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先进性教育与“三讲”教育、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活动 ,都是党中央聚精会神抓党建所采取的重大举措 ,具有许多共同之处 :开展三个教育活动所处的大体背景相同 ,所坚持的党建原理相同 ,所回答的根本问题相同 ,所运用的整风精神和经验相同 ;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点 :开展三个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和解决的主要问题不同 ,对象范围和时间安排不同 ,方法要求和处置方式不同。正确把握它们之间的共性与个性 ,既有利于克服经验主义和厌倦情绪 ,又有助于发扬继承与创新精神 ,增强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胡钧 《红旗文稿》2012,(21):8-10
中国模式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核心地位和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体制;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依据科学发展观制定的国家经济规划的主导作用和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基础性调节作用。这是中国模式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也是获得成功的三个根本因素。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近几年,一些西方学者和媒体在谈论中国发展模式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时,与过去比较有一个明显的特点,这就是他们把共产党领导  相似文献   

3.
4.
社会生产包括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得以生产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精神生产在社会文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和突出。了解精神生产的内涵、特点和作用,对于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精神生产的内涵和特点   精神生产就是指精神生产者运用特有的思维能力,对反映在自己头脑中的客观现实和以往的思想材料进行思维加工,创造出观念产品并使观念产品物现的一种社会生产。精神生产又可分为广义的精神生产和狭义的精神生产。广义的精神生产是指人的意识的生产;狭义的精神生产是专指思想体系的生产…  相似文献   

5.
范希贤  戴强 《求实》2004,(7):20-2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历史命题中提出来的。其实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问题 ,但同时 ,也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进一步注释 ,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具体要求 ,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车义 《奋斗》2007,(3):11-12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指出:要加强对社会建设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归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共产党崇高的奋斗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离不开社会各个领域的全面协调发展、社会主义本质的逐步实现、共产党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的改革完善,离不开对社会内部的管理。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必须探索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规律、社会主义本质逐步实现规律、以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和谐的规律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规律。  相似文献   

7.
论信息战的内涵、特点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革命和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在给人们带来巨大方便和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日趋激烈的信息战。信息战是以信息设备和信息技术为武器,以覆盖全球的信息网络为主战场,抢占信息空间,争夺、控制和使用信息的战争。信息战内涵丰富,形式多样,以网络信息战为主体。信息战除有一般战争的特点外,还有区别于传统战争的鲜明特点。只有掌握这些特点,洞察信息战的发展趋势,才能把握信息战的规律性和主动权,采取科学的战略战术,维护信息安全。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深人分析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这是把握“两个大局”演变规律、认清当今世界大趋势大变革而提出的科学论断,是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经济发展基本面而作出的科学论断,是用正确历史观、大局观、发展观,洞察纷繁复杂现象本质而得出的科学论断,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的政治清醒、强大的发展自信、坚毅的战略定力。  相似文献   

9.
贯穿王安忆创作始终的人文关怀在其人性、人生小说中表达得尤其洞 明与敝开。“三恋”等所谓“性小说”实即其自觉深入的系列人性实验,它们共同诠释着 作家探求生命本质的努力;命运之思是王安忆逼近生存本义的又一可能通道。从早期 的《命运交响曲》直至晚近的《长恨歌》、《我爱比尔》,命运话题始终活跃在其思维阈限 之内。对生命本能的炽情质询与对人生命运的独特揭示,共同实现了向人类生命本质 与生存本义的逼近。  相似文献   

10.
援疆工作从五六十年代的"建设边疆、保卫边疆"开始到现今的"对口援疆",中央政府以及援疆省市都给予了新疆巨大的支持,从干部人才队伍到经济建设处处体现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奉献。梳理其发展特点不难发现,援疆工作始终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展开,以发展民族地区经济为己任,并始终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奠定了政治基础,加快了新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各民族干部与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1.
冯东飞 《前线》2013,(1):30-32
实践是马克思创立的实践唯物主义的核心范畴,它是人类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它形成了人类特有的生存与发展方式。但过去,我们比较关注实践活动的创造价值过程,而容易忽略实践活动中的代价付出过程。从创价与代价的相统一的角度来探讨实践的本质,有利于减少实践活动的代价付出,以增强实践活动的价值创造。  相似文献   

12.
《求实》2016,(10)
共享发展理念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有着深刻的理论基础,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体现了党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契合了时代的要求,是对当前现实问题的积极主动回应。共享发展的内容不是抽象的、绝对的、永恒不变的,而是具体的、相对的、历史的,是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不断推进和动态发展的过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共享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论内涵,包括了主体、前提、保障、范围、目标五个维度的内容。全面落实共享发展,需要从保障基本民生、精准扶贫脱贫、缩小收入差距、提升教育促进就业、增加公共服务等方面努力推进。  相似文献   

13.
文国伟 《探索》2007,(6):189-192
发展哲学既是系统化理论化的发展观,又是反思和批判发展理论和发展实践的哲学学说.广义的社会发展及其规律是其研究对象.进行准抽象的哲学思考是其研究特点.它以中国社会发展为主要的研究地域,以发展理论和发展实践为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4.
杨守德 《奋斗》2023,(3):28-30
<正>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抓手。针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重大政策、重大举措,多战略协同引领框架逐步完善,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日趋成熟。然而,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也意味着需要克服新的困难和挑战,当前我国城镇化水平已经突破65%,城镇化发展空白减少,次生影响将日益明显;伴随着城市群承载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李益杰 《世纪桥》2012,(15):12-14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反腐败斗争的特点和规律,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重要理论,其内容十分丰富。这些重要理论不仅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改革开放的时代特征,而且具有周密的系统性和协调性、严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明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鲜明的实践性。总结提炼胡锦涛党风廉政建设理论的主要内容、特点和重大意义,对于加强和推动新世纪新阶段反腐倡廉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特点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我们必须明确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义以及出现的一些新特点,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有力推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7.
未来5到10年上海农业发展将会呈现如下发展趋势。一、更注重“绿色”G D P贡献和“服务”G D P贡献农业作为物质生产部门,是人类生存的永恒基础。但现代都市人对农业的追求不只是生存需要,还有发展需要和享受需要。在解决了温饱之后,解决市民“肺”的问题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在解决“肺”的同时,人们又希望更多地下乡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和回归大自然。城市越发达,离大自然越远,人们对农业的生态期待越多。市民生活水平越高,对农产品安全卫生要求也越高。这是城市内在生存生态平衡的客观规律。在城市不同的发展阶段农业的功能不同。尊重农…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发展道路.这条发展道路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一元主导和多样并存的统一,在发展路径上坚持方向的坚定性和途径的灵活性的统一,在总体布局上坚持发展内容的全面性与发展战略的重点性的统一,在制度设计上坚持社会主义的原则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生态文明思想,既有对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的传承,也有对马克思、毛泽东朴素生态文明观的继承和发展,对于推动中国生态文明全面建设具有科学的理论价值和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的辨证哲学思想和毛泽东朴素生态文明观为邓小平生态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注重结合中国实际实现理论创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实现由驾驭征服向共生共存转变,推动了生态环境建设的创新发展,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有助于营造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健康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0.
从早期的神秘、笼统、循环的历史发展观到近代的一元、线性的历史发展观,人类已经形成过两种历史形态的发展现,并经历了这两种发展观更迭和由此带来的近代两次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当前随着新科技革命的浪潮的冲击,人类实践不断深化和拓展,带来了诸多新的发展奇迹,也提出了许多新问题亟待解决,比如环境问题等等,这一切使得旧的发展观正在经历着变革,新的发展现正在形成过程中.比较和探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两种发展观的历史形态,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