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草原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是人类在处理与草原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是人类社会与草原生态和谐共生、良性发展的状态。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包括生态层面的目标、经济层面的目标、社会层面的目标、政治层面的目标、文化层面的目标等五个方面。明晰草原生态文明内涵与目标,对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有效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草原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子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吴团英 《实践》2008,(2):51-52
如果说在当今世界有什么问题是包括不同国度不同地区的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恐怕没有比生态问题更加突出的了。人们无论是从身边生活的感受——从饮食起居到呼吸的空气、沐浴的阳光,还是基于深入观察的理性思维——从对西方工业文明的反思到人类文明未来走向,都日益深切地认识到生态问题已成为关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3.
草原生态经济阈与草原资源的合理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草原生态经济系统阈限,确立草原资源合理利用的目标及其系统中人的行为规范等,是实现草原生态经济系统稳态及良性循环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黎湘  柏鸣 《奋斗》2006,(3):18-19
资源促使工商发达,为人类带来丰富的物质和文明,同时也给地球带来了毁灭性的灾害,因为人类不断地燃烧有害物体,其中80%是石化燃料,几乎每天都排放高达230万吨左右的二氧化碳,以及其它种种危害生态的气体,促使酸雨不断出现。并且酸度越来越高。酸雨不但会破坏生态、损害农作物、污染水源、毒死鱼类,同时降低土壤肥力,并且腐蚀桥梁和建筑物,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5.
今日的草原民族,正面临着汹涌澎湃的现代化潮流的冲击,也正在经受现代文明的洗礼。虽然草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进入新世纪以后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我们必须发掘草原文化的合理内核,继承和发扬草原民族的优秀文化,进而深入探讨草原文化的历史命运、发展落差、文化变迁、现代转型、未来走向等问题。这是21世纪摆在我们草原人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实践业已成为人们认识价值本质的马克思主义新视野.在生态实践中,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客观的价值关系,判断这些价值关系的是非标准在于人的需要.同产生于人的虚假需要、过量需要和冲突需要的否定性价值关系不同,生态文明是生态实践中肯定性价值关系的集中体现,它的形成能够满足人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需要,人与人和谐与全面发展的需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王关区 《实践》2007,(4):22-24
我国草原的退化沙化不断加剧,其生态防护功能和经济产出功能日趋下降,特别是北方草原生态经济系统已出现恶性循环、逆行演替的态势。因此,分析草原生态经济的现状,探讨草原生态经济系统恶性循环的原因,尤其是寻找治理草原生态环境、推进草原生态经济系统良性循环的途径、对策,既有理论价值、更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生态实践中人与自然间存在着客观的价值关系,判断这些价值关系的是非标准在于人的需要。同产生于人的虚假需要、过量需要和冲突需要的否定性价值关系不同,生态文明是生态实践中肯定性价值关系的集中体现,它的形成能够满足人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需要,人与人和谐与全面发展的需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王关区 《理论研究》2007,(2):23-25,48
草原生态经济系统除有一般生态经济系统的整体性、有序性等共性外,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认识草原生态经济系统的特殊规律性,对于草原生态经济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改良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叶雷 《奋斗》2009,(3):63-63
太现实的小说不好看,因为看过就忘;太虚幻的小说也不好看,因为往往难知所云。从哲学上讲,主题太过于“自我”的小说不好看。因为“自我”太理性了:太过于“超我”的小说也不好看,因为“超我”太神圣了:只有突出“本我”的小说才好看,因为它还原了人,给了人快乐的想象。  相似文献   

11.
孙健 《求实》2008,(10)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当代文明所面临的危机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从生态文明的视野来审视中国政府治理面临的现实基础,必然对中国的政府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治理主体的政府必须在职能上重新定位;政府治理的工具应当以法治取代人治,以德治辅助法治;政府治理的目标还要承担起对人类生态文明的责任,特别是要解决好自己土地上人民的生存发展和精神超越等问题,为人类走向生态文明社会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王关区 《理论研究》2007,(2):23-25,48
草原生态经济系统除有一般生态经济系统的整体性、有序性等共性外,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认识草原生态经济系统的特殊规律性,对于草原生态经济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改良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屯垦戍边60余载,兵团人把无边荒原变成了绿洲,其伟业撼天动地。但对于兵团来说,绿色发展层次不高,经济粗放型特征依然比较突出,资源保障水平不高与资源利用率较低的矛盾突出,单位生产总值耗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保护生态环境、破解资源环境硬约束任务艰巨。鉴于此,强化生态卫士职责,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从生产和生活两头入手、治理和保护两手齐抓、约束和激励两端发力,牢牢守住生态环境建设底线是兵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旱涝灾害最为突出。旱涝灾害不仅给农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也给生态和环境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要建设生态文明,只有在认清人是自然的一员而不是自然的主宰,只有在生态文明的指导下对我国的旱涝法制进行构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观才能有效地防治旱涝灾害。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生态文明视野的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目前尚存在诸多不适应,尤其在党建工作意识、基层组织动力、党员教育管理、党内民主建设和廉政文化建设方面亟待加强。生态文明视野下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的创新路径,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历史责任来担当,从提高使命意识,创新发展理念着手,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优化教育管理,激发内生动力;创新实践载体,促进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16.
目前,新疆乃至全国关于草原生态补偿的实践还处于探索阶段,草原生态补偿欠缺长效机制,其法律法规体系还相对薄弱。针对新疆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实施中缺乏法律保障的现状,本文主要从建构我国草原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以及新疆应尽快出台新修订《草原法》的地方性配套法规两个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美丽中国”的全新概念,而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代名词,美丽乡村建设已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作出了“建设美丽乡村”的工作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美丽中国,从乡村起步,乡村是现代化、城市化的根基,是人类共有的文化根脉和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8.
从生态文明视野探求人的生存本质,必然是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关注对象,这种关系性视野的终极视点并不是停留在人对自然状貌的解析与体验上,而是需要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角度反思人的存在,科学把握人的生态化生存的伦理向度,进而展示人的生态化生存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9.
宜居城市的建设与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进程联系在一起。文章分析了生态文明对宜居城市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以浙江省湖州市为例,指出在生态文明背景下,湖州建设宜居城市,要增强忧患意识,要继承原有的生态和文化优势,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并适应形势的发展不断丰富宜居城市建设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建设生态城市对于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长春市曾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城市,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方式以粗放型为主,再加上近些年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诸如环境污染严重、基础设施滞后、交通阻塞严重、人口生态意识薄弱等亟待破解的生态环境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一是加强支持水资源循环保护、大气净化、固体废弃物回收和处理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着力提升城市公共交通保障水平,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实行公交优先的战略;三是积极推动生态城市建设的制度和机制创新,如加快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机制、积极推行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生态城市建设的多元投入机制、探索生态环境保护的全民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