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使得现代权利主体、内容也随之膨胀与扩张,涌现出大量的新型权利纷争和诉讼,通过司法确认或社会认可的方式促进了"权利生成"。权利拓展中,具有正当性、合理性、现实性的诉求,经过实践的沉淀,转化成新型权利,同时也伴随着权利泛化、虚化和空化,或者说是权利发展中"非常态"的一种权利,是人的道德情感和权利意识对权利的"超前"诉求。科学技术实践是权利生成的基础,权利生成是科学技术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权利拓展的一种积极性肯定。  相似文献   

2.
"道德绑架"本身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是对权利的一种侵犯,"道德绑架"现象根本的原因在于权利意识的缺失。切实保障公民身份平等的权利,是消除"道德绑架"的根本。  相似文献   

3.
<正>一般来说,养老权是公民在年老时要求家庭和子女提供赡养与扶助,以及要求国家和社会提供基本养老社会保障的权利。权利有三种存在状态,即应有权利、法定权利和实有权利。养老权是一项法定权利。国际社会早已通过国际公约的形式确定了包括养老权在内的社会保障权。我国的宪法和老年人权益保护法规定了公民享有养老保障权,即将养老权这种"应有权利"转化为了"法定权利"。  相似文献   

4.
曲相霏 《人权》2013,(4):50-53
一、我国宪法上的"人"的特征分析1949年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之后的四部中国宪法,可以看到宪法上的"人"①有两次转型。1949年《共同纲领》对"人"有两种表达,一是"人民",一是"国民"。《共同纲领》特别有意思,它把所有的权利都给了人民,把义务都给了国民。当它规定权利时就说人民有什么权利,当它规定义务时就说国民有什么样的义务,权利与义务是分离的。1954年宪法开始使用公民这个概念,权利和义务在公民身上得到统一。从以人民的身份享有权利到以公民的身份享有权利,这是我国宪法上的人的第一次转型。第二次转型就是2004年"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被写进宪法,这个条款被称为人权条款。在人权条款入宪之前,宪法基本权利的主体是公民(只有一个例外,即总纲第32条规定  相似文献   

5.
权利与权力的法理区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权利"与"权力"是社会生活特别是国家政治生活中常见、常用的两个词。人们说,"我有权讲话";或者说,"我有权管你"。这两个"权"字相同,而内涵是不同的,前者是"权利"(言论自由权利),后者是"权力"(行政管理权力)。但人们往往分不清二者的区别,时常混用,也没有弄清或摆正两者的关系,乃至导致侵权(权利)、越权(权力)等不法行为。因此,有必要从法理上加以澄清,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权利意识和权力意识。一、权利与权力的涵义权利与权力是法理学,特别是宪法学上的一对基本范畴,也是宪法和其他公法与私法上的基本细胞,是立法体系中的基本元素。任何法律关系、法律规范以及法学原理,最后都可以归  相似文献   

6.
<正>根据文物保护法、矿产资源法、民法通则等法律法规之规定,"狗头金"不是文物和"矿藏",也不属于民法通则规定的"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隐藏物",它是民法调整范畴的"无主物",故不应收归国家所有。通过"先占"取得对无主物排他性的支配权是一项自然权利,是不以法律为基础而存在的权利,法律只是对这一权利加以确认,而不能反对或否认这一事实。"狗头金"就是一块价值不菲的矿石而已,属于民法规范的"无主物"。根据民法"先占"原则,谁先发现占有它,谁  相似文献   

7.
公民权利是现代社会救助的源头和重要内容,无论是物质救助、精神救助还是能力救助,隐藏在其后的是公民权利意识的发展,救助的本质是保障救助对象的社会权利。我国社会救助工作实践中虽然从法律上和制度上对公民权利进行了规定,但实践中弱势群体尤其是救助对象的权利被合理或不合理"剥夺"形成权利贫困,要求以一种公权力为基础的主体来帮助权利主体自身权利的维护和实现。  相似文献   

8.
于天笑 《长白学刊》2005,(5):108-109
一、对受教育权"平等"的理解 什么是受教育权?首先,从权利主体而言,它应涵盖全体公民,即不分年龄、种族、信仰、政治经济地位,人人享有这一权利;其次,定义应当体现在由人类需要决定和支配下形成的社会关系中,受教育权是现实世界人的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权利之一;第三,受教育权反映在一国制定法中,是一项法定权利,公民是在法律之下享有这种权利(虽然有时法定权利只有象征意义,并不能全部落到实处).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受教育是全体公民根据法律的规定平等享有的接受各种形式教育的基本人权.  相似文献   

9.
信访权利是人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秋学 《人权》2005,(1):56-56
虽然信访是人民群众的一种民主权利的观点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被国务院以法规形式予以确认,但长期以来,对信访权利一直没有具体化、明晰化的法律规范。在"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后,我们是否可以从人权角度审视信访权利? 一、信访权利是人权 首先,信访权利是一种道德权利。任何一个人,因为他天生有嘴有腿,就应该拥有通过口头或走访等行为方式(文字发明后用写信方式)向公共权力部门主张和发表意见的自由。这是公共权力在道德正当性上的一种必然需要。  相似文献   

10.
戢浩飞 《人民政坛》2014,(11):12-13
<正>20世纪,我们引以为豪的是改革开放这一伟大的事业,她带来了经济的腾飞和国力的提升,也孕育了法治之路。21世纪,伴随着"法治国家"世纪的到来,我们将迎来权利的时代。无论是在普通的街头巷尾,还是在繁华的都市角落,人们时刻可以感受到权利的力量,中国将不再是一个漠视权利的国家。作为一个法学概念,权利相对于义务,其在法律上往往体现为救济,救济是权利的保障,"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权利与救济具有天然的契合性。历史地看,为了化解社会纠纷,保障社会良性发展,救济制度在任何  相似文献   

11.
黄芳 《人民论坛》2012,(36):228-229
关于动物权利的讨论贯穿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先后经历了古代附魅动物权利观、近代祛魅动物权利观、现当代返魅动物权利观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活熊取胆"无疑是这一进程中的插曲,以此为出发点,在历史背景中探讨动物权利的演变,探索有效保护动物、实现人和动物和谐统一的动物保护之路,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的实施,确实有利于保护不动产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但是不动产权利登记主义,也给现行公用物制度下与一般公不动产相邻的私不动产权益保障带来了挑战,尤其在公用物制度推行"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改革的大趋势下,私不动产权利是一种"剩余物权",权利人在不动产登记簿和权属证书上登记的权利和实际能够享有的权利之间会发生名实不符。为使私不动产权利人的权利得到平等、充分保障,就应当修订现行相关行政公物法,全面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将已经特定化的国有土地、自然资源物权纳入不动产权利登记,扩大对公用物制度中私权的司法救济范围。  相似文献   

13.
宪法文化权利并不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宪法学范畴,它是由"文化权利"这一范畴变化衍生出来的。从宪法层面出发,强调公民基本权利特别是文化权利,有利于从法律体系上完善公民文化权利的保障机制和制度,也有利于宣示国家对文化发展的重视程度。宪法文化权利的规定有助于公民精神和个性层面的结构优化,也有利于对人性弱点的改造,提升公民的文化修养和文明礼仪。我们要在理论上树立起宪法文化权利的权威地位,从宪法规范的明确、部门法的制定以及文化平等权的保护等方面实现宪法文化权利。  相似文献   

14.
从经济学、公共管理学的角度解释服务型政府的行为限度有一定的缺陷,以公民基本权利为视角的法学方法可以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为解决这一难题作出贡献。按传统的权利划分法,公民基本权利可分为消极权利和积极权利,这两类权利为服务型政府的行为限度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政府对公民的消极权利应尽量尊重,行为以实现社会安定和公共利益为限;对公民的积极权利,应根据社会权利的性质和权利主体类型承担某些"即时实现"的义务,在深度上则以保护"人性尊严"为限。  相似文献   

15.
在人权发展史上,有"消极权利"和"积极权利"之分。启蒙运动所提出的以个人自由和财产权为核心的自然权利,即"第一代人权"概念,属于消极权利。第二代人权是二战后西方国家承认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权利,人们又称第二代人权为积极权利。第二代人权包括:社会安全的权利、工作权和休息权、受教育的权利、生活保障的权利、参与文化生活的权利等。住房权作为第二代人权被国际公约提出后,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和立法保障,成为政府的法定义务。近年来,随着我国住房市场化的过度推进,对于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保障严重缺位,故应该加强对住房权的重视和立法保障。  相似文献   

16.
李洁宇 《新东方》2014,(4):15-19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倡导"海洋自由"精神,并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践行这一精神。《公约》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赋予不同行为体在不同海域和问题领域不同的权利,保障了公平的实现。《公约》规定尊重不同行为体的权利,确保权利不受侵犯。《公约》规定不同行为体用合作方式行使共同权利,捍卫共同利益,用"非零和博弈"的合作思维代替"零和博弈"的竞争思维。  相似文献   

17.
正物业公司无权禁止小区养狗,如其采取"停水停电"方式强迫业主弃养,则属于侵权违法行为。关于养狗的问题,国家法律有明确规定。只要所养狗的种类不属于国家法律所禁养的范围,小区业主在完善相关养狗手续后就有权利饲养。这是公民依法享有的自由和权利。物业公司,包括小区内的其他业主,都不能以诸如"不喜欢""影响楼道清洁"等理由,禁止这一权利的行使。就是小区业主委员会,也不能通过投票方式对这一权利予以剥夺。当然,公民享有权利就应该承担相应的义务。业主养狗,也须自律,相关规定必须遵守,所养犬只不能对小区卫生、他人的  相似文献   

18.
在担任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领导职务的人大代表中,虽不乏一些积极履行代表职责的优秀代表,但从总体上看,他们中许多人履行代表职责却很不积极,存在"三少"现象:一是参加代表小组活动少。代表小组是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基层组织",是人大会议闭会期间人大代表开展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人大代表参加代表小组活动。既是一项基本的权利,同时也是其职责和义务。而现实情况是,一些"官员代表"很少参加代表小组活动。笔者曾作过调查,占某地人大代表总数一半以上的"官员代表"中,在五年代表任期内,参加代表小组活动五次以下的有60%,一次也没有参加的有15%。二是提议案、建议少。人大代表对"一府两院"工作提出议案、建议,这既是法律赋予的权利,也是代表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形式。如果一  相似文献   

19.
中小城市将是未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主战场"。山东省临沂市农民工政策虽深受国家和山东省决策的影响但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体现在"默许外流,南下北上"、"保驾护航,顺势而为"和"民生为大,敢为人先"三个阶段。临沂市农民工也经历了由得到自由迁徙权利走向获得公民社会权利的变迁。  相似文献   

20.
<正>权利也许是更好的观察角度,包括经济的权利、社会的权利、政治的权利等等。或者说,农民是先进还是落后不重要,重要的是农民是否应该有这样的权利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尊重农民和基层首创精神",这是很重要的提法。在许多人看来,农民在政治上是保守的。翻检一些经典理论,这种"保守"已是定论。在中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降,关于农民保守的理论判断,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