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夏目漱石的短篇小说《梦十夜》是其文学作品中极具特色和写作风格的一篇。《梦十夜》的相关研究,多是结合漱石的个人经历、家庭及社会背景,或根据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相关理论,对漱石的内心世界进行分析。本文将以其中的《第三夜》为中心,通过与日本既有的怪谈文学进行文本对比研读,分析其情节安排和意象设定上的相似、借鉴及不同之处,来探究小说《梦十夜》的怪谈特质及其在对怪谈受容基础上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南宋文学家洪迈所作《夷坚志》记述了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的故事,由此可窥见宋代女性的婚姻生活。不重门阀而重财的婚姻缔结形式、一夫一妻多妾的婚姻存在方式以及普遍存在的狎妓是宋代婚姻家庭的基本状况。这反映了宋代女性的婚姻生活虽然不像程朱礼学盛行的明清时期束缚之深,但是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还是极大地影响了女性婚姻家庭生活的幸福。  相似文献   

3.
宫泉久 《理论学刊》2006,(6):116-118
蒲松龄始终处于社会底层,他的思想受齐文化的影响至深,其女性观具有齐文化的进步因素,蒲松龄笔下塑造的众多个性鲜明的优秀女性就是齐文化的形象再现。  相似文献   

4.
叶匡政 《廉政瞭望》2010,(13):63-63
这个时代的女性,得到了空前解放,其实被解放的不过是她们的身体,几乎和心灵无关。  相似文献   

5.
陈晓明 《世纪桥》2011,(3):32-33
将日本风土以小说的形式表现是宫尾登美子的写作特点之一。由于宫尾登美子从小生活在经营艺妓中介所的家庭中,所以她的早期作品多以身世背景为主,深刻地描写了艺妓的风采、风尘中的男女、夫妻情义,后又转向描写日本传统职业,主题大多围绕着“在日本风土中成长,而有所思、有所为的女性”,这些无不是宫尾登美子女性意识的文字性体现。这里让我们通过《藏》中的女性形象,对宫尾登美子的女性意识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女性社会学视角出发,比较分析<桃花扇>和<柳如是别传>的女主角李香君和柳如是的形象和作为,探讨了孔尚任和陈寅恪这两位著者女性观的异同,有助于启发我们去构建现代女性观和性别文化,促进男女两性的平等相处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部描写中国宋代农民起义的《水浒传》,在塑造了众多侠肝义胆男性形象的同时,也为我们描绘了千姿百态的女性形象。纵观近十年来专门探讨《水浒传》中女性问题的文章,大多数论者强调了作者对女性的无视和仇视,甚至于有些论者提出了“反女性”的论断。在此,笔者主要从“英雄无情”、“异化女性”、“仇视女性”三个反女性论者常持有的观点来进行批判,以此说明作者并不是特意反女性。  相似文献   

8.
吴学丽 《理论学刊》2004,(1):108-109
不断超越男权文化的遮蔽成为现代女性寻求自由的基本特征,但现实的结果却使女性深陷世俗的宿命难以自拔。琼·杰伯逊从激进的女性主义立场出发,将对人类自由的关注转移到男女性别文化中考量,力求在文化符号的迷雾中揭示出传统男权文化语符中的“第二性”——女性在现代的性别意识觉醒。  相似文献   

9.
《梦十夜》是日本国民作家夏目漱石的著名小说,构想瑰丽奇特,寓意深奥隐晦,第六夜作为其中一篇,其主题的解读一直以来存在争议。本文从人物的隐喻和故事的意蕴等方面对第六夜展开分析,得出作品的主旨在于对传统文化缺失的明治社会的批判。  相似文献   

10.
隋玉函  朱麟 《求实》2012,(Z1):285-286
一、引言2010年,《盗梦空间》作为一部悬疑心理学电影在北美公映后,引起了社会上对于心理学相关知识的讨论热潮。这其中,对于梦境的关注最为广泛,也正是通过这部电影,人们渐渐对一个心理学名词——清晰梦(lucid dream)产生了兴趣。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女性流动的问卷调查进行分析,认为农村流动女性在生殖健康、在与城市社会融合过程中、在生存状态和心理感受等方面与农村流动男性相比更处于劣势,她们是农村流动人口这个社会弱势群体中的更弱势群体,而公共政策选择中性别意识的缺乏是造成这个更弱势群体的极为重要的原因。为此,政府应从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的层次,制订综合性的农村女性流动引导和保障政策。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异化观经历了一个转变的历史过程。他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两部著作体现了两种不同的异化观,前者体现的是从抽象的人性出发理解异化的人本主义异化观,后者体现的是从实践、从现实生活条件出发理解异化的历史唯物主义异化观。我们应该以历史唯物主义异化观而不是人本主义异化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异化观,来正确理解异化问题。  相似文献   

13.
张涛  史海威 《理论学刊》2006,4(11):101-103
《贺新郎·读史》是毛泽东的一篇重要词作,它反映了毛泽东丰富的史学思想。在中国古史分期问题上,毛泽东经历了一个由倾向于“西周封建论”到认同和支持“战国封建论”的变化过程。对于中国上古史上的“三皇五帝”等问题,毛泽东也有所关注和思考。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导引着新中国史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湘潮》2007,(5)
《天净沙·秋思》是广为传诵的元曲作品,本文从这一部作品的三种英译入手,阐述了什么是文学模糊,文学模糊产生的原因,以及文学模糊对文学作品欣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粮食税》和《论合作社》是列宁晚年论述苏俄经济发展的两篇非常重要的文章,厘清两篇文章的内在关系,是把握列宁晚年发展经济新思路的关键。列宁在《论粮食税》中初步提出了发展农业的新思路,《论合作社》不仅继承和发展了《论粮食税》中提出的新思路,而且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思路。《论合作社》与《论粮食税》的思路是一脉相承的。《论粮食税》是形成新思路的起点,对商品经济的作用有了新认识是形成新思路的关键,《论合作社》标志着新思路的基本形成。两篇文章前后相继,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共同构成了列宁晚年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中央公论》为主要的原始资料,分析、研究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前后日本人的中国观。战后,绝大多数日本人能从战前的蔑华、侵华的误区中走出,以一种平和的心态重新认识、理解中国。目前,对中国的发展状况和前景的认识,日本人的中国观又分为“潜在的强国论”和“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论”两种不同的认识。总之,中日邦交正常化前后日本人的中国观呈现出主观色彩强烈、形态多样化等特点。通过对日本人的中国观的剖析,有利于挖掘其中国观向好的趋势发展的因素,促进中日之间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作为社会生活的反映,文学作品不仅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同时也能全方位地展示时代的社会文化风貌。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就为我们打开了众多审视周代社会生活的窗口,使我们在领略文学艺术的同时,也能对那一时代风貌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8.
卢沟桥事变是日本推行"大陆政策"、图谋灭亡中国的产物。事变引发日本社会的广泛关注,《朝日新闻》作为日本最有影响力的报纸,在事变发生后迅速做出反应,以"号外"的形式刊登了消息。从卢沟桥事变到日军攻陷北平,《朝日新闻》在重要版面报道事变的进展,并断定事变的责任在中国方面,以煽动性的语言引起读者的关注。《朝日新闻》还大量刊登国民"赤诚报国"捐款、慰问伤员等消息,发起"军用机捐款运动",从精神和物质层面支持战争,煽动国内的战争情绪。本文以卢沟桥事变到北平沦陷近一个月的《朝日新闻》专题报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朝日新闻》关于卢沟桥事变的报道,阐释媒体与战争的关系,从新的视角探讨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持续八年的原因,拓展抗日战争史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9.
汪仕辉 《学习月刊》2009,(12):16-17
御史中丞,作为行使监察职能的主要职位之一,在中国中古时期的官僚政治体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有关的唐代御史中丞的研究,学界多从监察制度的机构、职权等方面予以论述,而较少注意唐代前、后期御史中丞地位和权力的变化,本文试图以御史中丞入相为切入点对这个问题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朱亭瑶 《世纪桥》2012,(11):150-152
身体在近些年越来越成为社会学家热衷的研究对象。通过身体社会学的视角解读李安的电影《色·戒》,可以发现女主人公王佳芝的经历正是权力对身体的控制以及身体如何在本性与意识的对抗中挣扎的过程。在男性权力的统治下,女性身体被作为革命工具,践踏女性身体与尊严的行为被价值合理化,而最终这种对身体的无视宣告了权力对身体统治的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