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森淼 《廉政瞭望》2008,(5):46-48
25年前,他在部队服役时就开始悉心照顾驻地附近一位老太太。退伍后,他相继照顾并亲手送走十几位鳏寡孤独老人。即使在家庭支离破碎后,他依旧奔走在帮助别人的路途上。这一走,就是25个春秋。在那条孤寂的路上,他有过愉悦,有过欢欣,有过痛苦,也有过泪水,但他还是执著地走在那条人影稀少的路上……  相似文献   

2.
林衍 《廉政瞭望》2011,(24):50-51
城管来了 从穿上城管制服那一刻开始,宋志刚就变成了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他挨过各种方言的骂,骂他是强盗,是土匪,是“鬼子”。他被咬过。也被人用水果刀砍过,差点砍在大动脉上。小贩们恨他,老百姓也不待见他。他听相声,相声拿城管开涮;他看话剧,话剧的开场便是城管追小贩;他从超市拎着有价签的蔬菜水果回家,邻居会撇撇嘴,“哟喂,又扣啦”;他帮喘不上气的老外找医院,马上有群众过来围观:“城管千吗呢,要打老外啦?”  相似文献   

3.
姚江婴 《世纪风采》2006,(12):20-22
在上世纪的中国政治舞台上,邵力子先生是一位十分活跃而又非常特殊的文人。他1882年出生在浙江绍兴,自幼习诵诗文,早年参加同盟会,是中国共产党的发起人之一。由于各种原因,1926年8月,邵力子正式退出共产党。以国民党的身份开展工作。在他漫长一生中,不仅与蒋介石有过密切交往,而且与毛泽东也有过不少接触,私人交情也很好。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上,有过这样一位传奇将军。他参加过长征,参加过抗战,参加过解放战争,还参加过抗美援朝;他几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的各个战争时期,都在出任参谋长一职,累计任职时间更是长达40年之久;他曾经辅佐过五位共和国元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辅佐元帅最多的参谋长;  相似文献   

5.
“燊”,木字头上三把火。这个读“深”的生僻字,字典上的解释为“炽盛”之意。名字是有灵魂的符号。高用粢,这个2000年冬季入伍的大学生士兵,像他的名字那样,用“炽盛”的火焰点燃了无悔青春,以读完大学上小学的心态,积极适应军营生活,从平凡工作岗位干起。10年从军路,10年成长史。他有过期待、感慨,也有过失落、迷茫,但他始终执著从军报国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6.
圆梦     
年逾花甲的父亲,要去北京登天安门。这是他多年来对晚辈的唯一奢求。父亲小时候吃过苦,受过罪。他三十岁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他才知道中国有个天安门。我小时候父亲在村里当干部,那时他才知道中国的重大盛事都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但他从未看到过天安门,天安门在他心里也就一直是个谜。在我上高中时,村里有人买了电视,父亲才看到了天安门,他知道那是毛主席高呼“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地方,就萌发了去天安门看看的愿望。别说那时登天安门有限制,单就我们的条件也是望“门”兴叹。我的两个哥哥都像父亲一样,天天守着黄土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官们”中间流行“权力也是无形资产”说,笔者一位同乡,在农村当乡长时工作很勤勉,为政也清廉,后来当了副县长,就私下对我说过“权力也是无形资产”这句话。果然,为了获得更大的“权力无形资产”,他一方面向上送礼行贿以求当上更大的“官”,另一方面放大已有“权力无形资产”利用值,大肆收礼受贿,中饱私囊,终致东窗事发,锒铛入狱,沦为罪犯。在思考他的人生悲剧原因时,想到他曾讲过“权力也是无形资产”这句话,以为两者间是有因果关系的。正是这一为政思维误区,导致了他的蜕变,毁了他的一生。在企业界,品牌、商标…  相似文献   

8.
朱镕基总理在本次全国人大会议最后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回答外国记者提问时说,有香港媒体说他爱拍桌子、瞪眼睛。他承认,桌子拍过,眼睛也瞪过——不瞪眼睛不就成了植物人了吗?接着他话锋一转,特别强调道,他拍桌子、瞪眼睛绝不是吓唬老百姓的,而是对着贪官污吏的。他的机智和幽默引来一阵掌声和笑声,也使大家从内心感到钦佩。这话说得好,它不仅反映了总理爱憎分明的鲜明性格,同时也体现了党与人民的鱼水情深。  相似文献   

9.
批评是教育管理部下的必要手段之一。领导者正确的批评能够帮助部下明辨是非,克服缺点。但绝对化的批评,往往适得其反。笔者曾听说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位领导发现一个平时表现较差的部下,近来多次在上班时间偷偷溜出单位办私事。于是就在一次职工大会上,当众狠狠地批评了他,说他工作不努力,不遵守上班时间,作风散漫,永远也不会有作为,等等。当时,这位领导严厉批评部下的初衷,是想让他认识到自己不求上进的严重后果,进而改正过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作为一个伟大军事家,在中国革命战争的舞台上,凭借其超出常人的导演技巧和能力,导演了一幕幕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活剧,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在其早期的军事生涯中,毛泽东还具体指挥过许多战役战斗,这引起战役点战斗几乎都成了旷世难导的佳作。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毛泽东的军事生涯,也经历过一些挫折和失败。毛泽东本人也说过,10年内战期间,他指挥过的作战中就有败仗。他在1956年党的八大预备会议上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是犯过错误的。此如打仗,高兴圩打了败仗,那是我指挥的;南雄打了败仗,是我指挥的;长征时候的土城战役是我指挥的,长征时候的土城战役是我指挥的,茅台那次打仗也是我指挥的。”毛泽东这里所说的4次败仗,其具体情况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1.
王莉 《党建文汇》2014,(7):41-41
“父亲节吗?听说过,但还没享受过呢。”朋友安德列说。他的一儿一女都在小学读书.听说可以给爸爸过节,都高兴得又蹦又跳。至于他本人,即使不站在父亲的立场上,他也希望父亲节这个“新兴节日”迟早会被列入“俄罗斯节日名册”上。“节日嘛。当然是越多越好!”  相似文献   

12.
叶茂 《廉政瞭望》2012,(13):18-19
一个人存心灵层面有所执着,背后必定有他的故事。他们穿越过人生的风暴,行在心灵平静的沙滩上。这样的人是普通人,也不是普通人。他们和我们生活在一起.又超越着生活的平凡。  相似文献   

13.
应铭 《世纪风采》2008,(7):40-42
毛泽东曾说过:“李克农是中国的大特务,只不过是共产党的特务。”这是对被誉为“特务王”的李克农的最好评价。李克农是中共情报和特务机关的首脑,他为党的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是我党长期以来战斗在隐蔽战线上的英雄人物。国民党也有一个大特务,这个人就是毛人凤。李克农与毛人凤曾有过一次斗智斗勇的较量。  相似文献   

14.
《廉政瞭望》2013,(5):48-48
据说,有位著名的书法家,他随便的一笔一墨,都会被人弄走去收藏。但是,美中不足的是,他家的山墙角上,经常有人在哪儿随地大小便,让他很烦,于是,他提笔写了一个字条:此处不可随地大小便!过了不久,也被人揭走。他心想,这样意思的字,也能挂出来吗?没想到,他的弟子告诉他,在某大人物家,见到了这些字,只是给重新拼接成了:小处不可随便。  相似文献   

15.
生活画像师     
《廉政瞭望》2011,(5):67-67
每一个人,都在生活——行走、喝酒、唱歌……你也不例外,背上有过一双翅膀,却还在现实中漂流,手掌上命运的纹理斑驳……生活之中,人人相似,你在我眼中,我在他眼里,人人都是一个画像师。  相似文献   

16.
王开岭 《廉政瞭望》2012,(13):76-76
有位朋友,儿子6岁时搬了次家.10岁时又搬了次家,原因很简单,购置了更大的房子。我问,你儿子还记不记得从前的家?带他同去过吗?他主动要求过吗?没有,朋友摇头,他就像住宾馆一样,哪儿都行,既不恋旧,也不喜新……我明白了,在“家”的转移上,孩子无动于衷,感情上没有缠绵,无须仪式和交接。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离不开香烟是尽人皆知的。曾有过在人大会议上,人大代表给他递条子,希望他为了健康不要吸烟的报道。但后来人们听说小平居然戒了这一嗜好,详情却不很清楚。小平逝世后,曾为他做过保健工作的陶寿淇教授在追忆邓小平时谈到了这件事的始末。  相似文献   

18.
徐忠友 《世纪桥》2013,(9):23-25
胡耀邦一生曾担任过许多重要领导职务,也办过许许多多有影响的大事。特别是他在拨乱反正期间为平反冤假错案所做的一些事,让许多人记忆犹新,非常敬佩。  相似文献   

19.
有一个学生,在上耶鲁大学时,产生了一个创新性的航空货运理念,他认为这个想法必然会使人们发送和接收邮件包裹的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于是,他在经济学课程的期末论文中提出了自己的这个想法。令人伤心的是,教授打回了他的论文。封面上有一个红笔写的硕大的“C”:“理念很有趣,也很严谨,但是,如果你想得到高过C的成绩的话,就不要写这些不可行的事情了。”  相似文献   

20.
陶范 《党史文苑》2007,(10):28-29
在党史上,包惠僧常常成为史学家们关注的对象,因为他的一大代表资格颇受争议,而其后的经历也令人嗟叹。但在新闻出版界,他却至今都未引起人们的关注。事实上,包惠僧曾经是一名记者,也因为工作的需要当过编辑,办过刊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