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1946~1947年间,中国言论界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新五四运动"主张.一是国民党主导下的"新五四运动";二是共产党主导下的"新五四运动";三是美国主导下的"新五四运动".这三种不同的"新五四运动",对五四的解释互不相同,但又都是政治性的,都是从现实的政治需要出发,为各自的政治立场服务的.所谓"新五四运动"本质上是一种政治宣传和民众动员运动,它反映了战后中国各派政治力量之间的分化互动及中国政治的走向.  相似文献   

2.
在北京沙滩繁华的五四大街路口,安设着一座以纪念五四运动为主题的、名为"翻开历史新的一页"的大型雕塑。有人惊诧地发现,这座雕塑的浮雕部分镌刻着青年毛泽东、李大钊、鲁迅、蔡元培等人的头像,却独缺五四运动中那位最重要的领袖人物——被毛泽东曾誉为"五四运动总司令"的陈独秀。于是,有学者呼吁"整改"一下这违背历史事实、受到了"左"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五四运动爆发90周年。纪念这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不能不谈及陈独秀。关于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毛泽东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明确指出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和"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他创造了党,有功劳"。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基于他对五四运动的亲身体验,从服务于现实思想斗争和政治斗争的需要出发,高度评价了五四运动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意义,并对五四运动形式主义的错误方法和知识分子脱离群众的缺点进行了反省.毛泽东的"五四"观集中体现在对"五四"的激进革命话语解释系统中,其基本特征是以政治运动含括文化运动,以政治意义解释思想启蒙意义.他对"五四"解读的政治模式,对学术界以后数十年的"五四"研究,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地方的五四运动研究,经历了三波浪潮。第一波主要是对地方"五四"的全面介绍,第二波则是聚焦于地方"五四"的某个方面。两波浪潮均受到了"国史"叙事的影响,地方"五四"的叙述多是对"五四"中心北京、上海的回应。第三波以地方为"中心",重新审视"五四"在地方发生的内在理路及其影响大小。作为地方的五四运动研究,还可以从扩大研究人群、进行比较研究、回应"五四"研究的重要议题等方面,作进一步的推进和拓展。  相似文献   

6.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有着内在的联系。五四运动促进的"三个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新的社会力量与先进理论相结合,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建党特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组织的建党性质;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建党取向。五四运动促成的"三个相结合",对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构造的定型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何伟 《探索》2011,(3):122-124
五四运动可以概括为两句话:打倒"孔家店",提倡"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着密切而又深刻的历史渊源。反对尊孔读经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一贯遵循的一个原则。以此看来,当前的"孔子热"以及随之而起的残余封建文化的泛滥、把儒术作为国学的复古倒退企图,便值得人们高度重视和警惕了。为中国的光明未来计,为坚持和维护中国共产党的立党宗旨、奋斗目标和光辉形象计,应该继续弘扬五四精神,真正实践民主和科学。因此,需要给"孔子热"降温。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五四运动爆发90周年。纪念这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不能不谈及陈独秀。关于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毛泽东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明确指出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和“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他创造了党,有功劳”。但是,自1949年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由于陈独秀被错误地扣上了“大叛徒”、“反革命”、“大特务”等政治帽子,致使他在五四运动时期魄历史功绩被抹杀,那段原本清晰的历史也一度变得模糊和混乱起来。  相似文献   

9.
胡冬华 《理论建设》2021,(1):100-107
中国共产党人的“五四阐释”是指中国共产党人自五四运动以来,对五四运动的回忆、评价与反思。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从革命的领导力量、动力、阶段划分及任务等方面阐释五四运动,建构了“五四阐释”的革命话语;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奋斗目标、各阶段历史任务及青年的奋斗方向等方面阐释五四运动,建构了“五四阐释”的建设话语。文章回溯了中国共产党人“五四阐释”的建构历程,对深化五四运动的研究,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五四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五四运动80周年。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一个崭新阶段。这次运动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弘扬民主科学精神,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条件。隆重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对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和青年知识分子,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努力实现跨世纪历史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中共中央同意,中央宣传部、国家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决定在今年4月至6月组织一定规模的纪念和宣传教育活动。通过这次纪念活动,正确总结我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正确总结我国青年运动的历史经验,深入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  相似文献   

11.
1919年3月到1920年12月,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先后有21批共计1900余名中国先进青年漂洋过海前往法国,开启了他们"工读结合"的"法漂"生活。本文围绕他们在法国工、学、吃、住等方面的内容,为读者展现勤工俭学青年群体的"法漂"生活。  相似文献   

12.
正赣州"三六"惨案主角陈赞贤为工人利益壮烈牺牲的英勇事迹,惊天动地、令人动容。他之所以遇害于赣州,却源于他"自讨苦吃"和自我牺牲。陈赞贤,赣州市南康区人,中共党员。早年曾组织学生声援五四运动,又参加北伐军,  相似文献   

13.
五四运动是20世纪初叶中国发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件,从此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五四运动无论是作为一场爱国政治运动,或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还是一场文化革命运动,都对此后半个多世纪的中国社会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毛泽东同志对五四运动的伟大意义从多方面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在政治上是以前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的革命运动,在文化上“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同时,“五四运动是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又准备了五卅运动和北伐战争”,可以说,如果没有五四运动,中国的现代史或许要重  相似文献   

14.
1919年全国人民声援"闽案"的斗争,是五四运动的延续."闽案"消息传到湖北,各界群众,愤懑万状,一致抗议日本对中国新的侵略.尤其是青年学生,继承五四革命传统,在这场斗争中,再次起了先锋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宁波是我国近代史上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一百多年来,宁波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为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反动统治进行了不屈不挠、义无反顾的英勇奋斗。正因为如此,当五四运动浪潮波及宁波后,宁波人民再也无法平静。国家危亡、民族耻辱驱动着宁波人民的爱国之心,从学生到店员,从工人到各界群众,犹如甬江怒潮,奔腾向前,表现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今天,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缅怀宁波先辈在五四运动中的丰功伟绩,继承他们的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我们精神文明的建设是十分重要的。宁波学生首先响应五四运动当巴黎和会上中国…  相似文献   

16.
九十载艰苦求索,矢志不渝践行青春使命;六十年奋力拼搏,薪火相传共筑强国之路。自治区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表彰大会于4月28日在宁夏人民会堂隆重举行。自治区党政军领导陈建国、王正伟、项宗西、崔波、徐  相似文献   

17.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准备了思想条件。由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编辑的《新青年》6卷5号,即"马克思主义专号",是"五四"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一个生动案例。从编辑学的角度看,《新青年》"马克思主义专号"是一期非典型的专号,同人色彩浓厚,"留日""经济学""北大"是这批作者身上的重要标签,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下发生的贵州青年运动,是现代贵州青年运动的开端,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以爱国、进步、民主与科学的思想,继承和发展了贵州近代以来的启蒙和变革,又以违反常态但却符合历史逻辑的步伐,表现了五四运动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西部地区新、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时期的普遍规律,是贵州历史上可以引为骄傲的篇章。  相似文献   

19.
正"马骏是什么人,他是天津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是我的领导,马骏的口才好,比我能煽动。"~((1))1958年2月15日,马骏牺牲30周年之际,周恩来在中南海西花厅与马骏亲属和当年老战友相聚,共同缅怀马骏。周恩来满怀深情地说:"天安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今天,我们享受了……"  相似文献   

20.
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分期中应占什么地位,这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在中国,把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把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此观点相反,日本学者斋藤道彦把辛亥革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看作一个时代,把它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