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8年《人权法案》及其对英国宪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权是一个必然的、永恒的、但却是历史的概念 ;换言之 ,是一个永远随着人类社会进步而发展的认识理性。中国人在追寻宣扬人权的同时 ,西方人也在做着类似的努力。李树忠之文至少可以给我们提供以下几方面的思考与启示 :第一 ,英国的“宪法性”规则同样是其法治实践的结果 ,且长久地存在和体现于法治实践中 ,在此情况下 ,英国人是如何实现了人权保护呢 ?其政治条件和法治机制是如何对此发生作用呢 ?第二 ,1 998年《人权法案》进入英国法治实践 ,在何种程度上发生了影响 ?它对英国的政治体制和法治机制能够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第三 ,《人权法案》的精神与权利宣示究竟有什么样的实质性效力 ,它与国内的公共权力、司法操作以及人权文化会发生何种联系 ?所有这些均可从此文中获取一、二信息与观点的传达。英国宪制之独特及其走入世界大流之状况 ,亦可由此知之点滴而激发自察 ,是故以首篇荐之读者  相似文献   

2.
<正> 在风云变幻的二十世纪,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殖民地体系的崩溃、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的产生和发展壮大、科技革命以及其它许多社会经济进程强烈地影响着英国的刑事司法。然而,英国的刑事司法至今仍然有其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3.
柏克的政治思考,与18世纪后期的英国实际政治关系密切而复杂,不过这一背景也正塑造了柏克独特的思想风格。柏克的政治思考,皆为英国宪制的基本问题,而且是18世纪后期英国宪政转型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关于英国宪法,柏克强调英国宪法的历史基础,呈现出历史演进的宪政智慧;平衡的宪政结构同时亦反映着人民主权的时代精神;更为重要的是,英国宪法始终以自由为其内核。从英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观察,柏克之于英国宪法的思考,本质上为一"革命的反革命"的宪法哲学。  相似文献   

4.
香港最高法院原讼庭(又称高等法院)的刑事审判设有陪审员,什么人可以出任陪审员?目前它的作用如何呢? 香港陪审制的开端在英国法律制度史上陪审员制度由来已久,以往在英国有所谓大陪审团,负责调查、控诉;这种大陪审团制度目前在美国仍然存在。在英国和香港,陪审团现在扮演的功能只是定罪,其角色的重要性已逐渐被削弱。在香港,一般的民事审讯是没有陪审团的,主要用于高等法院的刑事案件。据史料记载,香港的陪审制度源于英国,在未曾订立陪审员法规以前已经成立;当时不但没有陪  相似文献   

5.
<正> 一 Proper Law的翻译及其分歧 The Proper Law Doctrine是英国学者创立的一种冲突法学说。它发端于合同法领域,后扩展到侵权行为及其他领域。它试图利用一简单却无所不包的系属公式来解决所有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其独特的体系、原则和方法,在学说林立的冲突法学领域堪称独树一  相似文献   

6.
信托理念最早可追溯到古罗马时代的遗产信托,近代法律意义上的信托制度产生于英国,由英国衡平法所确立,因其灵活性和极大的弹性以及普遍性,被英国著名法律史学家梅特兰誉为英国在法学领域取得的最伟大、最独特的成就.  相似文献   

7.
<正> “外国法院说”(foreign court theory)是英国冲突法中的一项独特制度,但我国学者对它的认识并非一致。韩德培教授主编的《国际私法》认为它是“英国法官依英国国际私法而适用外国法时,应与该外国的法官自行适用其法律相同,就是说英国法官应将自己视为在外国审判,而依该外国对反致所抱的态度,决定最后所应适用的法律”。董立坤所著《国际私法论》认为英国的“双重反致”或“外国法院说”是指:“英国法院受理设住所于  相似文献   

8.
为什么英国法律的发展会偏离欧洲大陆?其中,文化倾向、民族性格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对此学术界存在颇大争论。对这些争论的判断,不仅有助于揭开“为什么英国会在其法律发展方面偏离欧洲大陆”一类问题的神秘面纱,而且可以回答诸如文化因素是否有助于决定法律制度的性格等问题。在本文中,作者试图通过考察折射在各自法律方法中的罗马精神和希腊精神的差异以及罗马人和英国人法律方法的比较,解释英国在法律发展方面形成独特模型的原因。并将证明,文化倾向和民族性格在法律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英国破产法的发展有其独特的历史魅力.英国破产法的产生与发展虽然没有摆脱欧洲大陆早期发展国家的轨迹,但却颇具自身特色.在追寻其历史发展的脉络过程中,我们可以获得许多启迪.通过对英国破产法历史发展轨迹的追寻,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当代英国破产法的改革措施,并更好地理解我国当代破产法在改革中出现的争议性问题.这将有助于我国学者对当代决策者的改革进行合理评价.  相似文献   

10.
<正> 如果说外层空间是一个具有特殊法律地位的独特的领域,人们一定会提出一个问题,它的边界在哪里?至少可以说,对达一特定环境还没有通过协定来确定关于边界的有效的特别制度,岂非怪事。事实  相似文献   

11.
<正>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文官制度的国家。其官员在西方国家中是一支比较廉洁的队伍,它又保证了政府工作稳定有效的进行,确有其独特而成功的经验,值得我  相似文献   

12.
未决诉讼原则是英美法系国家解决诉讼竞合问题的独特制度,它是一种国家自我抑制司法权的方法,在适用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本文将从理论和判例两个方面介绍这种制度在英国与美国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陈景辉 《法学》2018,(1):3-18
"是否存在习惯法"是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它包括两个子问题:第一,是否存在"习惯法"这种独特的法律类型?第二,习惯是否在说明法律的性质时是不可或缺的概念要素?对于前一个问题,由于无论以何种方式进入法律领域的习惯,要么是制定法的内容、要么是判例法的内容、要么根本就不是法律,所以并不存在习惯法这种独特的法律类型。对于后一个问题而言,习惯与法律性质的理论连接,依赖于"化约论"这种研究方法的运用;然而,化约论只是主张要说明法律的性质必然诉诸某种社会事实,但并没有必然指向习惯这种社会事实,所以这种类型的习惯法观念也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14.
英国的高等法律教育自二战以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构成了英国法律文化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独特魅力倍受世人关注。希望通过笔者于2004年秋冬的一段访英亲身经历,对此问题作一粗浅的介绍和探讨,望从中能获取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英国因其领土由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及北爱尔兰构成,其组成部分的法律体制也保持了各自的独立性,同时由于受到普通法的影响.独立的法院结构和法律职业以及独特的法律制度保障了各自的法律传统的延续,这也正是英国法律体制的独特之处。1279年,教皇尼古拉斯三世准许坎特伯雷(Canterbury)大主教John Pechan任命了3名公证人,英国第一批真正的公证人出现,英国公证制度开始建立。  相似文献   

16.
同处欧洲这一地理板块、共享同一文明、操有共同根源的语言、宗教和文化价值颇为接近、诉讼起源相同的英国和欧洲大陆各国从13世纪开始在刑事诉讼模式上分道扬镳。在欧洲大陆各国纷纷建立纠问式诉讼之时,英国却在保留弹劾式诉讼传统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对抗式诉讼模式。英国是如何排除影响、独树一帜的呢?笔者从历史进程角度,追溯了英国刑事对抗式诉讼模式的形成之路。英国以古老的弹劾式诉讼为起点,在借鉴宣誓调查法的基础上创建了陪审团制度,成功阻却了诉讼的纠问化;与此相适应,旨在加强辩方力量的辩护制度和旨在防止陪审团先入为主的证据规则应然而生。至此,英国近现代的对抗式刑事诉讼模式最终成型。通过梳理这一历史过程,笔者得出了如下结论:英国对抗式诉讼模式的诞生是司法实践自发演进的结果,是司法经验长期积累的结果,是历史自然沉淀的结晶。所以英国对抗式刑事诉讼模式的形成过程可谓是一条以尊重传统和倚赖经验不断解决现实问题的保守之路。  相似文献   

17.
略论英国法治发达之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作为上层建筑,是一定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其生成的条件亦是复杂多样的。英国法向来以其特有的面貌傲立于世,这与它生成的社会土壤紧密相关。英国法治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持续稳定的社会发展模式;二是独特的政治体制;三是尊重传统的文化心理。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造就和决定了英国法治的发达。  相似文献   

18.
1999年1月15日,一架银白色的客机徐徐降落在英国剑桥郡凯利的斯坦斯特德机场的跑道上。当舱门打开,杰夫和詹妮佛·布拉姆雷利夫妇携带两名养女出现在众人面前时,侯机的人们那颗悬在嗓子边的心才落了下来。只见这对夫妇和养女们刚踏上舷梯,一批警探和法官以及社会福利院的职员立刻迎上前去,犹如迎接“英雄”凯旋似的,将他们带往一个秘密的地方。与此同时,英国新闻媒体几乎在同一时间报道了布拉姆雷利夫妇携养女平安回到英国的消息。至此,紧张了一阵子的英国国民终于松了一口气。 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布拉姆雷利夫妇受到如此“高规格的接待”?他们的归来又为什么牵动如此多的英国国民的心?这还得从一年多前的领养一事说起。  相似文献   

19.
再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法律部门是否存在的标志主要有两点:一是有无自己特定的调整对象;二是有无自己独特的调整原则。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它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它的所有规范应当统一在一个什么样的基础之上?这一理论问题如果没有解决,就意味着经济法尚未在理论上独立。在亟待建立一个科学的、完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今天,认真地研究这一理  相似文献   

20.
《蝇王》:一部探索人性的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性的善与恶,不仅是伦理学上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文学作家们探索的问题之一。自古以来,东西方在这一问题上的观点一直是截然相反的。绝大多数东方的伦理学家都主张:“人之初,性本善”、“侧隐之心,人皆有之”,即人性是善的;而西方世界则一直信奉“原罪”之说,即人性是恶的。那么,英国著名的现代小说家威廉·戈尔丁的人性观是什么呢?他的几部重要的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