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①狐狸和狼是死对头,在动物王国中,它们一直在明争 暗斗,渴望更高的位置和权力。但是狼比狐狸走运,狼被提 拔了,而狐狸却什么也没得到。  相似文献   

2.
狼常受狮子欺负,一直以来担惊受怕。这一天,狼正和狐狸发牢骚,说狮子是如何如何欺负它,不想,不知何时狮子竟然站在旁边。“坏了,”狼心想,“牢骚话全被狮子听去,这下可有得受了!”狼的一颗心也提到了嗓子眼上。可狮子好像根  相似文献   

3.
黑熊、灰狼、狐狸组成一个强盗团伙,常常肆无忌惮袭 击羊群,使羊群不得安宁。 羊群中的头羊决定采取分化的办法,对付这伙强盗, 于是采取进谗言、挑拨离间等办法,但是没有成功,因为黑 熊、灰狼、狐狸团结得很紧密,它们并不相信谣言。 后来头羊死了。死前,它把位置交给一只年轻的羊。这只年 轻的羊并没有直接上任,而是提出了一个令大家十分吃惊的计 划。它说,要请黑熊、狼、狐狸中的一个来担任羊群的头领。 对此,大家都坚决反对。但是,被委以重任的年轻山羊坚 持自己的主张。它把这一决定传递给黑熊、灰狼、狐狸。  相似文献   

4.
日前,漯河市的刘女士带儿子到动物园参观,竟听到“狮子”汪汪叫,仔细一看才发现是一条小藏獒,但标牌上却写着“非洲狮”。记者探访发现,该动物园除了非洲狮被“移花接木”外,在标注为狼的展出馆里竟然养了一条狗,在标注为金钱豹的笼子里也圈养着几只狐狸,而蛇馆里竟然是老鼠。  相似文献   

5.
狐说法治     
《阅微草堂笔记》在《滦阳消夏录》中讲了这样一则故事,说献县县令明晨想为一冤案昭雪,又怕上司不准,就叫衙役去问一只擅长占卜小事的狐狸。狐狸严肃地说:“明公身为百姓的父母官,只应考虑案子冤不冤,而不该问准不准。”狐狸还问他们是否听过两江总督李卫发达前经历过的一件奇事。大意是说李卫一次渡河遇险,幸得一道士相救,遂顿首拜谢,称自当终身安命,万事无求。道士对其点评,指出一身穷达当安命,但一旦身居庙堂,手握事权,则不能再束手委命了。  相似文献   

6.
各位看官都知道乌鸦被狐狸骗去一块猪肉的故事,但你们并不知道这个故事还未结束,它的结果在民间有多个版本。本人寻乡访里,搜集整理,兹录一些版本如下:瘦肉精版:狐狸叼走了乌鸦的猪肉后,把猪肉带回洞里,与孩子们分享这块来之不易的猪肉。吃完不久,狐狸便和它的孩子们一命呜呼了。它至死也不知道,使它毙命的就是那块含有瘦肉精的猪肉。作秀版:狐狸把乌鸦的猪肉叼走后,乌鸦马上报警,黑猫警长正为破案指标发愁,一听大喜,兵发大树下,案遂破。乌鸦想要回猪肉,黑猫警长说,不行,要等到电视台拍过交接仪式后,才能归还。等到乌鸦要回它的猪肉时,猪肉…  相似文献   

7.
群狼下天山     
巴太 《法治纵横》2013,(10):27-29
从2004年起,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人民政府对巴音布鲁克草原进行生态综合治理,实施了退牧还草和生态移民工程。工程实施后,草原上的雪豹、棕熊、草原狼、狐狸、马鹿、黄羊等野生动物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8.
东航集体返航事件直接“拷问”着我国刑法的结构性缺陷,在罪刑法定原则的制约下,刑法对此已经失去其应有的评价功能。西方不少国家以附属刑法的模式对劳动者实施的集体维权行动规定了刑事免责原则,并对之加以正当限制,从而使刑法在劳动法益的保护上发挥了“王牌法”的功能。关照这一事件,我国有必要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以“倾斜保护”为基本立场,对劳动者的集体维权行动有所规制,以合理组织对劳动者集体维权行动的反应。  相似文献   

9.
共犯的处罚根据理论是德日刑法当中热议的话题,被称为“犯罪论的试金石”.现在,责任共犯论与不法共犯论已经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关于共犯的处罚根据的讨论主要是在惹起说内部展开的.只有与我国关于共犯的立法现状相联系,才能得出哪一种理论适合我国的司法实践的结论.修正惹起说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是可能的.同样,支持修正惹起说并不一定说明在整个犯罪论体系当中应当采纳结果无价值论的立场.  相似文献   

10.
对于唆使未达刑事责任年龄者实施符合刑法分则构成要件的行为该如何具体处理,存在不同方案。一概按照间接正犯处理在定罪和量刑上存在疑问;而按照间接正犯定罪的同时按照《刑 法》第 29 条第1 款后段从重处罚,同样有一些疑问难以解决。正犯与共犯的区分应该坚持实质客观 说中的支配理论,据此,应该以被唆使者是否具有对相应行为的规范意识为标准,作为成立教唆犯与间接正犯的区分标准。同时,在对规范意识的存在与否存在疑问时,则应该按照“存疑时有利于被告”的原则以间接正犯处理。建立在不法与责任相区分基础上的阶层式体系为限制从属性说提供了前提。实务中,虽然被唆使者未达刑事责任年龄即一概按照间接正犯处理的立场强势而顽固,但也已经逐渐出现接受阶层式体系的判决,值得肯定和推动。  相似文献   

11.
狮王和狐狸     
动物王国物色一名总管,狐狸垂涎这份美差。众兽向狮王进谏:“狐狸惯于吹捧和阿谀奉承,不是最佳人选,请狮王三思而行。”狮王问狐狸:“大家都反映你惯于花言巧语、逢迎拍马,可有此事?”狐狸装着很受委屈的样子说:“大王,他们可真是误解我了,我平素的所作所为还不是为了团结同志、平衡关系嘛!大王是有道明君,决非那种忠奸不分、是非不辨、浑浑噩噩之徒,我相信大王一定会明察秋毫,替我洗刷这不白之冤的。”众兽一听,忙提醒狮王:“大王,它又开始吹捧您啦,您一定要提高警惕,千万不要上当。”狮王打了个哈欠,伸伸懒腰说:“这…  相似文献   

12.
刑法共犯规定对共犯从属性说的贯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金彪 《法学论坛》2006,21(4):69-77
我国刑法学界对共犯的性质存在学说对立,但是与欧陆、日本刑法学不同,基本上是二重性说和共犯从属性说、独立性说的对立,而且二重性说占据主导地位。站在结果无价值论立场上,对刑法进行实质的、体系的、客观的解释,就可能得出刑法共犯规定实质上贯彻了共犯从属性说的立场。在解释结论上,对《刑法》第29条第2款就会得出与以往所有的刑法学说不同的结论,即仅指被教唆者实行犯罪之后没有达到既遂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刑法解释不可避免,刑法解释的立场是刑法解释目标作用后的结果。刑法理论历来有主观、客观和折中刑法解释立场。客观说是目前的主流学说,因为这一立场有效协调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更有利于实现刑法目的和功能。我国现为社会转型期,面对司法危机的挑战,理性的司法能动主义值得提倡。司法能动性理念体现了刑法解释的客观立场之内涵,有助于维护解释结论的可接受性和提高刑法的适应性。在有限度的司法能动性理念中,刑法解释的客观立场仍然要恪守宪政精神,遵循罪刑法定原则和正当程序原则,保证解释的合法与正当。  相似文献   

14.
徐志频 《法人》2011,(9):78-80
苏商在行为上普遍低调,在处理财力与权力的冲突时,无一不先考虑权力,精忠报国、实业爱国也便成为苏商最爱戴的一顶帽子,或者说保护色。这坚持一久,逐渐成了一种文化  相似文献   

15.
东航集体返航事件直接"拷问"着我国刑法的结构性缺陷,在罪刑法定原则的制约下,刑法对此已经失去其应有的评价功能.西方不少国家以附属刑法的模式对劳动者实施的集体维权行动规定了刑事免责原则,并对之加以正当限制,从而使刑法在劳动法益的保护上发挥了"王牌法"的功能.关照这一事件,我国有必要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以"倾斜保护"为基本立场,对劳动者的集体维权行动有所规制,以合理组织对劳动者集体维权行动的反应.  相似文献   

16.
行政合法性、合理性原则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合法性、合理性原则质疑姬亚平一、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概念、作用和标准自我国行政法学研究起步之日,学者们便开始了对行政法基本原则的研究。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被普遍接受的观点。关于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尽管表述方式不同,但都揭示了它的基本特征,有...  相似文献   

17.
山虎 《法治纵横》2013,(24):45-47
他从奇遇狼到喜欢上狼,深入狼穴,带回两只狼仔。此后他与狼为伍,和狼生活,从而演绎了一段…… 兵团第五师八十三团的职工杨其文6月上旬在报纸和电视上看到八十四团、八十八团、九十团牧民的羊群遭到狼群袭击的消息时,感到困惑,他觉得狼是人的朋友,不应该伤害人的羊群。杨其文的这种感觉,缘于一段狼和他之间的传奇感情。  相似文献   

18.
一蕴涵本位价值取向的法律原则的缘起德沃金(Dworkin)认为要在疑难案件(hard cases)中找到适用的法律,并不是靠翻书就可以的,而是要经过一番“立论”(argumentation),这包括找到法制中存在且适用此案子的“原则”,而后由此“原则”导引到结果。“原则立论法”就是要解决Dworkin认为“约法主义”没有办法“依法”来解决的hard cases。Dworkin的“原则立论法”之要旨可被叙述如下:如果一个案件找不到可用的“规则”,则法官便须寻找某一个立场,或者依Dworkin所言某一种理论,借着由其中所导出的“原则”来下判决。但是,Dworkin与“约法主义”…  相似文献   

19.
“爱她,就带她去看《雪狼湖》”,这是去年《雪狼湖》进入郑州时的广告词。令人想不到的是,《雪狼湖》在郑州的那场演出,却让一对恋人分道扬镳并打起了官司。先是男友状告《雪狼湖》,说广告语“爱她,就带她去看《雪狼湖》”具有一定的宣传误导性,其潜台词就是“不带她去看《雪狼湖》,就不爱她”,女友和他分手与这种误导性宣传有直接关系。接下来,女友又以“被侵犯了隐私权”为由,将男友告上法庭。女友与男友的官司和感情如何了结?男友状告《雪狼湖》有多少胜算? 2006年6月9日,法院进行了判决。  相似文献   

20.
疑罪是指司法机关对被告人是否犯罪、罪行轻重疑惑不决、难以确证的情况,是司法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常见现象。对疑罪的司法抉择原则,在人类社会刑事司法史上,有“疑罪从有”与“疑罪从无”的对立立场。“疑罪从无”的法律思想和司法原则被现代文明国家的刑事立法与司法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