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制度创新:走出公共行政管理的熵值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系统管理效率递减规律,即熵值效应,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并且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课题.制度创新是克服公共行政管理效率递减的有效途径,对此,本文从五个方面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再论公共行政系统的熵值效应——管理效率递减规律再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官僚制是公共行政系统以效率为中心而进行的一种组织设计。作为一个封闭系统,熵定律也起着决定作用,表现为管理从高效走向低效,领导能力逐渐递减,严格的规制变得松驰,管理秩序趋于混乱,职业道德逐渐被削弱,团体凝聚力逐步减弱。即管理的负熵值由于不能从环境中补充新能量而不断递减,正熵值不断递增。由此出现庸人治政的现象。改变这种现象只有改革,以保持公共行政的高能量、高效率。  相似文献   

3.
传统行政文化是封建官僚行政体系的观念结构 ,它以总体性“文化遗传基因群”的方式 ,对当代行政体制的建构和公共行政过程发挥着现实影响。传统行政文化中固有的行政哲学、道德哲学和法哲学价值理念 ,经过扬弃可作为公共行政新文化系统建构的价值来源。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行政机构改革深化中,广州市城管委的改革是广东省大部制改革的积极探索,也是大城管模式的有益探索。行政生态学是用生态学的方法来研究公共行政的一个行政分支学科,强调整个社会环境与公共行政的相互关系。由于行政系统内外的生态要素都对行政行为有重要作用,因此在行政生态学理论的基础上,利用行政系统内-行政系统外这一框架分析广州市城管委重建及其扩权现象,对于广州市城管委改革完善的方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公共行政改革的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世纪是中国公共行政 可持续发展的世纪, 也是不断把公共行政改革引向深入的世纪。随着公共行政生态环境的变迁,行政系统为了寻求自身发展与环境适应,必须随之不断作出相应的自我调适和变革,以达到公共行政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为了清晰地透视中国公共行政改革,本文拟从新世纪中国公共行政改革的生态理论分析和生态模式探寻两个层面来进行阐释和分析。一、新世纪中国公共行政改革的生态理论分析(一)公共行政生态主义的交换理论公共行政生态主义的交换理论认为,行政主体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任何行政组织都有其生存…  相似文献   

6.
"依存张力"与"非离散性"是对公共行政参与主客体交互两种矢量的描述。它作为公共行政参与的整体表征,参与过程性内容与参与结果实质就是"依存张力"与"非离散性""发酵"反应与效应体现。然而,过程性内容的边际性与"依存张力"及"非离散性"效应的脆弱性,构成公共性检视之必要性。公共行政"善"之诉求与公共性要求的同一性,构成公共性检视之实然性,而公共行政参与的自主性价值与终极性价值的联结则构成公共性检视之对象性;公共行政参与之公共性检视旨在以公共理性维系"依存张力"与"非离散性"效应,促使公共行政参与的过程性内容体现公共性规则,从而实现政府与社会这对行政生态关联持续和谐一致的公共行政生活。  相似文献   

7.
从“科学”到“哲学”:西方行政学价值研究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论坛》2014,(5):88-95
由于受现代西方社会科学研究中"逻辑实证主义"的影响,主流公共行政学在工具理性的导向下陷入了技术路线和管理主义的追求之中,形成了行政学价值研究的"科学"传统,使得公共行政学深陷于"内在逻辑困境"而面临着重重危机。在宪政主义学派的努力下,从新公共行政学派、黑堡学派对传统行政价值的反思,再到行政伦理学的兴起,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促进学科的价值追求转型的作用。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行政哲学作为一股新的学术力量在西方行政学界开始兴起,进一步地对公共行政的"技术内核"进行质疑与批判,努力呼唤公共行政的精神与价值,从而推动了行政价值研究从"科学路径"向"哲学路径"的转型。在哲学视野下行政价值研究趋势是:对行政价值逻辑生成的更具体探究,对行政价值范畴体系的更合理构建,对行政价值评价机制的更科学设计,对行政价值异化现象的更深入考察,对行政价值实现机理的更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构建背景下公共行政价值选择的实质是行政功能的重新选择与定位。行政系统应注重发挥其矛盾协调功能、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建构功能、社会公平维护功能等。公共行政价值选择的目标是实现和谐行政。实现公共行政价值,行政主体应积极推进行政观念的转型,由事后处理型行政观转变为事前预防型行政观、由非伦理型行政观转变为伦理型行政观、由非协调型行政观转变为协调型行政观。  相似文献   

9.
江正平  李丽 《行政论坛》2011,18(3):9-12
行政价值取向是在经济水平极度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对人们价值取向的掠影,并且对我国行政改革及政府转型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总结公共行政价值的演化历程,结合新形势下影响行政价值的因素,解析公共行政价值的新走向,确定我国公共行政价值在取向的未来趋势是:服务和服从结合的行政理念,责任和权利结合的行政理念,更加注重公平的行政理念,公众参与和法律支持结合的行政理念。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9)
西方公共行政现代性是现代性在公共行政领域内的产物,工具理性行政文化是西方公共行政现代性的主要特征,它表现为公共行政的科学化、专业化、效率化以及公共行政体系的科层化、行政原理的普适化、公共行政研究的实证化。虽然工具理性行政文化给公共行政带来了一定发展,但是工具理性行政文化的过度张扬掩盖了价值理性行政文化的光辉,在社会环境的日益变化不定以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后现代性进入历史舞台,无论是在西方国家还是在中国,在公共行政领域内呼吁价值理性行政文化的回归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主题,价值理性行政文化具有积极的功能,呼唤价值理性行政文化的回归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行政哲学就是对于公共行政系统的哲学性思考。实证主义与解释主义是行政哲学发展中的两个传统取向。无论是实证主义行政哲学还是解释主义行政哲学都是一种单向度的行政哲学,而萌发于20世纪70年代的辨证主义行政哲学试图超越其二者。辨证主义行政哲学是批判性与反思性的,其为公共行政研究提供了更为全面与综合的哲学视角。  相似文献   

12.
行政伦理观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观,是国家公务员和各级政府、各类行政机关等公共行政主体在公共行政领域中关于行政伦理之价值追求的总体观念。行政伦理观以其深刻的內涵体现在公共行政的各个实践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实践价值;此外,行政伦理观还具有重要的行政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公共行政管理中,规范性行政行为是科学行政、依法行政、民主行政得以贯彻实施的必然要求和逻辑前提。然而,实际生活中却存在着大量的非规范性行政行为,其对公共行政管理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它是不符合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和现代管理基本精神的行政行为的,只有透彻分析公共管理中的非规范性行政行为的表现、危害及其成因,才能相应地提出治理公共行政的非规范性行政行为的措施,才能保证规范性行政行为的确立。  相似文献   

14.
自由裁量权的扩张是当代公共行政发展的趋势,自由裁量无处不在,这一方面为提高行政效率和能动性所必需,另一方面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滥用又可能是整个行政系统和社会的灾难。为此,探讨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有效控制途径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社会的行政生态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行政生态学是生态学与行政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个边缘学科,它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公共行政。透过行政生态学的视角分析,和谐社会的建构离不开行政系统与行政生态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构建和谐社会问题的提出正是对当前行政生态系统失衡的一种回应,是行政生态环境向行政系统输入的需求。因此,建设和谐的行政生态系统是实现行政生态系统的平衡、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6.
本土化研究是我国公共行政学发展过程中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认为,公共行政学本土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最终目标和根本价值诉求,乃是在扎实深广的知识学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话语系统和解释系统,并最终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行政学术理论体系,以指导行政实践,推进我国政府管理模式创新和政府管理实践.为此,我们需要从建立一支本土化的研究队伍,壮大研究力量;重视中国行政实践与学理资源,夯实研究基础;倡导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完善行政学研究方法;以全面审视的眼光,批判地吸收西方已有的行政学研究成果等方面,推动我国公共行政学的本土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行政论坛》2017,(1):5-12
公共行政体系包含双重结构:一种是显露于外的显性结构,另一种是隐藏在显性结构背后的隐性结构。每一层结构都是由诸多要素构成的,是结构化的整体。然而,在公共行政研究中,人们所关注的仅仅是其显性结构,组织设计、制度安排以及行政行为的展开,都是在显性结构的层面上做文章,行政改革也总是在公共行政的显性结构层面上寻求变革,而公共行政的隐性结构则受到忽视。可是,公共行政的隐性结构并不因为人们对它的忽视而不发挥作用,在现实的行政实践中,隐性结构及其构成要素时时刻刻都发挥影响作用。所以说,科学的公共行政研究及其实践需要在关注行政显性结构的同时,也去认识行政隐性结构,并着力把握它们之间的互动和相互转化。只有这样,才能总体性地把握公共行政体系,从而获得开展行动的科学方案。  相似文献   

18.
《行政论坛》2015,(6):35-38
公共行政领域的研究主要包括对两个方面的关注:一是问题,二是方法。在公共行政研究中,固然要重视对研究方法的运用。但是,对方法的过分关注导致公共行政研究的方法情结,忽略了公共行政的价值追求,更造成了研究中方法对行政问题的消解。研究需要方法,但问题决定方法,方法始终应为问题服务。公共行政研究要通过重塑公共行政的价值理性、回归公共行政的现实关怀、寻找符合行政实践情境的研究方法等实现自身的构建,进而超越公共行政研究中的方法情结。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公共行政的现代化——发展与变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代化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变革的过程。中国致力于公共行政现代化的努力开始于八十年代大规模的行政制度创新。其主要目标取向是建立市场化或亲市场的政府行政,实现行政权力的分散化和公共行政体系的结构分化,达到公共行政的社会化和国际化,使公共行政从国家权力的载体过渡为为公众提供服务的实体。中国公共行政现代化的过程也必然面临一系列的矛盾与冲突,但其趋势是不可改变的。  相似文献   

20.
公共行政道德化的双重向度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公共行政道德化问题是当代公共行政研究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也是行政改革和构建新型公共行政模式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公共行政的道德化包括两个向度:其一是公共行政的制度和体制的道德化,即在制度安排中有着道德化的合理规范,包含着道德实现的保障机制,同时,已经确立的制度又是有利于道德因素的生成和成长,能够对行政人员的道德修养的提高有着鼓励的作用;其二是行政人员的道德化,要求行政人员以道德主体的面目出现,在他的行政行为中从道德的原则出发,贯穿着道德精神,时时处处坚持道德的价值取向,公正地处理行政人员与政府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和与公众之间的关系.没有制度的道德化,行政人员个体的道德是不稳定的;但是,如果没有行政人员的道德化,那么制度的道德就会成为空洞的教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