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其滨 《奋斗》2020,(8):24-24
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安全,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并写入党章。因此,如何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引领下,着力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确保网络信息传播秩序和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是我们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2.
大数据时代网络意识形态面临话语权、领导权、管理权的严峻挑战,而网络的开放性、及时性、交互性和虚拟性使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陷入困境,现状不容乐观。运用大数据的理念与方法,可从三个方面开展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主动引领,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话语权;精准识别,切实提升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针对性;整体治理,着力提升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网络成为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治理作为维护网络社会秩序、促进网络社会安全、引领网络舆论导向的重要方式,重要性日益凸显。将网络生态治理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中,对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国家治理水平,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网络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只有树立共建共享的网络生态综合治理理念,构建党和政府领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网络治理新格局,才能全方位提升网络生态治理能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相似文献   

4.
邓验 《学习月刊》2014,(13):34-3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社会思潮多元化、复杂化的大环境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意识形态发展,把握好网络意识形态主流方向,对维护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网络信息流引领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信息掌握的多寡成为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从国家层面来看,网络信息安全是意识形态安全的技术屏障,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维护我国主流价值观的技术保障;从社会层面来看,网络信息安全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提升网络信息安全有助于提升舆论引导力和政府公信力;从个体层面来看,网络信息安全是维护个人网络信息权利的基本前提,应该从立法、制度、技术、伦理等多角度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在8·19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互联网是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价值观输出的重要的技术平台和工具,对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提出了新课题、新挑战。当前网络谣言成为威胁意识形态安全的新隐患。网络谣言借民主、自由之名质疑主流意识形态的合法性,挑战执政党意识形态领导权和话语权。网络谣言裂变式、碎片化的传播方式,加大了意识形态的引导难度,其非理性表达瓦解人们对错误观念的抵御能力。探讨网络环境下意识形态安全及维护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既提供多种意识形态网络表达的文化载体,又导致意识形态网络治理的“算法困境”,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引领带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双重境遇,并使主流意识形态网络引领在技术、文化与价值层面表现为三重逻辑:解构与重构的技术逻辑,涉及新媒体“技术赋权”与资本操控信息传播的相互联系;冲突与契合的文化逻辑,关涉新媒体多元价值与文化引领的对立统一;现实与未来的价值逻辑,关乎主流意识形态网络引领的现实价值和未来价值的相互支撑。审视主流意识形态网络引领的三重逻辑,探究新媒体与主流意识形态网络引领相互耦合的内在关系,是不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网络引领力,化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构建清朗网络空间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8.
正新理念引领新发展,新时代孕育新机遇。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总要求和大趋势,也是互联网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深刻阐明新形势下互联网发展的正  相似文献   

9.
高校网络生态在内化与外显、自利与他利、开放与互联的进程中与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形成了双向互动关系。通过对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数据展开实证分析,探求破解高校网络生态环境下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边缘化困境的应对之策。从加强价值引领,坚守传播导向;创新互动机制,提升传播质效;优化网络文化,提升传播品位等方面入手,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实现其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呈现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增强、爱国情绪和民族自豪感被激发、网络舆论格局调整重塑、社会思想理论领域活跃深刻等特点。同时存在新兴媒体舆论传播加剧社会思潮冲突、错误思潮借机发力攻击国家体制机制、圈层化传播导致意识形态风险增加、群体情绪极化导致舆论讨论泛化等问题。对此,要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治理,注重国际舆论场的整体战略布局,积极推进全民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切实掌握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维护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1.
董德兵 《唯实》2010,(8):47-51
当前,我国工业化、信息化交替进行,网络舆论以其独特“个性”对执政党意识形态发挥重大影响。能否实现网络舆论的有效引领,事关党执政地位的稳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当前条件下,有效引领网络舆论需要重新理解和把握引领的时代意蕴,积极构建网络舆论引领机制。  相似文献   

12.
网络的迅速发展,在给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方式的变革,宣传渠道的拓展以及辐射力、影响力、吸引力的增强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带来了挑战:成为国内外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思想渗透的重要工具;增强了意识形态引导的难度;加剧了意识形态的外来威胁。为此要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就必须加强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管控,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完善网络管理的保障体系,切实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积极兑现马克思主义的信念承诺。  相似文献   

13.
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法治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自觉制定并运用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同时依托最新网络科技成果,妥善治理网络价值观念体系的过程。在新时代背景下,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法治化充分彰显了全面依法治国思想的理论意蕴,凸显了防范和抵制敌对意识形态激烈攻击的现实意蕴并揭示了构建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法治治理体系的价值意蕴。为此,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法治治理应当加快主流意识形态网络化建设的制度供给、建立健全网络意识形态法治体系、全方位构筑网络意识形态的内容监管体系和构建网络意识形态法治治理的创新机制,从而进一步维护我国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4.
推进网络强国战略的实施,提高网络时代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关键在于提升各级领导干部的网络执政能力。网络技术日新月异、运用日益广泛、影响持续扩展、热点层出不穷和网民心理诉求的网络执政新环境,对党和政府的意识形态、组织运作、公信力、维护安全稳定以及干部队伍建设都提出了新挑战,需要大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互联网思维能力、网络公共服务能力、网络空间引领能力、网络形象建设能力和网络综合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内容。网络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在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拓展新空间、提供新载体的同时,也为之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全面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必须坚持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相统一、间接自为与直接自在相统一、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统一,思想上高度重视,机制上不断健全,行为上积极引领、监管上强化落实。  相似文献   

16.
阎国华  韩硕 《探索》2022,(4):171-184
依托移动网络、社交媒体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网络生活日益呈现圈群化转向。网络圈群在缔造网络生活新业态的同时,也日益产生现象级影响,包括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解构与重构。借助对传播逻辑和认同逻辑的深刻塑造,网络圈群显著影响了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和认同的现实境遇,并引发了网络圈群下主流意识形态引领作用削弱、主流意识形态难以进入圈群、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借圈传播、圈内典型意见主导思想认同等显在困境。遵循网络圈群影响主流意识形态的逻辑脉络,分析其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形成的主要挑战,可以发现网络圈群下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应着重以优化内容设计、创新方式方法、紧盯受众需求和注重协同作用为抓手,从而在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圈群引领力、提高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圈群穿透力、深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圈群性生态和统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圈内外因素等方面实现系统优化。  相似文献   

17.
网络宣传工作是巩固和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强弱是检验网络宣传工作成效高低的重要标准。强有力的网络宣传工作有助于我们占领社会舆论的制高点,有助于我们引领多元化思潮的发展方向,是巩固和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18.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是高校意识形态治理的重要议题之一,也是国家意识形态治理的重要方面。新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要厘清其理论逻辑、现实逻辑和价值逻辑,直面力量单薄、娱乐至上、制度短板等现实困境,不断在构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共同体、加强网络文化泛娱乐化治理和完善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制度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实现网络意识形态高效治理,确保高校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9.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是高校必须重视的课题。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普及对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也拓展了高校校网络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间和渠道。因此,只有不断健全保障机制、着力打造长效机制、完善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等方面的建设,才能确保我国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20.
网络是当今各种社会思潮传播的重要载体,它改变了国家意识形态之争的时空范围,成为西方国家潜移默化争夺青年一代的新阵地。因此网络化境遇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已然成为全新的时代课题。网络境遇下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结合网络社会的现实,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创新教育者的教育方法,满足受教育者价值需求以及教育模式上坚持"主客体双中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空间中有效传播,占领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有效引领网络文化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