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工作,阐述了一系列新论断、新理念、新举措,审时度势地把握世情、国情、党情三个全局作为战略背景;凸显出以人民为中心、明确问题意识、善用群众语言、遵循辩证法的鲜明特征;为话语主体、话语载体、话语内容、话语监督等指明路径方向,一要建设多主体参与的意识形态话语权主体队伍,打造传播合力,二要构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有机融合的传播平台,拓宽话语空间,三要创新多元化的意识形态话语主题设置,丰富话语内涵,四要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营造风清气正的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立论之本。学术界存在两种不同的学说:"政治性说"与"意识形态说"。"政治性说"和"意识形态性说"都触及到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即阶级性特征,但两者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概括所体现出的研究范式不同、现实功能不同以及在实践中的传播效果不同。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探究采用"社会系统论"的研究范式更加合理。政治性所体现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要宽于意识形态性所体现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意识形态说"有窄化思想政治教育之嫌。充满模糊性和背负"恶名"的意识形态性不宜被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对象所接受,用政治性更能够起到政治美容和社会传播的效果。通过对"政治性说"和"意识形态性说"的对比,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界定为政治性更为全面和合理。正确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需要我们准确地厘清其中"政治"的含义,政治性流变性与确定性相统一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储著源 《求实》2017,(1):4-13
"主流意识形态是什么"、"什么是主流意识形态",这是党和国家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必须解答的重大问题,而解答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科学把握主流意识形态的"主流"意蕴。主流意识形态是当今世界各国争夺意识形态领导权和主导权的主阵地,是各国文化软实力强弱的集中体现,时刻影响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发展趋势。转型期主流与非主流相互交融、交锋、斗争,特别是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两者相互混淆、主次不分的现象,这极大地消解了主流的权威地位。科学解答主流意识形态的"主流"之含义、指向、表现、特征、标准、地位以及建设策略,既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基础战略,也是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前提条件,更为主流意识形态凝聚社会共识、团结社会大众、培育主流价值观和践行核心价值体系奠定学理基础。  相似文献   

4.
莫凡  谭培文 《理论学刊》2020,(4):94-101
从"国家文化治理"走向"全球文化治理"问题的核心,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跨意识形态传播。全球治理视野下的意识形态具有国别性,跨意识形态传播是跨越国界的意识形态传播,而曲解与对抗构成了跨意识形态传播的现实状况。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推进跨意识形态传播的初心是以对话寻求正解,但是遭遇曲解成为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跨意识形态传播的现实阻碍。共同利益与文化融通并重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推进跨意识形态传播的实践路向,在此基础上可构建相应的实践策略:一是实现利益和解与文化理解的辩证统一;二是实现产业化与公益性的辩证统一;三是实现学术性与应用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5.
网络时代,新媒体已然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成为信息交流传播的主渠道、思想交锋的主阵地、各种思潮舆论的竞技场,意识形态的斗争更加隐蔽、更加激烈,呈现许多新特点、新问题,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构成了严峻挑战。如何有效遏制新媒体领域中"颜色革命"的内容,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培育主流意识形态,成为当前中国意识形态教育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进行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和传播的目标始终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新媒体时代,有效进行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需要做到"两个转化",即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生活化、立体化。结合生活需要,转变话语表达,实现理论宣传源于现实、关照现实。综合运用学校教育与大众传媒、个性化传播与群体性传播、显性传播与隐性传播等方式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增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异常激烈,西方敌对势力一刻也没有放松"西化""分化"我们的图谋。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指导地位、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同时,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随着全球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正面临各种错误思潮的挑战,意识形态所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阶级基础产生新的变化,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手段受到制约。我们要高度重视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并有效应对。  相似文献   

8.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通过科学定位执政党意识形态和社会意识形态,"五个事关"定位了新时代意识形态的战略地位,"两个巩固"明确了意识形态的根本任务,由四个"牢牢坚持"到"九个坚持"进一步提出了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遵循,厘清新时代意识形态的职责和使命,通过创新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与引领非主流社会思潮、统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国内与国际双重环境下的良性互动、加强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加强领导干部意识形态能力建设等措施实现对新时代意识形态的改革与重塑。  相似文献   

9.
所谓"意识形态阵地意识",就是深刻认识占领和坚守意识形态阵地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全党动手"积极主动有效地去建设、管理、使用和坚守意识形态的"全面"阵地,深入研究和总结意识形态阵地建设规律的意识,即树立建设意识形态阵地的极端重要性、主动性、全党性、全面性、国际性、规律性意识。  相似文献   

10.
加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意识形态终结论"的渗透以及西方国家主导下的"游戏规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强化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适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西化"的伎俩,超越"意识形态终结论"的假象,就成为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意识形态建设所面临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1.
微环境下意识形态网络话语传播呈现出瞬时性、开放性、适时性、精粹性、交互性等特征。这些特征给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构建带来了主导地位受挑战、维护能力被降低以及同质效应被破坏等发展困境。我们可以从转变"微"思维、净化"微"环境以及培育"微"人才等方面,探寻具有可行性的微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从严治党与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内在关联,并提出在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社会实践及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表述方式等方面获得话语权的途径。本文认为话语权的关键问题是"说话者"自身的建设问题,以及"说话者"自身的理论魅力和解释力的问题,外来的"话语入侵"只在一定程度上起作用。因此,党要领导意识形态工作,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更要通过其自身的发展和强大赢得话语权,这才是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根本。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的发展拓展了意识形态的辐射空间,推动了意识形态的即时应变,隐匿了意识形态的传播主体,丰富了意识形态的传播形式,更新了意识形态的基本内容。网络消蚀了意识形态的教化责任,催化了意识形态的多元分立,加剧了意识形态的外来威胁,增强了意识形态的引导难度。意识形态传播的力量主要在于质量而不是数量,多数意识形态分歧是人民内部矛盾而非敌我矛盾,管理网络意识形态的有效办法是疏导而非删堵,互联网是意识形态传播的工具而非意识形态本身,主流意识形态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的勃兴引起传播模式、传播结构、传播环境的变革,使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模式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威胁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整体安全和稳定。当前,理性应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和冲击,主动适应新媒体环境的变化,积极探寻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应对策略,一要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二要守好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三要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建设;四要创新传播模式和手段,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传播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如何实现传播优化是当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的重要课题。要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有效性,扩大其传播影响,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必须实现其传播主体优化、传播环境优化和传受关系优化。  相似文献   

16.
李明 《求实》2013,(8):27-29
我国当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要在理论上正确把握意识形态的辩护与批判功能,建立意识形态辩护与批判之间的合理张力。在意识形态具体的建设过程中要创作优秀的意识形态文本来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核心话语,要构建更为合理的意识形态认同与批判机制,同时加强意识形态日常生活维度建设,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阶级性、民族性、世界性相统一的基础上促进我国当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获得更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时代的交互性、海量性、超文本等特点,客观上要求创造性地建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包括话语主题、话语主体、话语载体三大层级结构。一是关于"说什么"及其"有效性"的问题,应推动话语主题设置的守正创新;二是关于"谁在说"与"向谁说"的问题,应实现话语主体之间的有效沟通;三是关于"怎么说"和"以什么方式说"的问题,应促进话语载体与话语表达的多样化。通过探索意识形态工作规律、合理设置议题、科学表达意识形态话语内容、拓展有效的话语载体,从而着力提升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社会主义整体建设的一个极端重要内容和有机构成,在凝聚社会主义共识、确保社会主义方向、引领社会主义发展、坚定社会主义自信、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等诸多重要方面发挥着根本性的作用。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类社会的信息加工、发布与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国内国际环境空前复杂,面临的国际国内挑战空前巨大。必须基于对长期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实践的理性审视和对全新的时代背景的全面分析,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系统推进,特别是要找准和抓牢几个着力点并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才能彰显成效。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以来,视频日益成为社会表达的重要方式,短视频平台的内容不断优化,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视频化传播的价值日益凸显,智能技术赋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视频的创作与传播,这使得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视频化传播成为可能。相较于传统的传播方式,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视频化传播呈现出叙事方式生活化、传播内容符号化、视频传播精准化及传授过程互动化的新表征。推动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视频化传播,有助于增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性。因此,要推动时空建构,营造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视频化传播的新场域;要进行符号重构,推动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视频化呈现;要推进媒体融合,拓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视频化传播的渠道;要加强机制建设,保障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视频化传播的良性发展,从而在更高层次上实现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视频化传播。  相似文献   

20.
话语权问题是近年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研究中涌现出的重要理论生长点,受到学界广泛关注。提升我国意识形态话语权需要树立正确的话语权观念,需要对提升话语权的现状、态势进行准确洞察。唯此,才能在主客观因素构成的"可能性空间"中,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把抽象的可能变为具体的可能。在新时代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的竞争中,我国在总体上处于"西强我弱"格局并且在趋势上呈现"西降我升"走势。深入分析新时代提升我国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面临的突出问题,厘清建构话语权的复杂因素,聚焦夯实基础、坚守正义、抓住关键、注重表述和优化传播等层面,我们要积极作为、精准发力,从而敷设一条提升话语权的行之有效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