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部有用的书《南亭笔记》,李伯元著。李伯元是晚清四大小说家之一,《官场现形记》的著者。《南亭笔记》是他的一部笔记集。《南亭笔记》是李伯元的遗稿,1919年7月大东书局首次石印出版。我读的是1983年上海古籍书店影印的大东书局石印本。此书共十六卷,每卷卷首皆是“武进李伯元著,江县胡寄上校订”。李伯元有一别号南亭亭长,刊行《官场现行记》时署的就是这个别号,《南亭笔记》之“南亭”,与别号中之“南事”当同出一义,大概都源于李伯元的居所有座亭子吧。古来所谓“笔记”,大致包括三类:小说故事类;历史琐闻类;考…  相似文献   

2.
温凤霞 《理论学刊》2006,(5):121-12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文学领域出现了一批以官场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小说,它们主要以曝光官场内幕、反映官场权力斗争、描写官人宦海沉浮、揭露官场黑暗腐败为主,我们统称之为“官场小说”。其中,以描写官场的权力、斗争和官人的宦海沉浮为主的代表作家有刘震云(《官人》、《官  相似文献   

3.
<正>施世纶是康熙年间政坛上一个出类拔萃的官员,其宦海生涯极富传奇色彩。他是晚清民间通俗小说《施公案》的主人翁,为政清廉、政绩超群。在整肃官场歪风中,他坚持身体力行,从细微处抓起。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施世纶被擢拔为漕运总督。漕运在朝廷中是个肥得流油的好差事,漕运总督更被人们视为肥缺。漕运系统的官员贪腐成性,借漕运生财;漕运内部管理混乱,当官的经常克扣漕米、敲诈船丁,致使漕运船只不能如期抵达目的地成为常态。施  相似文献   

4.
申子 《党课》2010,(24):72-73
官场、官道历来是世人谈论的热门话题,在一个“官本位”和“权力拜物教”盛行的社会里,各种官场上的歪经歪道,更是泛滥于《权术》《官场》等无数典籍里,充斥于觥筹交错的酒桌上,淹没于窃窃私语的神秘中。于是乎,为官之道越说越神乎,官场之水越涉越玄乎,为官之经越念越邪乎!  相似文献   

5.
张弘 《廉政瞭望》2009,(9):50-51
《国画》出版距今已经10年了,作为“官场小说”这一文学类型的开拓者,47岁的王跃文被誉为“中国官场文学第一人”。而写作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他的人生道路——“金饭碗”不能再端了,同僚们嫌他点破了官场潜规则。近日;在湖南省作协,王跃文向笔者畅谈他弃政从文的人生经历——  相似文献   

6.
1935年,罗旭出生在繁华的东方都市上海静安寺的一条普通弄堂里。不过,她的祖籍却在祖国东南沿海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榕城福州(侯官)。罗旭的祖父罗忠尧做过晚清驻新加坡总领事,其曾伯祖就是早年充任李鸿章幕僚,后来出使英、意、比三国大臣的罗丰禄。这位罗公使历史上最不光彩的一页,就是上世纪末与李鸿章一起,在令后人千古伤怀的《马关条约》上苟且地签下了耻辱的名字。罗旭少时看遍了家中所有藏书,但是母亲唯一不让她看的就是两册线装书——那部记载此事的晚清谴责小说大家曾朴的“纪实文学”《孽海花》。母亲说:“这是我们罗家的耻辱!” 中学毕业后,罗旭考取了北京大学西语系。告别黄浦江畔之际,罗旭带上了那本令自己百读不厌的《邓肯自传》。这位美国著名舞蹈家、现代舞派创始人的奋斗经历,以及她与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充满罗曼谛克的婚恋,像烙印一样留在了罗旭少女时代梦  相似文献   

7.
张文珍 《理论学刊》2004,(9):112-116
在明末清初近百年时间里,通俗小说经历了一个由人文精神高扬到暴露谴责社会现状再到重塑传统纲常秩序的发展演变过程。这一过程与明清之际思想文化潮流的变迁是一致的。小说反映着时代文化,又为时代文化的转变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8.
任何人都无法否认,在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和《彷徨》中,剖析和批判“国民性”是这些作品的最突出、最基本的主题。然而,很长一个时期以来,我们的文学评论和研究对这一基本主题却是误解乃至曲解的。肯定它的人,认为批判国民性就是批判封建主义,无需另外加以阐释;否定它的人,则断定批判国民性是鲁迅前期思想局限性的  相似文献   

9.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市民社会批判是“现代资产阶级社会”批判的前奏。马克思是通过市民社会批判,引出“现代社会”和“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概念,揭示出资产阶级社会的内部矛盾,从而拨开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迷雾,科学论述了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中外言情小说"第三者"形象比较审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宪昭 《理论学刊》2001,4(3):124-125
我国古代言情小说较多地涉及到社会婚姻问题。本文所述“第三者”,泛指与既定关系产生婚爱纠葛的人物 ,小说中的这类人物反映出封建文化背景下某些特殊的创作倾向。如果把这类人物置于世界文学的参照中 ,它的特点更加明显 ,表现出中国与西方文化的迥然不同的价值取向。一、封建专制下私欲的象征与人本主义下人性的张扬站在文学创作的角度 ,“第三者”的形象是不能用简单的褒贬色彩来描绘的 ;在未确定一夫一妻制的社会形态下 ,也无所谓“第三者”。尽管如此 ,中国古代言情小说依然对这类角色表现出强烈的主观评判倾向。中国封建制度的确立及…  相似文献   

11.
要重视对主观世界的改造──“改造我们的官场”点滴谈吴书斌,梁小玲《党风与廉政》开了一个“改造我们的官场”的选题,觉得很有新意。也许是英雄所见略同吧,正好借这个机会,谈谈我们个人的一点想法,与大家共勉。要改造我们的“官场”,首先要弄清我们的“官场”到底...  相似文献   

12.
明中叶以前的小说是以“非奇不传”为其审美理念的,《儒林外史》对科举制度和封建道德的自觉、严肃的反思与批判,从生活出发塑造典型审美途径的开拓,自然深沉、浑然天成的艺术表现,“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的审美风格的形成,标志着小说以崇高为核心的“无奇之奇”的审美理念的成熟和古典审美理念的基本终结。  相似文献   

13.
正邱捷,1945年生,广东广州人。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山大学历史系系主任、台湾研究所所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研究方向主要有两个,一是孙中山与辛亥革命,二是晚清民国初年的广东社会。已出版《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与清末民初的广东》《孙中山与近代中国军阀》(合著)、《近代中国民间武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库)、《晚清与民国初年广东的士绅与商人》等  相似文献   

14.
正一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阿英(本名钱杏邨),一生嗜书,在文艺研究的多个领域都有重要收获。他早期写有许多文艺评论,还创作了多部历史剧;后期以近现代小说研究为主。由于收藏丰厚,他撰述、辑录有《小说闲谈》《小说二谈》《小说三谈》《小说四谈》《中国新文学运动史资料》《晚清文学丛钞》等多部研究著作。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位著述丰硕的典型文化人还是一个"老革命"。近现代中国时局多舛,文化人基  相似文献   

15.
1910年,晚清文学家陆士谔在他的小说《新中国》中写下了这样的故事:主人公陆云翔做了一个梦——“万国博览会”在上海浦东举行。浦东大铁桥、越江隧道、隧道电车……马路上的外国警察皆已不见,汉语成为世界通用语言,国货远胜欧货……陆士谔让他的主人公在梦中看到一个独立、自由、先进的中国。在晚清那样一个积贫积弱的年代,有这样一个中国人做着世博梦,做着强国梦。  相似文献   

16.
面孔     
《廉政瞭望》2012,(20):8-8
莫言:中国作家百年诺奖梦圆 中国人百年的诺贝尔奖梦一朝梦圆。10月11日晚7点,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曾创作了《红高梁》、《檀香刑》、《蛙》等小说的中国作家莫言。理由是:“他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萸言本人十分低调。他说,获奖后生活中唯一的变化,就是耍接待很多记者,恢复正常后,“我还是在家里,吃饭、看书、写作”。  相似文献   

17.
在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里,厦门劫狱被认为是“左”倾错误路线的产物。“文化大革命”中,反映这一事件的小说《小城春秋》,被作为为“老牌机会主义者陶铸歌功颂德的黑小说”而遭“揭露和批判”。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大党史工作者认真考辨了厦门劫狱事件的历史背景和大量档案资  相似文献   

18.
英国籍奥地利人波普尔(1902—)把自己所主张的哲学定名为“批判理性主义”,它包括“证伪主义”和“社会改良主义”两个部分,前者是其核心。波普尔在1934年写的《探究的逻辑》一书,对维也纳学派的证实原则和意义标准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了自己的证伪原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历史循环论的贫困》和《开放的社会及其敌人》两本书中,又把自己的证伪思想运用到社会学说中去,提出了“社会改良主义”。  相似文献   

19.
在晚清众多政论性报纸、商业性报纸因政治、经济的原因纷纷关门停刊时.晚清小报却能大打“娱乐牌”岿然不动,个中原因值得探究。本文在这里以晚清著名小报《游戏报》为例,来关注在时局动荡、民族危亡的时代背景下的晚清报人在怎样的娱乐观念指引下去充分发挥报纸的娱乐功能的?  相似文献   

20.
韦庭学 《世纪桥》2012,(5):46-48
爱德华.W.萨义德是世界公认的后殖民主义理论家和文化批评家之一,他在《东方学》与《文化与帝国主义》等著作中通过分析、解读福楼拜、康拉德等人的一系列著名理论著作、历史书籍以及小说来批判本质主义的文化观。在批判本质主义文化的同时他也建构并展现了自己的反本质的文化观,主张文化应当是异质的、多元的、包容的混成体。萨义德的这种文化观对于揭露和抵抗以西方支配东方为主的各种文化霸权有着重要的意义,给人们理解历史、认识社会等提供了新的视角。但是,也存在如未能摆脱“西方中心主义”的种种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