达了两层含义:一是党领导和执政的目的,即为了谁;二是党领导和执政的方式,即依靠谁。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从党和国家制度的层面,强调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是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世纪桥》2017,(12)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民主体地位的高度重视,是对新时代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共享的深刻回答。本文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的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中国化马克思经典作家关于人民观的思想中,深刻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产生的理论溯源;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根本目的、根本动力和终极目标,深刻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科学内涵;从理论创新和实践价值上,深刻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脱贫致富的重要论述不断丰富和发展,主要理论创新:一是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观点;二是明确提出推进扶贫开发要做到"六个精准";三是提出并回答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和怎样预防返贫等问题;四是基于人民主体地位强调注重激发内生动力;五是要求瞄准问题、聚焦难点打赢脱贫攻坚战,等等。  相似文献   

14.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马克思主义深厚的理论基础,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它是习近平总书记牢牢植根人民的早年生活和从政经历的思想升华,凸显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之中,贯穿于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实践。新时代,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扎实走好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以全新的视野深化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5.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提出了"三个着力"的要求。至今已有3年多,在中共"三个着力"的科学理论的领导下天津市在经济、社会、党建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了解和学习这些成果可以更好的提高人民的凝聚力增强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防治党的腐败,提高党和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2012年12月以来,习近平多次作了关于宪法的重要讲话,回顾了我国宪法的发展历程,指出了宪法的地位和重要作用,并且强调:"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习近平关于宪法的重要讲话在当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一、习近平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思想的主要内容(一)论述了宪法与人民利益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正"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强调全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反复强调一个重要论断:"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这句话从中国共产党执政最根本的价值追求的高度强调了以民为本的极端重要性。今天,我们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总结历史经验,最重要的就是要深刻理解和认识这一论断,使党始  相似文献   

18.
申文  梁丽曼 《党史纵览》2023,(12):15-16
<正>2023年10月7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出它是对新时代以来文化建设领域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凝练总结,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在当代的发展。习近平文化思想回答了文化发展的主体与动力是谁、发展文化为了谁等重大问题,具有深刻的人民属性。把握与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人民性,  相似文献   

19.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是赢得人心的执政"密码"。从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刻内涵和丰富实践来看,人民群众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价值主体,人民至上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价值要义,执政为民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价值追求。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始终浸透着深厚的人民情怀,彰显着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自己的执政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基础上,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改革不断深入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生态问题越来越突显,已经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为了改善人民生产生活环境,突破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探索新的发展方式,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的战略高度,并从民生维度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习近平生态民生观的提出,深刻阐述了生态与民生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执政逻辑,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