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论行政决策中的听证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证听证制度是指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而作出影响行政相对方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的决定前,就有关的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听取利害关系人意见的程序性法律制度。在我国,行政决策引入听证制度有其充分的法理依据,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但听证会不是决策会,不能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对听证事项进行决断。目前,我国在行政决策领域引入听证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人们在多方面作出努力,从而使听证制度不断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2.
日前,浙江省政府发布《浙江省信访事项终结办法》和《浙江省信访听证暂行办法》,决定率先在全国推行信访事项办理终结制度,并规定在遇到重大疑难信访事项时可以举行听证。根据《办法》规定,在行政机关对信访事项作出处理意见前,信访人要求举行听证,或者信访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信访事项处理意见或复查意见不服,要求举行听证,或者涉及人数多、群众反映强烈、争议较大的信访事项,或者  相似文献   

3.
政风建设: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政风是指国家立法、行政、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作风,狭义的政风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广大公务员的作风,即他们在履行行政职责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一贯性的态度、言行,通常表现为政府及公务员的精神面貌,或政府机关的风气、氛围。本文主要从狭义上就政风建设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4.
一、听证当事人的界定 有的学者认为,听证当事人是指与举行听证的行政处罚案件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主动要求行政机关举行听证会,并参与听证程序全过程的人.听证当事人仅指被事先告知将受到行政机关作出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并依法有权向该行政机关提出听证要求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等管理的相对人.(1)有的学者则认为,听证当事人是指拟受到适用听证程序行政处罚并提出听证要求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充当听证程序中的当事人,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拟受到适用于听证程序行政处罚,即属于听证程序的适用范围;二是向行政机关明确提出了举行听证的要求并为听证组织机关所接受.  相似文献   

5.
政府是伴随国家的产生而出现的一种最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治上层建筑。现代意义上的政府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同理解。广义的政府是指掌握社会公共权力的各种国家政权机关的总和,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狭义的政府仅指国  相似文献   

6.
听证当事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听证当事人的界定有的学者认为 ,听证当事人是指与举行听证的行政处罚案件有直接的利害关系 ,主动要求行政机关举行听证会 ,并参与听证程序全过程的人。听证当事人仅指被事先告知将受到行政机关作出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 ,并依法有权向该行政机关提出听证要求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等管理的相对人。(1)有的学者则认为 ,听证当事人是指拟受到适用听证程序行政处罚并提出听证要求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充当听证程序中的当事人 ,需要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拟受到适用于听证程序行政处罚 ,即属于听证程序的适用范围 ;二是向行…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4,(10):19-19
提起“红头文件”,社会公众并不陌生,因为它代表着政府的意志,与公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然而,在法律规定中,却找不到“红头文件”的身影。“红头文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讲,带有大红字标题和红色印章的文件,都可以称为“红头文件”,这里所讨论的“红头文件”专指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对象制定、发布、能反复适用的行政规范性文件的俗称,是狭义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行政程序法的理论基础及法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程序法是调整与规范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程序的法律原则和规则的总和,是行政程序法律化的表现形式。行政程序法是我国正在酝酿的一部法律。法治社会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我们必须了解并接受其法理基础与法律价值。西方行政程序法的理论基础有:英国的自然公正原则、美国的正当法律程序原则、法国的行政法治原则。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没有孕育自然公正原则的基础。对权力的规范和限制是法治原则在行政领域的具体体现。行政程序法的法律价值在于:建立行政秩序、追求行政公正、提高行政效率。  相似文献   

9.
关于行政授权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翠凤 《理论学刊》2004,(12):86-87
行政授权理论是行政法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 ,行政法学界对行政授权问题的研究还是比较初步的 ,对行政授权的基本内涵及授权主体、授权依据、授权方式等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尽一致 ,这直接影响着我国行政法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一、行政授权的基本内涵行政授权理论主要研究的是行政职权来源问题 ,它包括行政授权的主体、授权方式和授权依据等 ,这几方面的有机结合构成了行政授权理论的完整体系。行政授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上的行政授权是指行政机关在宪法法律规定的职责权限范围内对有关机关和组织进行的权力转授。而广义上的行政授…  相似文献   

10.
论依法行政     
行政活动是一种行使行政权力的活动.作为公共利益的保护者和公共秩序的维护者,行政机关应为享有履行职责的必要权力.而由于权力的运用将会产生许多法律问题.因此,就需要对行政权力进行依法调整.首先,行政权的性质决定必须依法行政.行政权力的运用必须有法律依据,在无法律依据时不能随意作出影响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决定.如果没有法律对行政机关权力行使的程序和规则加以规定,那么,侵害公民或其他社会组织权益的现象就会屡屡发生.所以,未经法律许可,行政权不得剥夺或限制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权利,减少或免除法  相似文献   

11.
正公众参与理论起源于英国普通法上的"自然公正原则",即"任何权力必须公正行使,对当事人不利的决定必须听取他们的意见",其理论主要来源是"参与式民主"。1960年美国学者阿诺德·考夫曼首次提出"参与式民主"的概念后,该词被广泛运用于基层民主领域。1970年卡罗尔·佩特曼发表《参与和民主理论》系统地阐发了参与式民主在政治生活和国家治  相似文献   

12.
《前线》1989,(4)
薛暮桥认为,价值规律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价值规律指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商品价值,价格必须符合价值的规律;广义的价值规律包括供求规律,指各种商品的价格通过供求关系而围绕价值这个中心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在党的政治报告中提出降低政府成本,这是第一次。它体现了降低政府成本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降低政府成本,对于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一、政府成本的概念及其特点政府成本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政府成本是政府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直接的费用和开支;广义的政府成本包括立法、司法、政府机关,及其他机关在管理国家事务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直接或间接的费用和…  相似文献   

14.
所谓行政改革,是指国家在政府行政管理范围内、为提高行政效率而改变旧的和建立新的行政机构、制度和活动方式的行为。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的行政改革,是一种外延型的改革。它是以改变行政组织外部规模(如增减行政机构、行政人员等)为主来提高其行政效能的一种方法。广义上的行政改革,是一种内涵型的改革,它是以调整行政组织的权力结构及其运行机制(如行政机构组合、行政方式方法、重大行政原则等)为主  相似文献   

15.
依法行政要求行政机关必须由法律授权并依据法律的规定,来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同时,行政机关享有广泛的行政自由裁量权.基于行政目的,行政机关可以自由选择自己认为正确、恰当的行为.依法行政与行政自由裁量权都是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的重要原则,体现了法治对国家行政权的制约和行政对法治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行政听证制度是现代行政程序法中的一项核心制度。本文拟对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不足与完善作一些必要的探讨。 一、行政听证制度存在的不足 (一)提出听证的主体范围过窄。《行政处罚法》规定听证依法由当事人提出。依该法第3条规定,当事人是指有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行政机关认为依法应当给予处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  相似文献   

17.
依法行政要求行政机关必须由法律授权并依据法律的规定,来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同时,行政机关享有广泛的行政自由裁量权。基于行政目的,行政机关可以自由选择自己认为正确、恰当的行为。依法行政与行政自由裁量权都是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的重要原则,体现了法治对国家行政权的制约和行政对法治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崔英楠 《新视野》2007,(6):64-66
立法听证是人民直接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参与管理国家和地方事务的生动体现。立法听证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具体体现。民主和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立法听证程序,是立法过程中公民有序参与的重要形式,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听证,在国外原来是司法程序上的一个重要内容,后来被广泛运用于行政和立法领域。在我国,听证制度进入立法领域,是2000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立法法》。引进立法听证制度后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表明,必须进一步提高对于立法听证的认识,并且适应中国的国情进行制度设计。据此,本文对立法听证事项确定的原则和规则、听证机关的专门化、陈述人的遴选、坚持立法听证的公开平等原则、立法听证效力与听证报告的处理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行政处分是国家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权限,对行政机关内部的公务员及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的违法行为尚不构成犯罪,或者虽然构成犯罪但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或者违反行政机关内部纪律而采取的强制性制裁措施,是行政机关对内部人员作出的内部行政制裁行为。这种行为不涉及行政管理的相对人,对行政处分不服的,只能向作出决定的机关及其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提出申诉,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处罚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应受到惩罚的单位或个人给予的行政制裁,由各行政机关在法律、法规赋予…  相似文献   

20.
陈党 《学习论坛》2001,(3):38-40
行政法制监督是防止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越权 ,维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制度。在我国 ,行政法制监督主要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以及人民群众 (国家机关系统外部的个人、组织 ) ,依法对行政主体及国家公务员行使行政职权行为和遵纪守法行为的监督。行政法制监督的主体是多元的 ,因而行政法制监督也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性。要更好地发挥行政法制监督的作用 ,保障行政权的正确行使 ,就必须认真分析我国当前的行政法制监督关系 ,对不同层次的行政法制监督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使各种监督在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