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第一,可持续发展将环境、制度、文化、人口、自然资源、技术等因素综合起来分析,将它们作为发展的内生因素,拓宽了发展经济学研究的理论视野。 第二,可持续发展是考虑了发展过程中所依据的各种环境、资源等因素才得以长期持续下去的发展,其中,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是相互影响的,必须协调发展。发展经济学虽然强调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但在分析中往往基本静态地分析这些因素或者片面地强调某一因素,这样容易割裂发展要素中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可持续发展理论启示我们要深入地、综合地、全方位地探讨经济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经济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经济学。邓小平经济理论与发展经济学的发展有着科学的联系。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和“发展才是硬道理”的重要思想,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和“三步走”发展战略,丰富了发展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为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发展经济学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体系中一门综合性、边缘性的分支学科,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因此,同其他西方经济学分支相比,它同发展中国家最贴近。发展经济学也是一门政策导向色彩很浓的学科,发展中国家由于接受了来自发展经济学家们对经济发展不同理解而得出的不同的政策结论,进而选择了不同的经济发展道路。发展经济学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道路之间的这种相关关系可以从战后以来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所经历的三个不同阶段中明显地看出来。第一阶段为战后初期至60年代初。战后初期,随着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原先遍…  相似文献   

4.
一、学习《发展经济学》的重要意义 发展经济学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它首先出现在西方,成为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20世纪80年代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和教学开始在我国兴起。它既吸收了西方发展经济学的有益成分,注重从理论角度展开,又注重发展中国家的具体实践,对指  相似文献   

5.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发展经济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世界经济处于脆弱的复苏期,这对于经济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中国来说既是挑战,也是进行结构调整,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机遇。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良性转变,实现经济平稳增长,需要重新检视有关经济增长与发展的观念、政策,科学有效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有关发展经济学的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本文探讨了发展经济学在我国迅速传播的原因: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对我国具有适用性,同时它又与发展经济学自身的变革以及我国市场取向的改革的客观需要密切相关.其次,本文对发展经济学应如何进行变革与发展提出了一些看法,主要是:发展经济学应重视发展中大国的研究,重视非经济因素的研究,重视体制转型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发展理论和政策的研究.最后,本文对怎样创建中国经济发展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咱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保护环境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成为我国乃至整个人类的唯一正确选择。(一)所谓“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人类从环境的奴隶成为地球的主人,从刀耕火种、茹毛饮血到修铁路、建工厂,如今进人知识经济时代,人类已经可以凭借自己智慧的双手向自然环境索取她所需要的一切。特别是工业革命几百年以来的进…  相似文献   

8.
人口质量与可持续发展○李光荣一、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人口质量问题本世纪以来,特别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的几十年间,随着世界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人口也迅猛增长,从1950年的25.13亿增加到1995年的58亿左右,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社会...  相似文献   

9.
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艳 《发展论坛》2001,(2):60-61
一、什么是创新   目前,我国对创新的理解比较宽泛,相当于创造一词,认为创新就是创造一个新东西。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最先在现代意义上使用创新一词的是经济学家熊彼特。他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指出,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实现生产要素的一种从未有过的“新组合”。从外延看,创新范畴有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一种新产品,即一种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二是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三是开辟一个新市场;四是获得一种新的原材料供应来源;五是建立一种新的工业组织。概言之,创新就是科学技术理论…  相似文献   

10.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为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提供了特定的历史基础和实践前提。因此,考察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特别是分析知识经济给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其实施带来的种种效应,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70年代以来。西方未来学研究提出了种种关于未来社会的描...  相似文献   

11.
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是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发展循环经济需要转变传统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科学技术对其所起的促进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今天,我们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样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推动。因此,在实现可持续发展进程中,要特别注意借助科学技术完善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可持续发展相关学科研究,促进可持续发展产业技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13.
扶贫与可持续发展王金平扶贫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方面,已经受到了日益广泛的关注。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每年都投入了相当大的资金和人力用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进行扶贫。我国自1984年国务院公布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  相似文献   

14.
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利用自然并逐步改变自然。可以说大自然的秀美山川孕育了人类,启迪了人类的智慧。然而,人类无节制地向大自然索取,必然会遭到大自然报复。而且随着科技飞速进步,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人类索取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大自然的报复力度也就越来越强大,报复周期也越来越密集。“十年九旱”、“水土流失与荒漠化”、“沙尘暴”、“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说明人类发展经济的同时,经受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的挑战。人类只有根据自然平衡规律,标本兼治,使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才能使经济长足发展,国泰民安。一、资源的…  相似文献   

15.
《理论导报》2022,(1):38-39
中国学者尤其是从事发展经济学研究的学者,身处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亲历具有世界意义和历史意义的中国发展实践,能够为世界经济发展和发展经济学创新作出哪些贡献?围绕这一问题,言之有理工作室采访了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和浙江大学教授刘培林.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文明的几千年长河中,人们并未对资源的有限性产生足够的认识。近一二百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口、资源、环境与人类进一步发展的矛盾逐渐突出,人们开始重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正如马克思在130多年前指出的,“文明如果是自发地发展而不是自觉地发展,则留给自己的是荒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一个国家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在人均资源水平偏低的我国,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科技进步和可持续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我国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应通过科技进步逐步得到解决,而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又将带动众多新技术的产生,推动科技进步的步伐。这里仅就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和能源问题略申已见。  相似文献   

17.
发展经济学对城市化作用的新认识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若兰 《探索》2003,(5):55-57
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经济学对城市化作用有了新认识.这些新认识对推进中国城市化进程有着深刻的启示要加大制度创新的力度,适时提供与城市化阶段相适应的有效制度;塑造与增强各类城市健康发展的活力机制,促进城市积聚效应的发挥,走多元化的城市化道路;加强城市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促进城市化,使信息化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比分析北京和上海对周边地区的扩散效应,我们发现在对周边地区的经济辐射力上,北京弱于上海,这既有两城市的历史、文化、地理位置和城市定位的原因,又有两城市所在经济圈周边环境的原因.尽管如此,北京对京津冀经济圈的带动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上海的发展也必须扎根于长三角这片土壤中;区域经济发展一方面需要中心城市,另一方面需要协调和统筹.  相似文献   

19.
循环经济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在经过传统经济运行模式实践之后,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反省的结果。只有走以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才是科学的发展道路,才能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发展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需求的发展.这一思想和原则逐渐为世界各国基本认同,并融入到发展的行动之中,成为国家发展的重大指导方针和基本战略.在整个社会系统的发展进程中,法与可持续发展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同时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提出对法学理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最终实现也必须依靠法治来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