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时代精神说和伟人说是西方心理学史家研究和编纂心理学史所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本文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分析这条原则,在着重指出其唯心主义实质和局限的同时,肯定其说明心理学历史发展的意义和合理性方面,对研究心理学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社会性别:从本质论到社会建构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心理学将社会性别看作是个体内在的、持久稳固的、与个人的社会政治历史情境相分离的特质。社会性别建构论则站在后现代主义的立场上,对上述社会性别本质论的普适性、性别政治、男性中心主义及方法论等问题提出了批判性质疑,认为社会性别并不是女性或男性内在的特质,而是社会建构的产物。社会性别建构论有利于打破心理学的保守主义倾向,促使心理学家关注社会情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有利于摆脱本质论所困境,促进心理学的后现代转向;社会性别建构论倡导多元思维方式,使主流心理学界公认应采取多种研究方法以增加研究结论的效度。  相似文献   

3.
车文博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理论心理学家和心理学史家。20世纪末期,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做出了卓越的理论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深刻剖析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元理论及其内在的思想逻辑、科学评价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贡献与缺陷、客观探讨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未来走向及其发展趋势、独到阐释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当代心理学的影响、准确分析了人本主义心理学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关系。车文博先生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公共利益限制基本权利的逻辑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张翔 《法学论坛》2005,20(1):24-27
以公共利益作为基本权利的限制是各国宪法之通例 ,“公共利益”和“法律保留”分别构成了限制基本权利的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对于公共利益和基本权利的关系 ,有两种不同的理解 ,即“外在限制说”和“内在限制说”。“内在限制说”的危险性较之“外在限制说”为小 ,但其可能提供的权利保障范围也小于“外在限制说”。而且 ,“内在限制说”有着为严谨的法学学理所不能容纳的逻辑问题。故而 ,可以采纳的学说仍然是“外在限制说” ,但是必须通过确定一定理念与规则去消除其危险性 ,也就是对“公共利益”作出严格的限制 ,对“权利的限制”进行限制。  相似文献   

5.
重评斯顿夫的机能心理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本禹 《金陵法律评论》2002,15(4):110-116,183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顿夫提出的机能心理学,是对布伦塔诺意动心理学的继承与推进,在西方人文心理学的思想发展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有关他的文献毁于战火之中,导致他长期以来受到心理学史家的冷 落,本文根据新近发现的资料,重新阐述了斯顿夫机能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包括心理学的性质,对象,方法以及心理状态的特征与分类等思想,在基本观点上,斯顿夫的机能心理学与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一脉相承,但在具体内容,前者是后者的发展与超越。  相似文献   

6.
论法的内在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关于法的形式①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在涉及到法的体系问题时,通常都没有区分法的内在体系与外在体例,而仅是一般性地加以论述。然而,任何国家的法的体系实际上都包括内在与外在两个层面,是由内在层面和外在层面有机结合而形成的内在和谐的统一体,其外在层面表...  相似文献   

7.
民法体系分为内在体系与外在体系.内在体系的价值取向导引外在体系.而外在体系的各个要素一概念、规范与制度构成内在体系的载体。随着社会基础的变迁,现代民法内在体系形成了意思自治、保护弱者、信赖保护与自己责任的基本原则.并渗透到外在体系的概念规范与制度中。中国民法典的制定,应结合中国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8.
近30年前出版的中国心理学史教材,舍人文主义而取科学主义的心理学研究范式,形成了两种研究模式。一种以科学主义心理学的概念体系作为挖掘与整合的主要框架,使得中国古代心理学史的研究停留在外在逻辑水平。另一种是潘菽教授言传身行的科学性原则。潘菽避开了科学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困境,认为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是否具有科学性,应该检验其是否合乎人的心理实际,是否有助于破解当代心理学的问题与提高心理学的科学性。中国心理学史的改革必须坚持潘菽教授的科学性原则,以开放的学科视角,兼容科学与人文范式,并蓄各种研究方法,才能发展出体现中国文化内在逻辑原则的心理学体系。  相似文献   

9.
《法律史解释》这部“引言”,对庞德创建完整的法社会学理论有提纲掣领之功效。作者基于对法学历史上出现的各种外部资源的分析与批判,最终对当时的历史情形做出了回应,也即建构了庞大的法律社会学思想体系,本文试从内在理路和外在理路的两个维度解构本书,通过对其基本脉络的梳理,力透法哲学学习的入径与出路。  相似文献   

10.
在刑法学中,由于法律制度不同,对犯罪动机的认识也存在差异。犯罪心理学对犯罪动机的研究更加广泛而深入,其研究成果对刑法学、犯罪学研究具有借鉴意义。在分析不同学科对犯罪动机的认识、解读犯罪动机内涵的基础上,尝试构建犯罪动机的理论模式,并着重对模式中的三个要素(内在起因,外在诱因,自我调控机制)及其相互关系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联邦主义的历史演变的分析,本文认为联邦主义既是一种外在的制度设计,更是一种内在的价值理念,联邦主义的本质在于制度与价值维度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监狱安全事故引起的原因有多种。防范的措施也有很多,但重点在于对人的控制,在对人的控制中,一是外在控制,二是内在控制。内在控制为主,外在控制为辅。在内在控制中,心理防控是保障监狱安全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司法》2011,(4):5-5
“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利于维护稳定,但反向来看,稳定本身其实就是一个民生问题。民生与稳定,是既外在联系又内在统一的关系。稳定不仅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外在要求,更是内在需要。翻开中外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一旦国家出现动荡,倒霉的都是无辜的老百姓。因此百姓有‘国泰民安’的期许并非偶然,他们就是需要一个太平的环境,过上安稳的日子。”  相似文献   

14.
<正> 从法哲学上看,设计和评价一项刑事审判程序可同时有三个伦理标准:一是外在价值标准,即程序在形成一个符合正义、和平、安全和秩序等外在实体价值的裁判结果方面是有用的和有效的。一项审判程序如果具备产生这种好结果的能力,我们就可以说它具有一种外在的善,即作为手段和工具的价值。第二个伦理标准为程序的内在价值,即程序本身——而不是结果——具有符合程序正义要求的内在优秀品质。一项刑事审判程序如果能满足参与性、中立性、对等性、合理性及自治性等诸项程序正义要求,我们就可以说它具有一种内在的善,即作为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犯罪心理学著作中,均将犯罪心理学分为狭义犯罪心理学和广义犯罪心理学。其实,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应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犯罪心理学应有独自的研究对象。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犯罪心理现象,它是犯罪心理的表现形态,而犯罪心理则反映犯罪心理现象内在的实质。犯罪心理现象的研究内容包括有意犯罪心理现象、随意犯罪心理现象和无意犯罪心理现象。  相似文献   

16.
由于工作需要,领导讲话的机会比较多。会不会讲话以及怎么讲话,不仅表现出一个领导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反映出其精神与内在修养。领导讲话要言之有物,这个“物”代表的是内在与外在的统一,即实、新、行、信。  相似文献   

17.
两种价值序列下的程序基本矛盾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世纪中期以来的程序价值理论把程序的价值区分为两个序列 ,一曰程序的外在价值 ,一曰程序的内在价值。正是因为程序存在这两个序列的价值标准 ,所以法律程序存在着若干对相互矛盾的结构性要素 ,它们在程序运行中构成了四对基本矛盾 ,即 :程序目标 (产出 )与程序手段 (成本 )、大众生活逻辑与职业专门逻辑、实体思维倾向与形式思维倾向、职权主义与当事人主义。这四对基本矛盾分别属于程序外在价值 (标准 )的派生物和程序内在价值的派生物。它们在程序制度运行中成为既相互关联又相互排斥的对立关系 ,它们既带来无限可利用的公正资源 ,足以影响程序的公正质量 ,又产生程序技术构成中的诸多缺陷和两难境地。这些基本矛盾使得我们对它无法进行单向思考 ,而只能将它们并列在一起通过辩证的方法根据特定的时间与空间进行衡量。  相似文献   

18.
一、我国现行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理性反思与改革之价值趋向 根据诉讼法有关理论,程序法的价值分为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内在价值又称目的性价值,体现在程序的公正、自由和效益上;外在价值又称工具性价值,是指实现民事诉讼程序外在目的的手段或工具.  相似文献   

19.
进化论与心理学理论思维方式的变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促成西方科学心理学诞生的知识社会学背景,决定;了它在诞生时的哲学性质。进化论通过对心理实在与有机体实在之间的功用关系的历史逻辑的追问,隐含着对心理学理论思维方式的重大变革。但是,这种理论思维方式未能以完成的形式在历史上得到实现。反思进化论与心理学之间的历史关系,是把握西方心理学发展的历史逻辑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20.
由于工作需要,领导讲话的机会比较多。会不会讲话以及怎么讲话,不仅表现出一个领导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反映出其精神与内在修养。领导讲话要言之有物,这个“物”代表的是内在与外在的统一,即要:实、新、行、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