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蘇軾(一○三七——一一○一年)字子瞻,自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二十二歲中進士,為北宋哲宗朝翰林學士,官至禮部尚書潜彼螘r期的偉大作家、書法家,詩、詞、散文、書畫造詣都極高,在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退母赣H蘇洵(字明允)、弟弟蘇  相似文献   

2.
李商隱(八一三——八五八年),字義山,號玉谿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唐文宗開成二年(八三七年)進士。他是晚唐的傑出詩人,遺作有《李義山詩集》和《樊南文集》,留下了六百多首詩篇。這裏介紹的是他的一首七言絕句。題為《夜雨寄北》,寫的是懷人思歸的一般題材,沒有任何雕飾,却贏得了歷代士林的讚許,傳誦不衰。全詩云: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却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從唐宣宗大中五年(八五一年)起,  相似文献   

3.
如皋冒廣生先生(一八七三——一九五九年),字鶴亭,號疚齋,亦號鈍宦,是近代著名的詩人、詞家和有精湛造詣的漢學家。先生早年曾參加清季維新運動,和康有為、梁啟超、林旭等結為摯友,並列名‘保國會’,參與公車上書。陳毅副總理在上海工作期間,和先生時有往還,論詞說詩,商量文字。先生是陳毅同志的布衣交。一九五七年六月間,毛主席和朱委員長在中南海住地,和先生親切會  相似文献   

4.
盛唐傑出詩人王維(七○一——七六一年),字摩詰,原籍祁(今山西祁縣),後隨其父遷居蒲州(今山西永濟西),遂爲河東人。二十一歲中進士,作大樂丞酃僦辽袝邑?故世稱王右丞。他不滿腐敗的權貴,寫過一些抨擊朝政和情調昂揚的文章和詩篇;但後來遭受??意志逐漸消沉。晚年遷居藍田輞川後,即過着半官半隱的悠閒生活。《舊唐書·王維傳》說他“晚年常齋,不衣文綵……彈琴賦詩,嘯詠終日”。他是唐代山水田園詩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寫過許多寄情山水、描繪田園風光的詩篇,對當時和後世影響很大,有《王右丞集》。現在讓我們來欣賞他的山水詩《山居秋暝》:  相似文献   

5.
晏殊(九九一——一○五五年)是北宋詞壇上佔有重要地位的作家,字同叔,撫州臨川(今屬江西省)人。他七歲能文,以神童召試,賜同進士出身,宋仁宗朝官至集賢殿大學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卒谥元獻,世稱晏元獻。《宋史》本傳說他“文章瞻丽,应用不窮。尤工詩,閒雅有情思”。他的詩詞文繼承晚唐五代綺麗之風,但不流於輕倩、浮薄。他的詞,風格上既吸收“花間”詞人溫庭筠的穠艷華美、韋莊的疏淡明秀,也深受南唐馮延巳的影響。  相似文献   

6.
李清照(一○八四——約一一五一年),號易安居士,歷城(今山東濟南市)人,是宋代傑出的女詞人。其父李恪非是當時著名學者,以散文見稱於世;母王氏,亦擅文辭。李清照深受父母的熏陶。她與趙明誠結婚後,情投意合,共同致力於金石書畫的搜集考訂。她多才多藝,工書、善畫、懂音樂,在詩、詞、文各方面都取得很高的成就,在我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貏e是在詞的創作方面,她是婉約派的傑出代表,强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詩文入詞。她善於駕馭語言,慣用  相似文献   

7.
孟浩然(公元六八九——七四〇年)是盛唐時代頗負盛名的詩人,襄州襄陽(今湖北省襄陽縣)人。早年隱居家鄉;四十歲時始赴長安應進士試,不第而歸;不久去荊州(今湖北省江陵縣),在張九齡幕下當過短時期的僚屬;辭幕後到吳、越遊歷了幾年,遊罷仍返家園隱居。他一生懷才不遇,沒有正式做過官,主要在隱居和漫遊中度過,可以說是典型的盛世隱士。孟浩然的詩清淡,長於寫景,多反映隱逸生活,亦隱寓對朝政的憤懣不平情_盛唐山水田園詩派風氣之先的詩人,他的五律詩成就較高,而《過故人莊》又是五律中的佳作。全詩云:  相似文献   

8.
唐代大詩人李白(七○一—七六二年),字太白,“一生好入名山遊”,他的遺踪和他的詩篇一樣,遍及祖國大地,山川為之倍添姿色。關於李白的籍貫,歷史上一直有爭議,但詩人幼年隨父母入蜀,度過青少年時代都是確實的。巴山蜀水之間在河道縱横、沃野千里的四川成都平原北邊有一個大壩子叫中壩,現在是江油縣城所在地,李白幼年至青年時代居住在這裏。江油縣在唐代屬劍南道巴西郡,叫做昌明縣,後來改稱彰明縣。在這裏保存下來的李白遺迹有二十多處。一九六二年,紀念李白逝世  相似文献   

9.
在我國四川省成都市的西郊,有一座樹木蓊鬱、亭館清幽的園林,這就是聞名中外的名勝古迹——杜甫草堂。杜甫(七一二——七七○年)是我國唐代的偉大詩人,也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時期。他留給後世的詩共一千四百多首,內容豐富,題材廣闊,不但具有進步的思想內容,同時也具有高度的藝術造詣。在中國詩歌史上,杜甫有承前啟後、繼往開來之功。故後人尊他為‘詩聖’。  相似文献   

10.
‘文革’十年,中國的文化遭受了一場浩劫。長時期贫乏、單調的文化生活,使人們產生了‘饑渴型閱讀症’。這種社會症狀在‘文革’期間只是潛伏着,‘文革’結束後,禁錮一旦打破,便暴露無遺。回顧七十年代末那幾年,書店把封存了多年的西洋文學名著擺出來,讀者是見書就買,争相購閱;後來又從進店堂購買發展到在書店門前交換,人們三三兩兩,互通有無。这種饑  相似文献   

11.
李白(七○一——七六二年)是中國的偉大詩人。凡是讀過唐詩的人大概都能背誦出李白的幾句詩或幾首詩,足見其流傳之廣和影響之大。筆者在本刊去年第十二期介紹杜甫的七言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時說過,李白和杜甫是中國詩歌史上的雙子星座。我們已經欣賞過杜甫的詩,現在接着來欣賞李白的七言絕句《黄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以見這兩位詩人的不同風格。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其先世為隴西成紀人。李白五歲時隨父遷居綿州彰明(今四川  相似文献   

12.
孫中山先生名文,號逸仙。“逸仙”是他的中文老師、傳敎土區鳳墀為他取的。孫中山先生在廣州博濟醫學院、香港雅麗氏醫學院,以及在澳門、廣州開業行醫,遊歷歐美諸國直至逝世前致電蘇聯的遺書,都是用“逸仙”之號。 孫中山幼名“帝象”。“孫帝象”這個名字一直用到一八七八年他十二歲往美國檀香山求學的時候。十八歲在香港人基督敎受洗禮,號“日新”,這是取《大學》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之義。十九歲在家鄉廣東香山翠亨村完婚時取字“德明”。一八九四年,孫中山先生上書清朝大臣李鴻章,這封信後來在《萬國公報》上發表時,署名“廣東香山來”。“中山”是孫先生的號。一八九七年,他  相似文献   

13.
漢字起源有種種傳說:結繩記事、刻木為契、河圖八卦乃至蒼頡造字,等等。從實物記事、圖畫記事至五六千年之前,逐漸形成抽象符號、形象符號。這就是原始文字的胚胎。大約三千多年以前的殷商時期,發展形成了龜甲獸骨文。這種甲骨文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最古老的漢字系統,也是中國書法書體演變的起點,然後是鐘鼎文、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  相似文献   

14.
文港毛笔     
古人有云:“書齋精貴桌上物,文房四寶筆為先?背霎a於江西進賢縣文港鄉的毛筆,其盛名已有近千年的歷史了。文港民間流傳着一段有趣的故事:北宋著名詞人晏殊幼年時曾在文港鄉沙河村晏家私塾唸過書,習字用的便是文港毛筆。景德(公元一○○四——一○○七年)年間,晏笑赴京殿試,以一筆瀟灑飄逸的草書,一篇清新婉麗的辭賦高中進士,有人探問晏殊何以得此殊榮?晏笑指手中筆盒,說:“此乃文港之筆助我也。”於是乎,文港筆聲名遠播。晚清時期,文港鄉前塘村有一姓  相似文献   

15.
中國名酒“五粮液”,產於素有“名酒之鄉”稱號的四川省宜賓市。宜賓坐落在長江上游金沙江和岷江的交滙處。這里氣候溫和,水質清洌。早在唐宋時期,當時被稱為“戎州”的宜賓就採用五穀雜糧釀酒。公元七六六年,唐代大詩人杜甫從岷江泛舟東下经宜賓,曾寫下“重碧拈春酒,輕紅擘荔枝”的詩句讚誉宜賓酒。北宋詩人、書法家黄庭堅在《荔枝綠頌》中讚“荔枝綠”酒,“王墙東之美酒,得妙用於三物……每傾家以繼  相似文献   

16.
* 最長的詩:我國藏族的民間長篇敍事詩《格薩爾王傳》,除去散文部份不算,單史詩部份就有一百五十萬行,這是最長的詩了。這一部以民間說唱形式來歌頌英雄的詩篇,創始於公元十一世紀。 * 最早的法醫學專著:宋朝宋慈(一一八六——一二四九年)在一二四七年編成《洗冤集錄》五卷,比一六○二年意大利人菲德里所寫的西方第一部法醫學專著早三百五十多年。 * 最早的茶葉專著:唐朝陸羽(七三三——八○四年)著作的《茶經》,全書三卷,分十篇,論述了我國種茶的歷史,介紹了茶樹的產地、  相似文献   

17.
從唐玄宗開元元年(七一三年)至唐代宗大曆元年(七六六年)的盛唐時期,詩人輩出,百花爭艷。除李白、杜甫以外,其餘詩人的作品,就其题材和風格特點而言,大體上可分為邊塞詩和山水田園詩兩個主要流派。邊塞詩派的作品,主要以邊塞戰爭和塞上風光為題材,表現出報國安邊的悲壯和奮發進取精神。在這一詩派中,高適和岑參的成就最高,故有人又稱之為高岑詩派。王昌齡(六九八?——七五六?年)也是這一詩派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8.
一九五四年十月二十二日(54)府辦農字第四七號發出奉中南行政委員會(54)會廳總字第一五二七號通知:前中南軍政委員會以會農字第二五一五號命令頒發‘中南區禁宰耕牛暫行條例’,及以會農字第○六三一號令發佈‘統一頒發中南區殘廢耕牛證明書令’,現已不完全適合當前的發展需要,應予廢止。特此轉知,希卽查照爲要。  相似文献   

19.
蘇州古橋     
“水鄉澤國”的江蘇省蘇州市,河道縱横、橋梁密布,唐代詩人白居易“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三百九十橋”的詩句,就是蘇州多水多橋的寫照。千百年來,蘇州的橋無論是造橋技術抑或觀賞藝術上都有獨特風格。座座古橋,浸潤了善,熔鑄着力,孕育出美,凝聚了能工巧匠的辛勤勞動,閃爍着我國人民智慧的光芒,現擇其一二,窥豹一斑。長虹臥波寶带橋始建於唐代元和十四年(八一九年)的寶帶橋,係唐刺史王仲舒為適應漕運業的發展需要,捐祖傳束腰寶帶籌資興建而得名。寶带橋位於蘇  相似文献   

20.
‘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觀兮,永不能忘!’許多人都記得晚年居住台灣的于右任先生曾寫下不少懷念故鄉的詩句。台灣著名人士,如羅家倫、張大千、張維翰、周樹聲、葉公超、阮毅成、鍾鼎文等懷鄉思親詩詞也感人肺腑,廣為流传迥昵?山東省济南书院的弭菊田、王天池、張登堂、吳澤浩、歐陽秉森一起創作了‘台灣同胞愛國懷鄉詩意畫’一百多幅,展出之後又出版了大型畫集。廖承志為畫集題字,这是他一生中最後的遺墨。去年四月,泉城濟南書画界有識之士,又发起了海峡兩岸詩書畫作品的徵集活動,請濟南市市長翟永浡為徵委會的主任麄冊诓惶L的時間裏徵集到一批書畫作品,並於去年十月在濟南公開展出。不久,這一活動由濟南擴展到外地,北京、上海、天津、廣東、四川、雲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