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些村候.我国经济理论界对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不是商品展开了热烈讨论。概括起来,大体有三种观点:(1)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力不是商品;(2)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力是商品;(3)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力具有双重性。这种争论无疑是有现实意义的。因为它是经过经济体制改革,某些非社会主义经济成份出现之后重新提出的理论问题。但是,对这个问题作出科学的理论回答,必须把握我国处于社  相似文献   

2.
关于改革模式的国际比较,有两个同题是理论界长期争论并需要在实践中慎重对待的:一是经济转型能否脱离政治转型,或者说经济体制改革是否能够长期独立于政治体制改革?二是中国的渐进改革从长期经济绩效看是否比"华盛顿共识"更为成功?由于体制深层矛盾和利益深层冲突的显现,使我国的改革进入了一个十分关键而又微妙的时期,对这两个问题的深入探讨有助于我们清醒认识我国改革的艰巨性,正确处理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合理时序,对我国现阶段的改革攻坚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对创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他解决了社会主义实践中提出的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搞社会主义这一重大的理论问题。 马、恩设想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基础上的。他们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概括为:(1)单一的全社会公有制;(2)商品、货币以及同商品生产相联系的价值规律都将退出历史舞台;(3)个人消费品的按劳分配;(4)社会主义生产应该比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4.
本书是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请中央党校和部分省市党校教研人员,经过认真研讨集体编写,供省地市党校、干校干部岗位职务培训和短期轮训选用教材,也是一本适合广大干部阅读的现实性很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读物。全书除绪论外,包括五方面的内容:(一)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回顾和发展阶段;(二)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改革;(三)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四)精种文明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五)中国的改革和中国共产党。本书较全面地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是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突出以下特点:以党的十三大精神为指导,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改革开放,回答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  相似文献   

5.
江大伟 《前线》2016,(8):50-53
正01国家资本主义对实现社会主义具有重要作用俄国现有各种社会经济结构成分究竟是怎样的。问题的全部关键就在这里。现在我们把这些成分列举如下:(1)宗法式的,即在很大程度上属于自然经济的农民经济;(2)小商品生产(这里包括大多数出卖粮食的农民);(3)私人资本主义;(4)国家资本主义;(5)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自党的十四大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改革目标和内容的深化,即从建立所谓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转向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从以破坏计划经济旧体制为主转向全面的市场经济制度创新;(2)改革方法和重点的转化,即由下而上的改革转变为主要是自上而下的改革,从单项式改革突破为主转变为全面配套的综合改革。这表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市场经济制度创新的攻坚阶段,其中,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的作为如何关系重大。而客观上,政府在制度创新上的作为怎样与创新成本密切相关。 一、制度创新离不开政府职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对衍生宁波"混合经济模式"的两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波的"混合经济模式"是20世纪末期形成的宁波市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它的特质既有别于"温州模式"和"苏南模式",又与"温州模式"和"苏南模式"有着内在的渊源.首先,宁波经济的发展路径类似于"苏南模式"而同源于"温州模式".其次,宁波"混合经济模式"不是对"温州模式"的简单复归,而是对"温州模式"的超越.  相似文献   

8.
在第二届全国虚拟经济研讨会上,易纲先生(以下简称易先生)提出下列观点:(1)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不能分开进行独立研究;(2)金融不是虚拟经济;(3)外国学者不知道也不理解"虚拟经济"这个词,无法进行学术沟通,因此虚拟经济的提法没有必要.本文就此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编辑部、山东省政治学研究会、山东工程学院联合主办的全国“邓小平政治发展思想与走向21世纪的中国政治学”学术研讨会,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当前我国政治学研究面临的重大课题和走向21世纪的中国政治学学科建设问题,进行了有深度的建设性的研讨。 一、关于邓小平政治发展思想的内涵、特点和意义 与会同志认为,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学说。这个学说起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民主政治目标;(2)关于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相互作用;(3)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力和标准;(4)关于保持政治稳定的重大意义;(5)关于民主化与法制化的辩证统一;(6)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7)关于通过制度建设反对官僚主义;(8)关于“一国两制”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的思想。 一些学者指出:邓小平政治发展思想的主要特点是:(1)坚持一切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注重社会主义民主的本土化建设;(2)把制度问题提到根本性、全局性高度,致力于开辟由“人治”社会走向“法制”,社会的道路;(3)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以城市为重点的全面经济体制改革,要求在增强企业活力的同时,必须相应地形成商品市场体系,完善间接控制手段.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开放型的经济,商品伴随着货币运动,商品价值通过市场实现.企业活力由可能变成现实,是一刻也离不开货币和市场的.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是以商品市场为主,以一定范围的技术、金融、劳务等相配合的市场体系.市场上商品供求关系的大体平衡,必须以金融供求的基本平衡为前提.在全面经济体制改革中,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