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子为官从政仅四年,但他一生都在评政、议政,品味其为官之道,感悟有三:为官要“志于道”、要走“正”道、还要善“权”道。  相似文献   

2.
<正>新时代的"三清"是指经济上清廉、政治上清正、思想上清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要努力做到"三清"。经济上清廉为官之要,首在清廉。从政为官两袖清风、不腐不贪,这是底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廉洁自律是共产党人为官从政的底线。我经常讲,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官发财两条道,  相似文献   

3.
冠恒 《前线》2015,(2):120
《论语·卫灵公》记载孔子说过这么一段话,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在孔子时代,"君子"主要指为官从政者,为官从政的人应当关心为官从政之道,而不要像普通人那样关心衣食。就像普通人种田,就是再努力耕种,一旦遇到天灾,庄稼歉收,还是免不了忍饥挨饿。如果学习为官之道,学成之后出去为官从政,就可以得到丰厚的俸禄;就是遇上灾年,也不会挨饿。所以,为官从政者应当担心为官从政之道有没有掌握,而不必去担心物质的贫穷。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要求是继"八项规定"以后我党作风建设的新标杆,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为官之道。它体现了党员干部做人、做事、为官的新要求。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严格用"三严三实"的新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好人,做好官,做好事。"为官"就要修身律己,做老实本分的人"为官"先要做人。古人云:栖守道德,珍惜名节。为官首先要勤于修身、严以律己。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从小事做起,遵纪守法,不碰底线;不但要  相似文献   

5.
《前线》2014,(1):116-117
孔子的爱民思想是其“仁爱”思想的重要内涵。《孔子家语》中的《入官第二十一》是系统阐述孔子为官之道的篇章。孔子在该篇章提出为官之道的五个方面:第一,修身为从政之本;第二,为官治民应了解民情,顺应民情,并据此制订切合于民的政策;第三,为官治民要爱民,待民以宽,不可苛求于民;第四,为政者凡事要以身作则,为人民树立表率;第五,为政者要慎择左右。其中,涉及爱民的就占了两条,以下节选关于“顺民爱民”思想的段落。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既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三严三实"是领导干部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做人之基,是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践行"三严三实",锻造过硬执政品质,理应成为每一名领导干部的从政追求。始终严以修身"德",对于领导干部来讲,应有更高标准、更严规范。在工作和生活中,领导干部应勤学为官之道、善思为人之本,坚持以焦裕禄、兰辉等为标杆,自  相似文献   

7.
"心存敬畏",不仅仅是为官之道,也是为人之道。作为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应该"心存敬畏",这也是全面从严治党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必然要求。要做到"心存敬畏",就要守住敬畏法律法规、敬畏党纪政纪和敬畏道德伦理三条最基本的底线。  相似文献   

8.
林则徐的闽学学养师承于林雨化、郑光策等闽中硕儒,他们都服膺朱子学,朱子的道德文章深刻影响了林则徐的人格与官品。林则徐为官一生,其为官之道可以总结为:清廉、正直、务实、尚法、亲民、爱国、忠诚。这些为官之道充分体现了林则徐深受朱子闽学精神的涵化;他的人格和官品也深刻影响了沈葆桢、林旭、严复、邓拓等闽中士子。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敢作为敢担当,要大胆工作,以敢抓敢管、尽职尽责、奋发有为为荣,以不负责任、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为耻。敢作为敢担当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品格和素质,无论是什么时候、担任什么职位,都应牢牢记住"为官避世平生耻"这句警言。然而,随着反"四风"、反腐败深入开展,党内出现了一些消极怠工的情绪,一些党员干部面对"为官不易",开始"守摊子""混日子",不作为,做起了"太平官",奉行所谓"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为官之道。究其原因,是明哲保身,怕干得多错得多,不干不错。然而,这是错误的。这种占  相似文献   

10.
陈鲁民 《奋斗》2006,(1):62-62
曾国藩在《曾文正公集·答黄廷瓒》中谈到为官之道时说:为官需做到“四耐”。“不为大府所器重,则耐冷为要;薪米过时迫窘,则耐苦为要;听鼓不胜其烦,酬应不胜其扰,则耐劳为要;与我辈者,或以声气得利,或以干请得荣,则耐闲为要。”他虽然讲的是旧时为官之道。但对今日如何做官仍有借鉴意义,有此“四耐”,不急躁,方可把官做稳、做好、做出名堂,以不负百姓厚望。  相似文献   

11.
彭美玉 《当代贵州》2012,(10):52-53
《当代贵州》:欢迎您做客"阳明茶座"。王阳明一生曾在多地为官任职,为什么偏偏是贵州成为其"成道之地"?董平:明正德元年,王阳明被贬谪贵州龙场。他于正德三年的春天到达龙场。按照史料记载,当时的龙场,自然环境比较恶劣,处于万山丛棘之中,被称为"蛊毒瘴疠"之地。当地居民以少数民族为主,与汉族地区的语言不通。王阳明到达龙场之后,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古代有大量官箴之作,它们被称为"宦海指南",是古代官员的百科全书,主要讲述为官之道、从政之法和为官之德等内容。北宋理学家陈襄(1017-1080年)所撰的《州县提纲》是古代"官箴"中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州县长官处理政务的重要指南。《州县提纲》内容丰富、见解深刻、发人深省,尤其是其中所提出的"廉""慎""勤"思想,既是为官者所要遵循的基本为官之法,也是他们必须恪守的基本为官之德。它不仅对中国古代官吏为官从政具有  相似文献   

13.
正文彦博是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他小时候是一个"神童",为官时是一位贤相。他能文能武,侍奉过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名君主,出将入相达50年之久,封潞国公,堪称朝堂上的"常青树"。其藏器隐睿的为官之道让君主重视,其广举贤良的做法也为人称颂。  相似文献   

14.
正南宋学者罗大经曾说过:"住世一日,则做一日好人,居官一日,则做一日好事。"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的是为官有为的贤者能人,而非为官不为的庸官懒官。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报告,对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干部批评道:"有的为官不为,在其位不谋其政,该办的事不办。"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都向为官乱为者"亮剑"。笔者认为,在治理为官不为方  相似文献   

15.
当官要有官德.官德,是为官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是为官之魂,从政之本,用权之道.当官无德,必然致使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出现严重问题.因此,加强官德建设至关重要,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正在《孙子兵法》十三篇中,对将帅的论述贯穿整个兵法的始终,兵圣孙武本人也因"阖庐知其用兵,卒以为将"(《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对明君贤将、将帅等为官之要的研讨,对于建设廉洁政治的战略目标和反腐败斗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明君贤将要亲民、利民,以厚爱其民、安国保民为最高奋斗目标作为明君贤将,一定要把安国保民作为行动的宗旨和最高目标。在《孙子兵法》首篇中,孙子开宗明义指出:"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始计篇》)也就是说,战争是国家大事,是军队生死搏斗重要阵地,人们必须认真地考察研究。孙子十分强调将帅的作用:"知兵之将,生民之司令,国  相似文献   

17.
为政以德,修己安民,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治国兴邦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必须不断加强从政道德修养,践行为官之道,按照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要求,掌权为民,用权谋事,走正道,干正事,立正业。为官首先要正,做堂堂正正的领导者。人品决定官品、为官之道首重“正”字。要做正,就要在加强官德修养上下工夫,它的核心是做人民的公仆,为政清廉,基本要求是要做到履行职责,不渎职,不谋私,不腐败,堂堂正正做人,坦坦荡荡做事,“以权谋事”而不是“以…  相似文献   

18.
<正>领导干部践行“三严三实”,首先要做好修身功课,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文章。第一,守道——领导干部要坚守做人之道、为政之道、创业干事之道。《汉书·董仲舒传》中说:“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这个道指的是真理和基本规律。对党员干部来说,就是我们要时刻守住马克思主义这个真理,拧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领导干部应当把严以修身作为做人之本、为官之要,切实筑牢思想堤坝。要坚定理想信念。我们一定要  相似文献   

19.
友情链接:CCTV--新闻会客厅 主持人:观众朋友好,欢迎您收看《决策者说》.中国官场有句老话,叫做"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句话成为很多人的为官之道.  相似文献   

20.
谈慎微     
正所谓慎微,就是在细微之处保持警惕、警觉、警醒,"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关于慎微,古人有很多警世之言,诸如"道自微而生,祸自微而起""慎微防萌,以断其邪""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漏;百尺之屋,以突隙之烟焚""骄纵生于奢侈,危亡起于细微"。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为官从政务必恪守两条戒律:一是大事不可糊涂,二是小处不可随便。大事糊涂,必然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