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苏联解体、苏共亡党是20世纪震惊国际社会的重大事件,而其中的原因更是错综复杂,发人深思。在苏共亡党即将二十年祭的今天,本文试从文化自觉的角度分析苏共亡党的原因,并试以此为鉴为中共的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和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周华玲 《党史文苑》2008,(11):49-50
苏联解体、苏共亡党是20世纪震惊国际社会的重大事件,而其中的原因更是错综复杂,发人深思.在苏共亡党即将二十年祭的今天,本文试从文化自觉的角度分析苏共亡党的原因,并试以此为鉴为中共的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和积极的借鏊意义.  相似文献   

3.
朱继东 《红旗文稿》2013,(18):34-37
深刻反省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我们发现,本来应该是与党同呼吸共命运的新闻媒体,在苏共亡党过程中竟然起了推波助澜甚至反对党的作用,被称为压倒苏共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我们应该如何深入剖析问题根源,从中又该得到怎样的时代警示呢?一、新闻宣传战线的主管领导思想"僵化"导致了新闻宣传工作死气沉沉  相似文献   

4.
8月24日,是苏共亡党(宣布解散)10周年。经济学家、红旗出版社社务委员黄苇町撰写了题为《苏共亡党十年祭》的文章,深刻地剖析了苏共亡党的教训。他指出:“苏联共产党不仅被国内外的反共势力搞垮,还被她一直代表的工人阶级和苏联人民抛弃。而这后一点,是导致苏共亡党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现将文章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5.
叶再春 《前线》2011,(4):35-35
今年是苏联共产党亡党和苏联解体20周年。日前,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慎明主编出版了《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这个被国家社科基金评委会鉴定为优秀的研究成果认为,苏共垮台并不是原本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的苏共垮台,而是背叛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苏共亡党十年祭日。十年前的8月23日下午6时30分,苏共红旗从苏共中央大楼落下,十月革命前的俄罗斯红、白、蓝三色旗升起,标志着苏共执政地位的丧失。8月24日,苏共宣布自行解散,这个建党88年、执政74年,曾经改写了人类历史发展方向的共产党,彻底灭亡了,由它创建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也彻底解体了。苏共亡党教训给我们提供了绝好的反面教材,使我们引以为鉴。  相似文献   

7.
1991年的苏共亡党、苏联解体,是很多人关注的一个问题。李慎明同志主编的这本《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我认为是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实事求是分析苏其亡党的精品力作。书中得出的基本结论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苏其内部,即苏联共产党的蜕化变质。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红旗出版社社务委员、著名经济学家黄苇町在苏联剧变十周年之际撰写的回顾与反思文章,是《苏共亡党十年祭》的续篇。该文提出,苏联剧变的最大悲剧之一,是苏共的掘墓人来自苏共领导层本身,读来令人触目惊心。对照邓小平理论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思想,其深刻性前瞻性,我们就有了更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从严治党视阈下苏共亡党的原因包括三个方面:放弃意识形态领域阵地,党内思想严重混乱;干部队伍建设薄弱,政治纪律松散;腐败现象严重,特权阶层根深蒂固。现阶段中国共产党与历史上苏联共产党所面临的历史境遇有相似的地方:国际环境严峻,执政环境错综复杂;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党内政治生态恶化,特权、腐败现象严重。苏共亡党对当前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启示有四点:一是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坚定理想信念;二是加强对干部队伍的严格管理,严明党的政治纪律;三是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四是坚决消除腐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10.
正马克思主义政党最大的特点,也是与西方政党差异最大的地方,是政治属性和政治信仰不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必须深刻认识理想信念动摇的极端危害性,深刻认识坚定理想信念的极端重要性,采取有力措施、有效做法坚定广大党员的理想信念。一、必须认真汲取苏共亡党是由理想信念动摇导致的惨痛教训苏共亡党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但主  相似文献   

11.
致使苏联解体、苏共亡党的原因很多,对自身执政能力建设重视不足无疑是一条重要诱因。在苏共执 政后期,执政方式和执政体制上的缺陷表现得日益明显,党的执政理念也出现了偏差,加上苏共长期以来对内对外 奉行错误的执政方略,导致苏共执政环境日益恶化,执政资源逐步流失,最终动摇了苏共的执政基础,使之丧失了 执政地位。这充分证明: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因而必须持 之以恒地加强自身的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2.
李永忠  董瑛 《廉政瞭望》2013,(21):48-49
“议行监合一”权力结构和等级授职制用人体制,是苏联模式的两大核心标志,也是苏共亡党的两大根本性原因。在“议行监合一”权力结构和从上到下层层任免干部的等级授职制的强力控制之下,前苏联形成了各种既得利益群体。这些既得利益群体在苏共亡党中扮演着各种角色。  相似文献   

13.
苏共亡党十年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是著名经济学家、红旗出版社社务委员黄苇町根据7月13日他在中央党校讲课的部分内容整理而成的。1991年8月24日,苏共被迫宣布解散。苏共亡党的原因很多,但诚如作者所言:“苏联共产党不仅被国内外的反共势力搞垮,还被她一直代表的工人阶级和苏联人民抛弃。而这后一点,是导致苏共亡党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作者运用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理论,从一个侧面,再次简要地回顾、审视了苏共覆亡的历史,证明了“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的真理。认真汲取苏共丢失政权、宣布解散的沉痛教训,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阐释的理解,坚定对“三个代表”是我们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1975年毕业于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1982年调入《红旗》杂志社当编辑,著有《当代中国的消费之謎》、《中国的隐形经济》、《失落的尊严——惩腐备忘录》等书。本书是黄苇町同志于2001年苏共亡党十周年之际,在清华大学等高校及一些中央部委和省市机关所作的一系列反思苏东剧变专题报告的基础上形成的。篇目有:苏共亡党十年祭、谁是苏共的掘墓人、俄罗斯改革、历史在这里沉思。  相似文献   

15.
卢苇扬 《理论导报》2005,(11):12-13
苏共的丧权亡党,无疑是历史上的一个大悲剧,而最可悲的是在“八·一九事件“时,苏联广大的人民与党员,却太过于平静了.苏共有过执政的辉煌,领导人民打败了德国法西斯,将一个落后农业国建设成了一个工业国、军事大国.我深思着,2亿9千万苏联人民和1500万苏共党员,怎么会那么平静地接受亡党和国家解体的现实!苏共怎么会由一个与人民群众有着血肉联系,并甘愿为人民利益流血牺牲的党,竟演变成了一个严重脱离人民群众的党,而终于被人民群众疏远、舍弃的呢!……  相似文献   

16.
苏共在长期的党建过程中,忽视甚至是有意弱化党内监督机制。由于苏共长期一党执政,没有党外其他政治组织对其进行监督;而党内又缺乏必要的、有效的监督和防范机制,使得官僚特权和腐败现象逐渐蔓延,主观上割裂了党与基层组织以及广大群众的联系。本文试图通过对苏共监察制度的历史考察,剖析苏共亡党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苏联共产党亡党20周年。苏共亡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传媒领导的根本失误是重要因素。传媒成为实际意义的反对党政治功能只是传媒的一种功能。一般而言,媒体并不是政治组织,但是,在一定环境下,具有特殊政治实体属性的传媒  相似文献   

18.
党内民主历来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大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苏共丧失党内民主的恶果是:使得苏共的各级主要领导人养成了唯我独尊、专横跋扈的恶习;使得党内的思想活力与理论创新能力丧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思想僵化与教条主义盛行;使得党由志同道合的联盟变成个人独裁,广大群众对党和国家的命运漠然置之,进而不战而亡。苏共丧失党内民主给我们的启示是:高度重视发展党内民主,切实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切实完善党内民主制度,才能免蹈苏共亡党之辙。  相似文献   

19.
周余云 《求是》2014,(4):55-56
<正>苏共败亡是20世纪90年代震惊世界的重大事变。时过境迁,人们在扼腕叹息之际,仍在不断思考:一个拥有1 900多万党员、执政70多年的苏共是怎样突然消亡的?苏共败亡有着复杂深刻的国际国内因素。但追根溯源,苏共衰亡,败在自身,尤其在苏共执政后期,党风不正,导致党越来越脱离群众、与人民离心离德,党的领导集体也不采取有力措施加以纠正,对此麻木不仁。这是苏共亡党丧权最根  相似文献   

20.
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给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颇多的深刻教训,其中最大的教训就是:在应当进行改革的时刻,没有及时而正确地进行改革,突出表现之一是长期拒绝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