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治现代化说到底不过是现代性在政治上的体现,其主要标志是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它在本质上是理性精神的要求和体现。理性通过科学使自然界"祛魅",乃是生态环境危机的重要原因,它借助于现代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强化。民主虽然是基于对多数人理智的信赖而建立起来的制度安排,但它存在着陷入"集体暴政"的危险。市民社会成员的偏好及其所造成的短视通过民主作出的选择,有可能漠视公共利益和未来利益,这恰恰是发展之所以陷入不可持续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在致力于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的过程中,必须同时考虑生态文明及其危机所给出的边际条件,因为正是它促成了我们对于科学化和民主化及其内蕴的理性精神的一种健全的批判性的反省态度。  相似文献   

2.
针对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费尔巴哈的"类"或"人",施蒂纳要求以作为"创造性的无"的"唯一者"或"我"去取代之。由此,他针对全部形而上学类哲学发动了一场彻底的"理论暴动",并最终完成了由费尔巴哈真正开启的对宗教异化的批判历程,建立了一种彻底的关于"个人"的哲学,这种哲学不再是费尔巴哈意义上的"人"的哲学,而是个体"自我"的彻底自由活动的哲学。就此而言,施蒂纳"创立了一种创造性的个人的生命哲学,一种彻底扬弃了全部异化形态的自由哲学",并成为"首位理解思辨哲学之终结和主张一种实践哲学的青年黑格尔主义者"。施蒂纳的学说是一种积极意义上的虚无主义,它存在着自身的理论困境,这根源于他既不能真正理解个人的感性对象性活动之本源存在论意义,又不能由此超越个体主义,并释放出"自我"(唯一者)的广阔"社会空间"。  相似文献   

3.
对于哲学是什么以及哲学研究的对象与肩负的使命的不同回答与解释,形成了哲学史上的不同学派。但是并不是任何一个学派的回答与解释都是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的。当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哲学世界观诞生以后,这些问题才从根本上获得解决。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哲学世界观之所以能达到科学性与革命性的有机统一,根本性的原因在于,它不仅对"对象、现实、感性"的本质诉诸着一种科学的正解的理解与解释的方式,即人的感性实践活动的方式,而且也在于它对"对象、现实、感性"的发展诉诸了一种实践的理解与解释。  相似文献   

4.
<正>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给党员进行"党性体检"的经验在各地广泛传播。"党性体检"是一项唤醒党员党性意识、使命意识和增强党员担当精神的有益活动。通过"党性体检",有了"体检结果",不仅有利于党组织掌握每个党员的"党性健康"状况,也使每个党员清楚了自己的"党性健康"处于何种状态,是"健康""亚  相似文献   

5.
时代的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必然造就现代化的人。而现代化的人必须具有现代化的思维方式。所谓思维方式,是指人们对客观世界和关于客体世界的知识系统的同构,是主体的感性活动与理性活动的历史积淀。主体按照需要在改造客体活动中使客体发生变化,这个...  相似文献   

6.
"严复悖论"的实质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上的"两难"写照:历史规律的需求与现实国情缺乏实现这一需求条件之间的"悖论".它给我们带来的根本启示是:解决这一"悖论"的质底不在于现代化学理的"启蒙",而在于脚踏实地的现代化实践.这包括三个具体的历史启示:其一,中国的现代化不能离开作为"国性"的传统文化,只有将传统文化作为现代化的中介,才能现实地展开现代化实践.其二,引入外来的现代化思想必须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而能胜任这一历史任务的只能是马克思主义.其三,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根本途径在于实现社会存在的"现代化",在中国的现实中,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使之具有实质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唐明燕 《探索》2012,(5):182-186
"弱势感"作为一种对自身境遇的内在情感自觉,它是一个比"弱势群体"更宽泛的概念。怀有"弱势感"的人既可能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弱势群体",也可能属于通常标准中的非弱势群体。近年来,"弱势感"在我国社会中有不断蔓延和泛化的趋势,这对社会稳定、人心凝聚具有较强的负面影响。遏制"弱势感"蔓延的势头,儒学的若干价值观经过现代转化后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值得借鉴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作为近代以来世界历史的主线,构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本质特征。从根本上看,中国的改革开放之所以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就在于它开辟了既不同于"西方模式"也有别于"苏联模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也因此大踏步赶上世界现代化时代。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发起者和领导者、"总设计师",自觉"面向现代化",理解时代本质、把握时代主题,阐发马克思主义精髓,揭示社会主义本质,判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明确计划、市场的手段性质,提出具有方法论意蕴的"生产力标准",确立"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模式。当前乃至未来一个较长时期,现代化作为时代主流的状况不会改变,因而中国的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邓小平"面向现代化"的思考方式及其蕴涵的现代化历史观、世界观、价值观,对新时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事业,仍然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关于道德的起源和基础,一直以来存在两种针锋相对的声音。道德理性主义者认为道德的基础是道德理性,道德情感只是一种本能冲动,需用理性对其进行约束;道德情感主义者则认为道德的基础是道德感性,道德理性并不能解决道德上的善恶,只有情感才能彰显人的感性生命与自由本性。但事实上,人是理性和情感交织的对象,既是道德的载体,也是道德的主体。道德理性与道德情感之间是一种"理不离情、情不离理"的关系,正是这种关系让道德具有了一种可能之美,让道德之学成为了一种富有动力和韧性的哲学。同时,二者相互统一的辩证关系也为人类道德实践,特别是当下中国德性社会的建设提供了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祝灵君 《当代贵州》2014,(18):66-66
正当代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观察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经济现象——"合成谬误",即某些微观领域的经济行为对干个体来说是理性和正确的选择,但对于宏观而言未必是理性和正确的。这个现象在日常的经济活动中  相似文献   

11.
托克维尔论“公众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托克维尔认为,民主的实现不利于公众理性的发展;尤其是"公众舆论"中理性因素下降,感性因素上升,对"多数暴政"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为了消除公众舆论的非理性隐患,他不仅提倡一种更为理性的个人主义,、而且还求助于非神启性质的宗教权威的出现,并希望少数精英能与多数人之间进行道德搏弈.托克维尔的分析,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工具理性的框架,显示出一种独立特出的卓越智慧,对于我国现阶段的民主建设也颇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区别于西方演进性现代化,以"苏州探索"为代表的中国地方现代化总体上是一种中道建构主义的现代化模式,即通过理性设计与制度安排,以温和、兼容、务实和协调的方式,达成区域现代化的整体变迁与均衡发展。从发生学的角度看,该模式尊重特定的政治社会生态,依托自上而下的现代国家构建追赶型现代化战略、复杂叠加的治理结构转型,较为合理地解决了"秩序—效率"、"中心—外围"以及"做成—生成"等问题。从运筹学的视野讲,这一模式通过目标设置、权威驱动、资源整合、策略选择以及实施路径等环节的运营,较好地调谐了现代化进程中持续存在的效率与公平张力等"现代性病灶",对于后现代性的部分问题也有所触碰。因此,就发生逻辑与运行机理上看,"苏州探索"本质上是一种权威政治与效率经济兼容的治理模式,呈现出强大的发展性、容纳度与整合力,体现了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和苏州特点的内在统一,具有宝贵的实践开拓价值和理论反思意义。然而,从现代化发展所需要的治理结构分化、功能专门化、权力理性化和文化世俗化的诸层面看,该模式仍有待于进一步地探索和突破。  相似文献   

13.
正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组工干部既是活动组织者、管理者,也是直接参与者,自身的素质作风好坏,直接影响着身边的干部,关系着活动开展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必须坚持"正人先正己",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切实走好群众路线,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正己心,坚定为民信仰。教育实践活动中,组工干部首先要树立"一心为民"的正确信念。通过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拉近党和群众的距离,  相似文献   

14.
80多年来,我们党一直在努力实践着"三个代表_实践成果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但也有过曲折之路.回顾这一历史可得出三点启迪实践"三个代表"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实践"三个代表"的活动是一个历史的具体的动态过程,实践好"三个代表,"需要有一个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并制定出相应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相似文献   

15.
<正>2010年到2020年是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性10年,改革的战略选择不仅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而且对国家民族发展的未来走向具有全局性影响。这是因为中国的发展正处于"现代化"向"现代性"转变的"结点"上,如果说现代化预示着社会的"不稳定性",现代性预示着"稳定性",那么,未来10年改革的重要走向就具有"稳定性"的特征,要从战略层面上抓住影响稳定全局的关键性制度进行改革。零敲碎打式的改革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现实的要求和人民群众对深化改革的期盼,必  相似文献   

16.
正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市县乡村是重要的基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离不开基层治理能力、治理水平的提高;城乡基层党员干部数量大,与群众联系更直接,群众评价党风政风,既看中央也看地方,更看身边的党员干部。因此,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将下大力气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作为重点任务。这"最后一公里",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能否长治久安的"神经末梢",这"最后一公里",是检验我们党和国家一切方针政策能否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试金石"。  相似文献   

17.
<正>围绕深化"四风"整治,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桓仁满族自治县县委采取多种措施,筑牢党风廉政"防护堤",为群众掌好权、用好权。念好思想"紧箍咒"。把思想教育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基础,采取廉政测试、集中培训、专家讲学等形式,集中时间对副科级以上干部进行专题培训,同时,各单位、部门每月定期举行一次党风廉政建设知识讲座,开展廉政文化主题活动,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宗旨意识、纪律意识和廉洁意识。设置制度"防火墙"。桓仁县委坚持标本兼治、破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进  朱瑛 《实事求是》2002,55(6):24-26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 :实践活动是感性的活动。列宁则进一步认为 :“实践高于(理论的 )认识 ,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 ,并且还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① 所谓实践“普遍性的优点” ,是指通过实践能使认识主体从个别概括出一般的本质和规律 ;所谓实践“直接的现实性的优点” ,是指通过实践活动 ,能够检验主体的认识正确与否 ,使观念的东西转变为实在的东西。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贡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生产力这一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历史理性与现实理性统一起来第一 ,发展生产力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9.
金羽 《前线》1964,(11)
经验论是一种认为感性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的哲学理论:唯理论是一种认为唯有理性是真正知识的源泉的哲学理论。在哲学史上,经验论有唯物主义的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唯理论也有唯物主义的和唯心主义的两种。  相似文献   

20.
政治既是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也是一种价值选择活动。源于政治实践活动的政治正义的终极目标指向人类"优良的生活"。"优良的生活"既意味着一种政治正义所预设的合理秩序,也意味着一种"共同善"。当政治正义使"优良的生活"逐步从理想演变为现实时,也就趋向"内在于善"的公共利益,并达到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这也是政治正义终极目的"优良的生活"的本真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