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老师     
高三刚开学时要换许多新老师。第一堂语文课,我们都很兴奋,铃声响了,进来的是一位男老师。我看着面熟,忽然想起来,中考时他监过我们的考场。班长喊起立,而后我们正想习惯地坐下,他突然说:“同学们好!”我们一怔,旋即还礼:“老师好!”声音参差不齐。“我姓蒋,”他自我介绍道,“草头蒋。”“蒋介石的蒋,”有的同学开始发挥想像力。“对,就是蒋介石的‘蒋’。”他没有一点愠色,亲切感就在那时产生,而后再也未消失过。他开始给我们分析高考形势,然后提出上语文课的要求,最后话题落在作文上。他要我们选出几名同学带领全班批改作文。我知道毫无悬…  相似文献   

2.
青春的歌谣     
刚转学到市五中时,还没进教室,班主任就提醒我,不要和一个叫"挣钱"的同学接触.我有些纳闷,也有些不快,作为老师,不应该对一个学生抱有成见的.初来乍到,我不了解情况,尴尬地朝老师笑笑后,沉默了.  相似文献   

3.
吉安 《新青年》2006,(12):34
大学毕业的时候,拿了厚厚的简历各个大城市跑招聘会。周围的同学皆佩服我,说像我们这样不知名的地方师范学院,也就是回小县城或者乡镇去教个中学,大城市的学校,想都不敢想,更不用说像我一样勇敢去应聘了。这样的话,我只当耳旁风,照样一家家地去跑,一次次地经受着招聘人的不屑和白眼。终于在其他同学都早早签了家乡中学的时候,北京一家中学的校长通知我去面试。已经习惯了漫不经心的问话,这个校长也不例外,看我进来,头也没抬地便问,怎么没有听说过你们这个学校呢,是民办的吧。我没有回答,只是反问道,贵校是要招聘老师还是招聘名牌大学的名号…  相似文献   

4.
《新青年》2003,(9)
细敬的细雨:你好,我是一个23岁的男青年从小到大,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那就是——我是个“大舌头”,平时讲话发音不清,别的音还差点,惟有“1”音总是被我念成“n”。小时候,我是个活泼的孩子,有一次在小学语文课上,老师让班上每一个同学都到黑板前去大声朗读拼音字母,轮到我时,却怎么也过不了关,总是将“1”音念成“n”音。于是,老师当着众多同学的面把我批评了一顿。我气得流下了泪水,我心里真是不服呀,明明我那样念了,可为什么还是念错了呢?班里的同学都笑得合不拢嘴,我的脸真是丢尽了。从那以后,一到老师叫学生回答问题,我的心就“怦怦”地乱跳,我担心再一次在全班同学面前出丑。从此以后我不敢和别人说话、聊天,一下子就变成了一个沉默不语、不说不笑的小男生,一直到今天我成了一个大小伙子,我仍不愿意在人前讲话。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5月1日,拙作《中国钢铁连》由金城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在此,感谢刘小晖等老师的大力支持和精心制作。对于文学的爱好,我要感谢高中时期的薛长林老师,是他给我开启了兴趣之窗,教会我如何用日记记载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很长一段时间,写日记成为我的习惯,从高中到军校,再到部队,一直没有间断。  相似文献   

6.
李志敏 《新青年》2006,(11):21-22
"黄昏恋"·<心相许> 东湖之畔一同游戏,田园内外结为知己. 珞珈山下有人远去,黄浦江上有人相忆! 还记得上高中时语文老师曾布置过一篇练笔--<我的爱情故事>,说是要透视当代高中生情感心理,并直言不讳地表示,"还没有过初恋的同学可以写自己喜欢的异性明星."晕!记得当时我亦在练笔本上毫不避讳地直言老师误导学生,并对自己的情感状况明确表态:"我情感的天空一如既往,仅容纳了亲情、友情、师生情.至于爱情,粉色的桃花尚在滋长,我不忍心将它早早掐断,否则那桃子会很苦涩!"语文老师用红笔在句子下方重重地勾上了波纹……  相似文献   

7.
李丽花走进教室的那一刻,我就不喜欢这个人.她身上米黄色的裙子看起来脏兮兮的.老师说她是外省移民过来的新同学,要我们多帮助她.没想到,老师居然把她安排成我的同桌.瞥一眼,我更是讨厌她,皮肤那么黑还没有光泽,枯黄的头发像干草.我估计她的成绩也好不到哪里去.真倒霉!怎么会有这样的同桌.  相似文献   

8.
借钱     
我经常感觉自己怀才不遇,师范大学的本科毕业生,却只分配到一个小县城的职业学校任教。看到别的同学一个个都谋到了好职位,苦闷失重便侵袭了我的心。职业学校招收的学生是重点中学和普通高中挑剩下的,多是顽劣之人,教到这样的学生,一点成就感都没有。没办法,那就“混”吧!“王老师,你能不能借给我100元钱?”学生龙冰来到我身边,开口就借钱。我说:“你要那么多钱干什么?”龙冰说:“我没有生活费了。”我说:“今天才星期二,前天你不是回家了吗?”学校对学生管理得很严格,每半月才放假一天让学生回家准备生活费和生活用品。龙冰说:“我爸爸说现…  相似文献   

9.
今天是教师节,有些感慨。我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完全是自学。没有名牌大学的学历,青少年时的梦想一是从军边塞,二是能戴上当年鲁迅先生设计的北大校徽。前一个勉强算挨上边儿,后一个则成为永远的梦。每逢我的新著出版,都要捐给北大图书馆,这是一种想弥补的缺憾之意吧!  相似文献   

10.
安宁 《新青年》2006,(6):5-6
我是最后一个将饭费交上的,握了许久,还带着我的体温。班主任看看那卷旧了的钞票,柔声道:“要不你还是回家吃吧,你成绩好,浪费一些时间没有关系,我可以给校长说说破个例。”我低头看着自己发白的鞋子,低声但却很坚决地说:“不,老师,我要和同学在食堂里一起吃。”班主任没再说什么,提笔将我的名字编到最后一个小组里。这是学校一贯的政策,到了高二,每个学生都必须住校,且集体在食堂里吃饭;这样可以更均衡地保障学生的营养,晚上亦能统一上自习,减少学生在路上的危险。二百元的饭费,对于食堂丰盛的饭菜,其实已是很少,但于我和薪水不高的妈妈,已…  相似文献   

11.
幽默精品屋     
《新青年》2005,(11)
“语文老师我是一个语文教师,批改学生的作文给我带来了许多意外的乐趣。有一天,我在班里表扬了一名同学,说他这个“青翠欲滴”用得好,下一次交上来的作文,几乎每个人都用了“青翠欲滴”“:教室的一角里,有盆青翠欲滴的花”“;爸爸拿起青翠欲滴的玉酒杯”“,她穿上一件绿色的裙子,真是青翠欲滴”……有一个男生居然写道“:我的鼻涕青翠欲滴……”一个男同学写他养的一只狗,狗后来误吃了耗子药,即将死,当他赶到时“,只见小狗瘫在地上抽搐着,用无神的眼睛望着我,好像在说‘:小主人,我就要走了,你就是为了我,也要好好学习啊!我的在天之灵会保佑…  相似文献   

12.
阿瞳 《新青年》2006,(12):48-49
1. 从小学到高中,周晓明一直和我在一个班,属于形影不离的那种朋友.记得报考志愿那会儿,我们都报了北大.之所以报考北京的名牌大学,全是周晓明的主意.他在报考之前和我提起过,他爸爸要他报考北大中文系,随后这小子怂恿我也投奔祖国的心脏.我问他,有什么好处吗?他"嘿嘿"一笑说,去吧,我们可以天天去看升国旗.  相似文献   

13.
张永刚 《新青年》2007,(5):38-39
12岁那年,我到县城一所中学读书。由于是山里人,说话难免要土气。刚入学那会,老师和同学一听我说话就笑,有的还要照着那腔调学上几句。有的老师一到课堂气氛沉闷的时候,就提问我,我回答问题的时候就是课堂气氛最活跃的  相似文献   

14.
子是我小学时的同学,也是我较要好的一个伙伴,一年级时我们就在一个班上,她是班长,学习特别棒,只是穿得很破很脏,头发整天像枯草一样乱,不像个女孩子。她胆子很大,从没见她怯过生。刚开学那会儿,大家互相都不认识,谁也不跟谁说话,而她却很大方地主动与同学们说话,老师提问问题,全班只有她把手举得老高,半坐半站地耸在桌子上,嘴里还嚷着:“老师,老师!我会!”或许鉴于这一点,老师让她当了班长。叶子家与我家不太远,一个在村东头,一个在村西头。她经常上我家找我玩,母亲说她是个苦孩子,便常留她在我家里吃饭,有时还特别偏疼她,她的碗盛得满满的…  相似文献   

15.
细雨姐姐:你好。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一名普通的初中生,今年15岁,射手座,现在在初中三年级读书。我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男孩子,从一年级开始我就在班级里担任班长。但是就在前几天,我主动找到老师,跟老师提出撤消我的班长职务。原因是我们班级很乱,我已经无法再帮助教师管理纪律、无法再尽到班长的职责了。我和老师主动谈了几次话,并向老师推荐了一位新班长,最后,老师终于同意了我的要求。在那一刻,我一下子感到轻松了许多、许多。我从一年级任班长以来,人际关系一直不错,可以说和班里的同学相处得很好。可是,自从我放下了…  相似文献   

16.
怀念恩师     
每年春节,我都去看望我的老师。那种期待、惬意融入浓浓的年味,已经成了多年的习惯。然而今年却有了不同——我中学时代的恩师贾作人先生已然不在了,春节我少了一个去处。2006年9月24日是个星期日,我正开车从大兴回城里,手机响了,是贾老师的夫人打来的,她忍着悲痛告诉我:“今天凌晨三点左右,贾老师走了,  相似文献   

17.
《新青年》2003,(8)
细雨:我是一个17岁的女孩,我想向你倾诉一件令我最烦恼的事。那已是一年前的事了。初三那年,我和另一学校的一个男生相处不错,我们很能谈得来,常常在一起玩,有一次我还和他一起玩过一个通宵。但是我是懂得自我保护的女孩,我和他一直没有什么越轨的行为发生过(细雨姐姐,我知道老师、同学和我的家长都不相信我,我也不知道你会不会像他们一样不相信我,但是我敢保证,那个通宵我们真的是在一起玩,虽然最后我是去他家住的,但我们真的没有发生过什么)。我把和他每一次出去玩的事都记在日记里,可是,那本只剩下两页空白纸的日记却…  相似文献   

18.
马德 《新青年》2005,(8):34
她和他是小学同学,成家后,她生活在城里,他在乡下务农。他的孩子叫小美,正在她所在的县城里读高中。有一天,她知道了这个情况,决定背着同学去看看他的这个女儿。她买了一大堆东西,去找小美。门卫问她,小美在哪一个班。她说,她也不知道。其实,她是真不知道,因为她从来没有见过小美。门卫说没法找,就要轰她走。但她决意要看看小美,好尽了这份同学之间的情谊。正争执着,一个老师走了过来,说,你要找的小美在我们班,我给你叫她来。不一会儿,小美来了。看上去,小美瘦瘦的,小小的。她说,小美,阿姨来看看你。说着,她就往小美的怀里塞东西。看着小美…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代表     
她曾是我初中时的语文课代表,但在更早的时候我们就相识了。小学时,我们同年级不同班,彼此也没有什么印象。到五年级快毕业的时候.县里开运动会,让我们校出一个由女生组成的花鼓队,我们俩都被选中了。排队时,她站在我的右侧。老师要求我们穿那时很流行的短纱裙,虽然不限颜色,我却还是没有。几次集合之后,我遭到了那个脸色铁青的女老师极为严厉的  相似文献   

20.
逆耳忠言     
我们在上绘画课的时候,那个没有参与学习但是每课必到的女人又来了。 她第一次上来时,我们都不认识她,她自我介绍时并没有提到自己的名字,而是稍带点骄傲地对我们说:“我以前学过中国画。” “一起来,参加我们的课程吧。”其中一个同学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