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未成年人犯罪情况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特点当前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三多”、“两突出”的特点,即侵犯财产犯罪多、中职学生犯罪多、女性犯罪多及重新犯罪突出、共同犯罪突出。 1.侵犯财产犯罪多。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类型主要以抢劫、盗窃、敲诈勒索等侵犯财产和故意伤害、强奸等侵犯人身权利的犯罪为主,如我院2004年受理  相似文献   

2.
女性犯罪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艳 《求实》2009,(Z1)
女性犯罪是指以女性为犯罪主体的犯罪。女性在人们心目中一向是柔弱、良善的形象,很难与犯罪联系在一起。近年来,女性犯罪率剧增,且犯罪的形式、种类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女性犯罪的动机大多源于对金钱的追逐以及基于情感的困惑,大多集中在侵犯财产类和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类两大类上。笔者试图对当前女性犯罪这一社会问题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3.
经济犯罪是指在商品经济运行领域中,为谋取不法利益,违反国家法律规定,严重侵犯国家管理制度、破坏社会经济秩序,应受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近几年,我国经济犯罪问题与过去相比,在案发范围、犯罪主体、犯罪手段、犯罪后果、犯罪查处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拟对当前经济犯罪的特点、原因作一初步研究,并从中分析出应对经济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王郑晨 《世纪桥》2010,(19):50-51
网络知识产权是一种新型的知识产权。侵犯网络知识产权犯罪在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都具有独立的犯罪构成特征。对网络知识产权犯罪,我国刑事法律存在保护的缺陷,缺乏专门规范的立法规范,现行刑法典的保护对象狭窄,罪状设计和刑罚配置不合理,刑事保护力度缺乏,刑事诉讼程序程序设计不合理,基本上采取绝对的公诉制而缺乏自诉程序,刑事诉讼立法没有规定临时措施,不利于保护网络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单位犯罪在我国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新刑法对单位犯罪的规定在立法上肯定了单位作为犯罪主体的地位,但在具体适用刑罚中,一些实际性的问题如单位的累犯、追诉时效等问题还有待研究与完善。  相似文献   

6.
数额犯在我国刑法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但目前的数额犯的立法与司法解释存在着立法确定固定数额、司法解释确定数额标准滞后、固定,不能准确反映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等问题。文章试图在对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侵犯财产和贪污贿赂三大类罪的客体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低生活保障费、职工平均收入等关联问题分析的基础上,设想建立立法定性、司法解释规定相对确定的数额标准体系,以实现罪刑的最大化均衡。  相似文献   

7.
单位犯罪,国际上通称为法人犯罪。我国1997年刑事法典的修订,用两个条文规定了单位犯罪,明确了单位犯罪的主体范围以及处罚的方法及种类。本文从我国单位犯罪的立法角度入手,阐述了我国刑事立法中关于单位犯罪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试图为我国单位犯罪的刑事立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单位犯罪,作为一种区别自然人犯罪的特殊犯罪类型,已经成为社会所面临的严峻问题。我国现行1997年刑法,虽然规定了单位犯罪,但刑法学界对单位犯罪的诸多方面仍存在分歧。应根据单位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单位犯罪的法律定义、处罚原则,重视和完善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惩治单位犯罪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电子商务中商业贿赂犯罪有别于我国刑法中的传统犯罪,现行刑法对其适用存在空白地带,这给侦查、审查起诉以及审判活动带来了司法困境,为此我国今后亟需加大侦查力度、完善《刑法》规定及刑事诉讼和证据规则,并改善电子商务的运营环境,从而有效发挥刑法对电子商务犯罪的规制效用.  相似文献   

10.
关于侵犯商业秘密罪主观方面的探究及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曙光 《唯实》2010,(3):70-73
我国现行刑法对“侵犯商业秘密罪”主观方面的规定存在不足之处,造成在认定该罪时产生分歧。其主要分歧在于:第一,侵犯商业秘密罪是否应该包括过失犯罪的情形;第二,侵犯商业秘密罪是否应该规定为目的犯。针对立法缺陷,结合法理和实际应对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立法作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1.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呈现数据化、网络化与社会化的特征,从而影响侵犯个人信息犯罪的构成要件:犯罪对象从静态识别信息扩展到动态活动信息;犯罪主体从公权力机关扩大到私人机构;犯罪行为呈现多样化。这些特性也造成侵犯个人信息犯罪刑事追诉中管辖确定、证据收集与保存、信息来源合法性证明的困境。从理性的角度反思,侵犯个人信息犯罪的构成要件亟需完善;刑事追诉中管辖、取证、证明责任等问题也亟需健全。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8月,海南省儋州法院审理首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案件,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三名被告人彭某、李某标、陈某辉均获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到2年10个月不等。虽然在之前我国各地都出现了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恶性事件,公安机关也做了整治相关部署,但此次儋州法院第一次对该类案件进行宣判,显示了我国打击网络犯罪,维护公民个人信息  相似文献   

13.
邓林  李忠强 《唯实》2005,(10):40-41
腐败是运用公共权利谋取私利的行为。腐败并不一定就是犯罪,只有腐败行为达到一定的程度即达到刑法规定犯罪要件时,腐败才构成犯罪。我国刑法规定的与腐败有关的犯罪种类主要有受贿贪污、挪用公款等。根据我院(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近几年审理的腐败犯罪案看,腐败犯罪呈现案件数  相似文献   

14.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规定的推定制度是一项打击腐败犯罪的有力措施,并且属于针对缔约国的强制性要求。作为公约缔约国,我国应当履行条约义务,借鉴公约的有关规定,在刑法中确立针对贪污贿赂犯罪的推定制度,以降低对贪污、贿赂犯罪的故意、明知、非法占有目的等主观要件的证明难度,更有效地打击腐败犯罪,促进廉政建设。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规定 ,组织、领导和积极参加以暴力、威胁 ,或者其它手段 ,有组织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称霸一方 ,为非作歹 ,欺压、残害群众 ,严重破坏经济和社会生活秩序的犯罪组织 ,称为有组织犯罪 ,通常也称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黑社会起源于17世纪 ,到20世纪40年代 ,呈现出泛滥之势。我国黑社会犯罪的猖獗时间主要在20世纪30、40年代 ,如闽浙的“三合会”、湘鄂黔的“哥老会”、东三省的“在理会”、上海的“青帮会”等。新中国成立后加大了对社会丑恶现象和黑势力的查禁打击力度 ,旧社会的黑帮土崩瓦解。但改…  相似文献   

16.
马锁文 《学习论坛》2000,(11):47-48
我国新刑法明确规定了单位犯罪及其处罚,其中第三十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第三十一条规定: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真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至此,在立法上正式确立单位犯罪的名称,宣告理论界关于非自然人犯罪(包括集团犯罪)称谓的争论告一段落。“法人犯罪”的提法当然仍可使用于理论探索方面(实质上应涵括于单位犯罪之内),但“单位犯罪”已被确立为法律术语。然而,…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刑事责任轻缓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犯罪及其刑事责任是我国刑法理论研究中较为薄弱的一个课题。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对于老年人犯罪都有相应的从宽处罚法律制度,我国古代及近代的立法亦有规定。我国应从完善指定辩护权、讯问审判在场权、不适用死刑和减轻刑事责任等方面对我国刑法关于老年人犯罪刑事责任认定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8.
刘丛薇 《唯实》2012,(6):74-77
犯罪既遂的标准问题是犯罪停止形态的核心问题,"犯罪目的实现说"及"犯罪结果发生说"均存在不可调和的逻辑错误。我国刑法体系中,犯罪构成既具有区分罪与非罪的功能,又具有区分犯罪停止形态的功能,可以用来判断犯罪既遂与否;我国刑法分则是以犯罪既遂为模式的,认为行为满足刑法分则规定的全部构成要件就构成既遂的"犯罪构成要件说"具有逻辑正确性。在对个罪的认定过程中,若在穷尽犯罪既遂标准的考量之后,仍存在分歧,需借助刑法解释来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9.
谭光定 《探索》2003,(3):138-140
严厉打击毒品犯罪,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我国刑法中对毒品犯罪的规定,存在明显缺陷,增设非法使用毒品罪,是对所有毒品犯罪的釜底抽薪。给青少年染指毒品增加强烈的心理防线和家庭社会道德教育防线,可以有效抑制毒品犯罪,同时有利于抑制因吸毒引发的其他犯罪,预防艾滋病的蔓延。本文在对非法使用毒品罪作出明确界定的同时,指出了增设这一罪名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我国在经济转型期应对社会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犯罪问题作为社会矛盾和利益纠纷激化的集中表现,严重影响着生态移民地区良好社会秩序的有效构建。生态移民地区由于经济、社会、法制等原因侵犯财产类、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类以及危害公共安全类犯罪比较高发、频发。地方政府必须从加快发展地方经济,健全利益纠纷调解机制,加强司法资源配置,提高生态移民法律、文化、道德素养,发挥宗教人士调解作用等方面入手,努力化解社会不和谐、不稳定因素,预防和减少犯罪,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