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作出的重大决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农村如何建设小康?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于十六大前后多次到“全国小康示范村”——山东省招远市欧家夼村进行专题调研,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欧家夼村900户,2450人。多年来,该村党委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始终不渝地坚持建设小康,全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农民群众安居乐业,成为“全国小康示范村”、“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村委会被命名为“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2002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亿元,固…  相似文献   

2.
63岁的常建富(上图左),1991年至今担任栖霞市国路夼村党总支:书记。十几年来,他带领党总支一班人积极探索强村富民之路。2005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25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47元。常建富本人先后获得“全国百位优秀基层企业家”、“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3.
互助土族自治县丹麻镇锦州村党支部书记曹世泰,多年来认真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以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劳务输出、增加群众收入为己任,使全村新农村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584万元,比2005年增加了320万元,成为全镇8个行政村中,经济发展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较好的一个村。  相似文献   

4.
王乐义同志是我省寿光市人,自1978年起担任寿光市孙集镇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至今。近30年来,他时刻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团结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使三元朱村由过去的贫困村发展成为全国闻名的科技村、富裕村、文明村。村党支部连续多年被省、市、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王乐义同志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农村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层干部标兵、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并光荣当选为党的十五大、十六大代表。王乐义同志是我省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典型代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忠实实践者。  相似文献   

5.
杨岳,一个土生土长的山里人,担任冷水沟村党支部书记17年来,带领全村群众艰苦创业,演绎了一段贫困山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神话”,使该村一举成为“全国文明村镇”、“中州新村”。  相似文献   

6.
位于西宁市南的逯家寨,被人们誉为“湟中县第一小康示范村”。改革开放以来,村党总支以集体经济为依托,不断增强以党总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使全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0年这个村实现人均纯收入2345元,村集体经济积累2000多万元。村党总支先后被省、地市、县授予“先进党支部”等称号,党总支书记张有录被命名为“全国劳动模范”。  相似文献   

7.
我们小盐场村有809户、3480人,有党员78名。任村党总支书记10年来,我带领全村党员群众把小盐场村从问题多、负债多、贫困户多的“三多村”,建设成为大连市先进村、辽宁省文明村,我个人荣获“辽宁省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名中共党员,现任白城市林海镇交通村党支部书记。十几年来,我们支部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根本宗旨,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把一个贫困村引上富裕、文明的道路。全村粮食产量突破500万斤,产值实现1000万元,人均收入2500元。集体和个人富裕了,为精神文明建设创造了物质条件。1999年,我村被评为“全省村镇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战役先进单位”,被白城市评为“老村建设两个文明第一村”,村党支部也被评为我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标兵”。千方百计发展生产力,率领群众苦干实干,让每户农民都富起来。我们村…  相似文献   

9.
昔日发誓“三年腾飞,二年巨变”的平遥县岳壁乡梁村党支部,经过几年努力,终于实现了宿愿,一举摘掉了后进村的帽子,快步进入了省市县乡四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行列。目前,他们正在申报国家级示范村和世界文化历史名村,村内和谐、干群团结、村貌大变,连续多年无积案、无上访,村党支部带领全村4000多农民一股劲儿抓生产、促增收。去年3月,在县委、政府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上,村党支部书记冀伦寿荣获县特等劳模。广大群众高兴地赞颂党支部是“党和群众的连心桥”。梁村位于平遥古城东南部的7公里处,全村有4900口人,2400亩耕地,70多名党员。过去因…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武安市固镇村地处太行山区,现有人口3491人,耕地面积3229亩。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1979年,该村农业生产总值55483元,人均收入仅为127.7元。改革开放以来,固镇村党组织,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农业、工副业,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兴办各种公益事业,使固镇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富裕村。他们的主要做法是:“借鸡生蛋”求发展,靠“三借”发展壮大农村经济。自1984年起,党组织带领全村党员群众以“借资金、借资源、借技术”起家,滚动发展。目前全村形成以建材、冶炼、…  相似文献   

11.
曹县王集镇郭庄村是个回族村,在经济发展水平上是公认的“菏泽市第一村”,党的十七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郭继春更是一颗璀璨的明星。他带领全村群众拼搏20余年,把一个穷得出名的“光棍村”变成了全市首富村。  相似文献   

12.
城关镇满城村位于永登县城南端2公里处,全村现有耕地1767亩,5个村民小组,442户1747人,其中党员33人。2006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3015元。近年来,满城村积极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和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通过建设“智囊服务型”支部和培育“技能创业型”党员,推行“支部加协会、基地带农户、党员帮群众”的工作模式,努力探索农村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走出了一条依靠特色产业、特色产品强村富民,促进和谐文明新农村建设的路子。  相似文献   

13.
我叫韩传山,任扶余县陶赖昭镇八岔村党支部书记已整整10年了。10年来,我牢记党的宗旨,团结班子成员,带领村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改写了八岔村穷、脏、散、乱的历史。到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3200余元,集体固定资产107万元;全村家家住上了砖瓦房,柏油路旁绿树成荫,有线电视、电话走进了村民家;“十星级”文明户133户。去年末,我们八岔村党支部被省委评为“五好”村党支部标兵。 聚民心密切干群关系 要把村里的各项事业搞好,我认为,凝聚民心最重要。而要得到全村群众的拥护,最关键的是抓好班子的廉政建设。多年…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闻喜县川口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紧紧围绕党建这个核心,突出支部建设“五好”目标,全面实施了“抓党建,促经济,夯基础,求发展”的治村方略,走出了一条“大办企业富全村,以工哺农兴百业”的发展之路。先后被省、地、县授予“千万元村”、“亿元村”、“红旗党支部”、“十佳明星村”、“乡企收入三亿元村”和“安全文明村”等荣誉。一、抓思想,带队伍,发挥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他们在带领全村广大党员群众向贫穷落后宣战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发挥广大党员的先…  相似文献   

15.
<正> 一、腾飞20年,村社旧貌换新颜 改革开放以来,飞虎村党支部、村委会面对传统农业和交通不便、企业极少、民房破旧、群众商品观念和科技意识淡薄等实际,不断解放思想,真抓实干,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全村经济实现了超常规发展。通过20年的建设,全村工农业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及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全面进步,被誉为“蒲江第一村”。  相似文献   

16.
“没想到建兴村集体经济今年能达到13万元以上”“没想到我们山尖尖上撂荒的土地会有人来承包”“没想到我们村山上山下的田边路都修成了水泥路”……说起中江县富兴镇建兴村的变化,当地群众“没想到”的事情数不胜数。这一切发生在富兴镇纪委副书记陈强到建兴村担任第一书记之后。自2017年7月起,陈强紧紧围绕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的责任和使命,在全面摸排掌握村情的基础上,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指导全村经济发展,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如今,陈强仍在第一书记的岗位上耕耘,继续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7.
林山府村地处民乐县的西北隅。全村303户,1311人,党员37名。近年来,林山府村党支部把为群众谋利益作为作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带领干部群众苦干实干,把昔日有名的“乞丐村”变成了小康村、文明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也在为群众服务的实践中不断增强。群众的根本利益是脱贫致富由于自然条件恶劣,林山府村一直到1980年,还是一个远近出名的“要饭村”,全村近三分之一的男性是光棍。当地民谣说:“林山府无林,光棍成群;林山府不富,进村无路。”1980年新的党支部班子上任后,给村民们许下了郑重的承…  相似文献   

18.
位于太行山老区的山西省壶关县常平村,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曾是地上无资源,地下无矿藏,远近闻名的“光屁股”村。全村2000余口人,十多年间全村未盖一间房,外借粮食10万公斤,人均收入只有56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常平村在村党委书记陈忠孝带领下,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创业、大胆创新,在一穷二白的太行山老区走出了一条兴企富民的金光大道,仅仅用了20多年的时间就让这块平凡的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5年,常平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3亿元,村民人均收入由改革开放初的56元增加到7000多元。  相似文献   

19.
村级党组织是实现党在农村领导的基础组织,是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全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在村里,农民群众总是把党支部看作是“领路人”、“主心骨”。“要想富,就要有个好支部”。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广大农民对村党组织的信赖。村党支部工作处于第一线,与农民群众接触密切,他们的言行和工作状况是否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直接关系到党在农村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所以,针对当前村党支部存在的战斗力不强,不能很好起带头作用;村干部观念陈旧,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创新意识差;村集体经济积累困难,没…  相似文献   

20.
我是沁县南部山区的一名村党支部书记,所在的杨安乡佛堂岩村山大沟深,信息闭塞,交通落后,多数村民是困难时期从“六省八县”逃荒来的居民及他们的后裔,但就是这样一个自然条件恶劣,村情民风复杂的小山村,近年来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跃成为全国造林千佳村、山西省山区小康建设示范村。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199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50元。那么,我是如何带领群众由穷变富,实现共同富裕的?我想主要还是靠发扬了党的优良传统。一是实事来是,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佛堂岩村地处沁县、屯留交界的凤凰山区,全村共5个自然村、68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