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以猪瘟病毒石门株E2囊膜糖蛋白基因序列为基础,构建了3种重组杆状病毒rAc-E2、rAc-E2oKm和rAc-HE2oKm。Western-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这3种重组杆状病毒均可正确表达重组E2蛋白,与E2蛋白和His的单克隆抗体均有良好的抗原反应特性,其中rAc-HE2oKm可分泌表达重组E2蛋白,可形成病毒样颗粒,可诱导免疫仔猪产生高水平抗体和中和抗体,免疫效果与猪瘟活疫苗相当,为猪瘟病毒E2蛋白亚单位疫苗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一种简便、快捷、特异、敏感的猪瘟病毒(CSFV)E2抗体的胶体金检测方法,本研究将E2蛋白用胶体金颗粒标记,作为金标抗原,将E2蛋白及其单克隆抗体包被在硝酸纤维素膜(NC)上,分别作为检测线(T线)和质控线(C线),组装成检测猪瘟E2蛋白抗体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结果 显示,该试纸条可在5~10 min完成检测...  相似文献   

3.
将伪狂犬病病毒(PrV) 北京株细胞培养物经超速离心沉淀后,用质量分数30 % 、35 % 、40 % 、45 % 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收集病毒蛋白带,经10 g/L 醋酸铀负染色后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形态。结果表明,病毒粒子主要集中于35 % ~40 % 蔗糖界面处;有囊膜病毒粒子直径约为150 ~210 n m ,无囊膜病毒粒子直径约为100 ~160 n m 。证明上述纯化PrV 的方法是可行的,为今后建立分泌抗PrV 杂交瘤细胞株及开展基因工程抗体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应用免疫胶体金扫描与透射电镜对犬传染性肝炎病毒(ICHV)感染的培养细胞进行对比观察,旨在为病毒—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提供一些形态学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1.病毒:系本所病毒室从犬传染性肝炎病犬的病料中分离并经鉴定的ICHV A-8301株的第5代细胞培养物。 2.细胞:为犬肾传代细胞,引自中国兽药监察所。 3.豚鼠抗ICHV lgG:自制,其血凝抑制试验滴度为1:64。 4.胶体金标记葡萄球菌A蛋白(SPA-G):购自军事医学科学院。透射电镜用金颗粒直径为10nm,扫描电镜用金颗粒直径为20nm。  相似文献   

5.
将禽副粘病毒2型的标准毒株Yucaipa病毒和国内分离株F4、F6和F8株分别接种SPF鸡胚,收获鸡胚尿囊液;经差速离心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后,分别制备电镜样品和免疫电镜样品;经10 g/L醋酸双氧铀负染后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形态.电镜下病毒粒子大小差别较大,形态呈圆形或椭圆型,直径150-300 nm,有结构致密的基质蛋白膜,有的囊膜外可见纤突.免疫电镜样品中病毒明显集中,便于观察.  相似文献   

6.
剖检北京、河北某些猪场发生的仔猪先天性震颤、断奶后发育不良、咳喘、消瘦、黄疸等症状的病猪,均显示猪断奶多系统衰弱综合征(PMWS)的病理学变化;电镜观察病猪的脾和淋巴结组织样品,见细胞核内堆积大量无囊膜的病毒粒子;进而从病猪的病料中分离到2株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经电镜观察细胞内增殖、浓缩、提纯的病毒,为直径约17 nm的无囊膜的病毒粒子;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可观察到PCVⅡ特异性免疫荧光;用2对引物分别扩增分离毒株,均得到2条与PCVⅡ特异性核苷酸片段大小一致的扩增片段.  相似文献   

7.
五、禽流行性感冒(Avian Influenza,A.I,禽流感) 这种禽病为由流感病毒A引起的禽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为感染率高而传播快,症状从轻微到丧失繁殖和产蛋效能,严重的可引起死亡。主要流行于欧洲及美洲。 病原 为粘朊病毒属的禽A型流感病毒,具单股RNA,含有一个直径约9毫微米的螺旋形衣壳,外包有囊膜,囊膜表面有特征性的突起。具囊膜的病毒粒子的直径为 80~120毫微米。浮密度为1.19~1.25克/毫升,沉降系数7~42s。病毒的核糖蛋白在宿主细胞核内装配然后移行到细胞浆内装配囊膜,并通过细胞膜出芽而形成新的病毒粒子。对乙酸及氯仿敏感,甲醛可破坏病毒的活性。加热56℃须经30~50分钟才能灭活。已发现有17个亚型(根据病毒的神经氨酸苷酶及血凝素)。  相似文献   

8.
鸡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是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鸡、火鸡、鸽以及野禽均易罹患。1926年Kraneveld氏首先发现于印度尼西亚的巴塔维亚,同年Doyle氏发现于英国的新城,故名,ND迄今仍在世界广泛流行。 (一)病原 为新城疫病毒(NDV),归属于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属禽副粘病毒Ⅰ型(A/PMV-1)。成熟病毒粒子直径为100~250nm,通常为180nm,核酸类型为单股RNA,螺旋状核衣壳之外有囊膜。核衣壳有G抗原或NP抗原,囊膜有棘突具有2个糖蛋白和7个其它多肽,含有刺激宿主产生血凝抑制和病毒中和抗体的抗原成份。  相似文献   

9.
猪伪狂犬病病毒GZ-Z1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获得1株猪伪狂犬病病毒贵州分离株,将贵阳市某猪场送检的流产胎儿病料经一系列处理后接种Vero细胞,并对分离毒株分别进行了病毒理化特性、电镜形态观察、中和试验、动物接种试验、核酸检测等鉴定。当盲传至第3代时,出现细胞变圆变亮、脱落、呈拉网状特征的细胞病变;分离毒不耐酸和热,对5-碘脱氧尿核苷和有机溶剂氯仿敏感,能被伪狂犬病病毒标准阳性血清中和;透射电镜下可见位于囊泡中呈近圆形、有囊膜、150~180 nm大小的成熟病毒粒子,在胞核中可见衣壳呈晶格状排列的病毒包涵体以及空心、实心2种无囊膜的病毒粒子;将分离毒株接种家兔,能引起家兔奇痒、麻痹死亡;PCR扩增产物经测序证明系PRV gD基因的部分序列。结果表明,成功分离获得了1株猪伪狂犬病病毒贵州株。  相似文献   

10.
应用电子显微镜技术早期观察猪瘟病毒,由于该病毒不能在体外增殖而受到了限制,另一方面,由于感染猪本身的组织和血清被其它病原体污染也妨碍了研究,Reagan和他的同事们在感染猪血清中发现病毒粒子为22~30nm(平均为27nm),Ageev在感染该病毒猪红细胞表面上和血清中检出直径为20~44nm球形粒子,经组织培养分离猪瘟病毒的早期报告为20~80nm,但以后对生长在组织培养物上的纯化了的猪瘟病毒报告是球形的,直径为37~67nm,并带有囊膜粒子,偶尔在病毒囊膜上石到呈不规则排列的纤突。  相似文献   

11.
从发病山羊中分离到 1株羊口疮病毒 ,在犊牛睾丸细胞上产生明显的CPE ,感染 2月龄羊及成年兔均可产生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症状 ,接种 2日龄小鼠则无任何症状出现 ;电镜观察该病毒颗粒呈椭圆形 ,有囊膜 ,大小在 2 2 5nm× 12 5nm左右  相似文献   

12.
通过形态学观察、动物回归试验、鸡胚接种试验、病毒干扰试验以及血凝试验分离鉴定了1株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病毒粒子多呈球形,直径为80~120 nm,有囊膜,表面有冠状突起。鸡胚连续盲传至第 1~2 代,开始出现死亡或出现侏儒胚;分离株可显著干扰NDV在鸡胚中的增殖;病毒尿囊液无凝血活性,但经5 g/L胰蛋白酶处理后,能够凝集10 mL/L的鸡红细胞。利用RT PCR技术对分离株的N基因进行了扩增,经克隆、序列测定和分析比较,证实分离株为肾型IBV,命名为AH3 04株。  相似文献   

13.
从临床患病鸡关节病料中分离到一株病毒,在电镜下观察到病毒粒子无囊膜,有双层衣壳,外衣壳直径约75 nm,内核约50 nm;分离病毒株对酸、热有较强的抵抗力,对乙醚不敏感;病毒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上能产生以融合细胞为特征的CPE;爪垫接种1日龄雏鸡表现出明显的病毒性关节炎临床症状,并伴有吸收障碍型和坏死型的病理变化;血清中和交叉试验表明,该病毒分离株与国内的2株番鸭源呼肠孤病毒(YH和YB)分离株和国外S1133呈不同程度的交叉反应。通过对分离病毒株进行电镜观察、理化特性试验、病毒感染力测定、致病性试验、血清学试验,可以确定该分离病毒为禽呼肠孤病毒。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以当前流行的伪狂犬病病毒变异株(TJ株)为基础,构建携带红色荧光蛋白(RFP)标记细菌人工染色体质粒的重组伪狂犬病病毒(PRV)。通过同源重组和Cre/lox P特异性位点重组的方法构建了重组病毒r PRVTJ-del TK-BAC-RFP株。PCR鉴定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在重组病毒r PRVTJ-del TK-BAC-RFP株的基因组中已插入RFP标记的BAC质粒DNA序列;动力学参数分析表明,重组病毒的生长特性与PRV TJ株相似,尽管复制能力稍有降低,但与亲本株相比并无显著性差异;电镜检测结果显示,重组病毒与亲本病毒PRV TJ株的病毒粒子极其相似,均有囊膜,核心约为80 nm,核衣壳清晰可见。这为进一步研究PRV的变异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从广西患花肝病的雏番鸭肝、脾分离到 3株病毒 ,定名为NM1、NM2 、NM3。这 3株病毒能在番鸭胚和番鸭胚成纤维细胞上增殖 ,并产生细胞病变。人工感染 1日龄番鸭致死率达 10 0 % ,但对鸡、康贝尔鸭和鹅不致病。分离毒对氯仿不敏感 ,耐热、耐酸 ,不被DNA抑制物所抑制。分离毒的细胞培养物经超薄切片 ,磷钨酸负染 ,在电镜下观察到大量球形、实心 (少量空心 )的病毒粒子 ,其直径 6 6~ 70nm ,无囊膜 ,属无囊膜的RNA病毒  相似文献   

16.
用山羊痘病毒福建分离株GTPV-FZ株感染绵羊胚胎鼻甲(OFTu)细胞,制作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宿主细胞的超微结构和细胞中病毒形态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显示,被感染细胞的超微结构表现为细胞质空泡增多,内质网扩张呈囊状且囊腔内充满絮状物,池内分离,可见细胞凋亡早期改变;线粒体增生、脊肿胀、变暗、模糊不清;高尔基体出芽;最后感染细胞被病毒破坏、溶解,可见残留病毒的包涵体。病毒粒子呈圆形或卵圆形,有囊膜,大小为250~350nm,可见两面凹陷呈哑铃形的核酸芯髓和2个侧小体结构。病毒在细胞质中复制、增殖,装配好的病毒以细胞膜出芽和细胞溶解方式释放病毒粒子。上述结果有助于全面认识山羊痘病毒的形态特征以及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四)彩虹病毒科(Iridoviridae)受本科病毒感染的幼虫或病毒颗粒离心沉聚在一起,外观上呈现彩虹色,故名。本科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130~300nm,二十面体对称基因组为双股DNA,遗传机制类型为±DNA→mRNA。有或无囊膜,感染脊椎动物的病毒有囊膜,对乙醚等有机溶剂敏感;感染节肢动物的病毒无囊膜,对乙醚不敏感。病毒在细胞质内增殖。  相似文献   

18.
为开发一种全新的检测水貂阿留申病毒抗体的检测方法,采用胶体金标记法对水貂阿留申病毒AMDV-G株进行全病毒标记,随后将金标记物固化在固相载体中,同时按顺序将水貂阿留申病毒全病毒以及水貂抗阿留申病毒抗体喷涂于硝酸纤维素膜(NC膜)上,将金标记物固相载体以及包被有抗体及病毒的NC膜连同其他组件组装成试纸条,进行水貂阿留申病毒抗体的检测。对于水貂阿留申病毒抗体阳性样品,试纸条检测线(T线)和质控线(C线)均有条带,水貂阿留申病毒抗体阴性样品,试纸条检测线(T线)无条带,而质控线(C线)有条带。结果,所制备的水貂阿留申病毒抗体胶体金检测试纸条实验室检测阳性质控血清符合率达100%,不与MEV、CDV阳性血清及ADV阴性血清反应,对试纸条的重复性检测达100%,临床试验对240只水貂血清样品对比进行检测,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符合率95.83%。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水貂阿留申病毒抗体胶体金检测方法可以作为替代对流免疫电泳检测水貂阿留申病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利用负染、投影和兔疫电镜等方法,对我国猪瘟兔化弱毒的形态进行了分析。揭示病毒为球形,有囊膜和纤突,直径多为40nm左右的颗粒,有些大于70nm的颗粒是由两个以上的病毒粘聚形成。病毒之间似乎存在纤突所致的粘聚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甘肃省某养殖场虹鳟鱼稚鱼大批死亡的病因进行了调查。通过流行情况分析、发病症状、病理解剖变化、病毒分离培养和电镜观察,初步诊断该病为虹鳟鱼的传染性胰腺坏死(Inf- ections Pancreatic Necrosis)。在病鱼的组织悬液中经电镜观察发现了病毒颗粒。病料除菌滤液能引起CHSE细胞和RTG-2细胞的严重病变。在CHSE细胞接种除菌滤液的培养物中,经电镜观察发现了同样的病毒颗粒。病毒颗粒呈正二十面体,无囊膜,有92个壳粒,直径约为50~60n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